大豆育种
优质等方面进展就快,最近几年转 “十五”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基)因,大豆品种的发展也较快。
❖加强了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及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究力度
大豆的起源与进化 (一)大豆的起源
➢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劳动人民自野生大豆培育选择而 来的。《史记》《诗经》等 古代文献的记载可以证明。
➢大豆起源于我国的何地?已有东北起源、南方起源、多 起源中心、黄河流域起源等多种假说。
1059
756
2004年
959
1815
1740
单产和总产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豆生产发展较快,1957年 全国大豆面积接近2亿亩,总产达1000万吨, 1957~1976年,大豆生产处于下降时期,1976年 全国大豆面积降到1亿亩,总产量减少到664万吨。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豆的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 虽然不同年份间有所波动,但大豆总产和单产的趋 势是逐步增加的,大豆的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在 733.3~933.3万公顷,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 之后的第四大作物。
❖ 近20多年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由1978 年的714.4万公顷增加到2004年的959万公顷,总产 量由1978年的756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1740万吨, 单产由1978年的1059 kg/hm2增加到2004年的 1815kg/hm2。2004年播种面积达958.9万公顷,总 产量达1740.4万吨,单产达1815kg/hm2,播种面 积和总产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进口2量0世大纪于初出19口51量-19,55成为20大04年豆净进口国; 1949~20042000-2004 中总国 产2过0我031国0年以0大0进上万豆口吨产大9量2豆8。万20吨74万17吨40,万吨出口中仅国29面 总.5积 产万吨,21.54进%倍口量13超2.1.7%% 占总世产目界前,9我0%国是进48口%大豆产8.品1%最多的国家。
❖地位滞后独 出于占口世市大界场豆世产界仍品首居位消美 中费国国阿增、、根巴印廷长西度
面积 世界
总产
6.2倍 14.3倍
28.5% 33.1%
(三)存在问题: ❖ 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大豆的比较效益低,玉米:大豆=2.25:1农民积极 性不高
❖ 单产较低,总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品质 较差
❖ (二)大豆的进化
❖ 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经过人工栽培驯化选择和自然选择逐渐 ❖类积野别累生生 习有大长 性益豆(株变的c高m异特)演点分数变:枝 而小结 习成粒荚 性的蔓荚 大 小。生,大叶向小大粒粒色杆泥强膜不(百倒重g粒)的炸荚性方向花色进脂行肪定蛋白质向 ❖野选从变生择大化细 蔓 缠,豆可弱 生 绕逐的以3渐粒明0-4积形显0 累、地3最0-粒粒看多40大大出无小小大限及、豆小茎炸的杆荚进小至粗性化中细、趋黑等植势褐性株。有状缠的绕以2变 或.下5异直极强而立进性紫化等来方低的面。的高
➢由于关于大豆最古老的文字记载多在黄河流域,结合考 古和一些形态性状、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黄河中下游起源 学说得到广泛支持。
➢盖钧镒等对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生 态群体进行研究发现:南方野生群体多样性最高,其中各 栽培大豆群体与南方野生群体遗传距离近于各生态区域当 地的野生群体,从而认为南方原始野生大豆可能是目前栽 培大豆的共同祖先亲本,历程为:由南方野生大豆进化为 各地原始栽培类型进化为各种栽培类型,性状演化表现从 晚熟到早熟的趋势。
(二)半个世纪来大豆生产发展相对滞后:
❖ 滞后其他主要农作物的发展
49~99年 稻谷 玉米 小麦 棉花 花生 油菜 大豆
总产 3.35倍 6.6倍 9倍 7.62倍 8.79倍 12.8倍 1.8倍
单产 3.35倍 4.14倍 5.15倍 6.23倍
2.04倍 1.77倍
❖ 我1滞9国9后6大年于豆,新生我兴产国远的大不大豆如进豆消口主费1产9增.3国长万家的吨快,,出造口成11大.4豆万产吨不,足首销次;
大豆育种
❖ 一、我国的大豆生产概况 ❖ (一)大豆生产的现状:
播种面积 (万公顷) 单产(kg/hm2) 总产(万吨)
1957年
2亿亩(1333.666.7)
664
改革开放以来 ❖仅7次33于.3~水93稻3.、3 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
1978年
714.4
我国大豆的育种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从地方品种中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就地繁殖 扩大,并经过引种试验进行示范推广。随后开展了 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等。
“六五”开始
国家组织大豆育种功关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主持,实施高 “产七五、”稳期产间大豆新品种选育计划,育成42品种。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主持“大豆新品种选育技术”,19个 加探研参②应想耐选““强索究国重品加 优 用 逆 育型八 九了、、家于种五 五质单基优的” ”群品特还系选大位础异形研以 期体种异启统育豆,和育态究后间种广新动地与新研技种和育。质适材了进亲品究术材生种的应料建行本种分研料理用合范的立材创选三 究 。特的成 围研国料新育个。性鉴。(究家和的,一层;定高光。大方应抗方次另技产、包豆法用病面:一术株温括改的性除市学性国虫为①方,型钝用良应研以的基或外大产高面筛的感于中用究上地金应大豆量产针选探型杂心基国方委用豆新突、对新求)种及础家性员基育品破稳品种、的优分性育育会础种种性产质质对 选势中研种种向性工选育大性,叶育利心究计计全研作育种豆状揭食等用的,划划国究主新;及示性方的计后外。提的要品③抗遗探害面不划者,国供资在种大病传索虫。育,侧还家有助抗选豆虫规高的材前重有自关。逆育育性律产抗料者于各然基性种;与并理性的侧新省科础,
单产平均110-120公斤/亩,低于全球平均18.2%, 东北地区大豆平均亩产119公斤,比美国大豆低40
公斤,比全球平均水平低30公斤。 ❖ 国内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 大豆良种和良法需要进一步结合。 ❖ 大豆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队伍需要加强。
(四)对策 ❖ 提高单产 ❖ 改善品质(油20%、蛋白质40%) ❖ 订单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流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