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机与电传操纵

客机与电传操纵


• 电传操纵系统的正向通道设置有过载限制 器。尽可能的防止不稳定地操纵飞机过载 过大容易引起飞机损失或解体,飞机失速, 这保证了飞机具有良好安全的操纵性。 • (AA587) • 在计算机处理控制下,数字信号之问更容 易实现传递、交互和控制,因而电传操纵 系统易与火摔系统、导航系统和推力控制 系统结合构成新一代的自动控制系统,使 人、操纵
• 系统、飞机和自动控制融为一体,全面提 高了飞机性能。
谢谢大家
• 随着飞机的尺寸和速度的增加,驾驶员再直接通 过钢索去拉动舵面感到困难,于是作为驾驶员辅 助操纵装置的液压助力器安装在操纵系统中。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出现了全助力操纵系统。 使用全助力操纵的主要原因是在跨音速飞行时, 作用在操纵面上的力变化很大。这样,操纵时从 操纵面反传到驾驶杆上的力从操纵品质的观点来 说是难以接受的。全助力操纵系统本身是不可逆 的,因此不受跨音速飞行中非线性力的影响,由 于这种操纵方法不再需要飞行员的体力去改变舵 面状态
电传操纵体现的机电一体化趋势
• 智能化;
微型化;
• 网络化。
电传操纵系统对飞行品质的改善
• 具有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通常都可以放宽 静稳定性。放宽静稳定性指飞机的焦点不 再固定不变,可以改变重心。电传操纵系 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相应增稳措施,保证 飞机放宽静稳定性后,改善操纵性。同时 提高机动性,以使飞行员更安全灵活地操 纵飞机。
客机与电传操纵
李一玮
• 电传操纵,(Fly-By-Wire,FBW)是机
电一体化的又一体现,是航空领域中一种 将航空器驾驶员的操纵输入,通过转换器 转变为电信号,经计算机或电子控制器处 理,再通过电缆传输到执行机构一种操纵 系统。它省掉了传统操纵系统中的机械传 动装置和液压管路。属于控制论
历史概述
应用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 传感与测试技术:传感与测试装置是系统 的感受器官,在这里是分布在飞机上的各 种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 关键环节。例如空客飞机中,计算机一直 保持最大限度的控制,并且不允许驾驶员 在正常的飞行包线以外飞行。
• 伺服传动技术:电传操纵飞机的伺服传动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 装置,由微型计算机控制它们的运动,带 动工作机械运动。
• 电传操纵相对于以往操作系统的优点: ① 减轻重量 ② 可靠性强(减少危险飞行特性的发生) ③驾驶舱
对于电传操作系统的分析
① 机械本体:陀螺、加速度计等惯性等测量 器件和迎角传感器等大气测量器件 ② 驱动部分:液压和电气装置 ③ 检测部分: 传感器 ④ 信息处理与控制部分:飞行控制计算机 ⑤ 能源部分:电力系统 总而言之:电传操纵系统是闭环系统
• 随着飞机尺寸的继续增加和性能的进一步 提高,增加稳定性帮助飞行员操纵变得十 分迫切,于是从全助力操纵系统发展到增 稳系统,增稳系统就是电传操纵系统的前 身。 • 1984年,空中客车A320成为第一款采用数 字电传操纵系统的客机。飞行员的操纵动 作被转换成电子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 再驱动液压和电气装置来控制飞机姿态。 从而代替了过去的主要由线缆等机械装置 来传输飞行员指令,进而控制飞机的姿态 和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