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生命周期的健康照顾
畸形、代谢病儿童。 健康管理: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要定期随访,对家 长提供指导,对疾病积极治疗,待恢复正常再转入正常
儿童管理体系。
(三)预防接种及常见病防治
预防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 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
常见病防治:视力、听力筛查,预防龋齿、佝 偻病、缺铁性贫血等,进行合理营养指导和早
力、听力。
(4)第四次访视:全面体检,评价体重增加情况并 分析异常原因,对高危儿童提供佝偻病防治指导。
2.பைடு நூலகம்期健康检查(“421”检查)
第一年检查4次(出生后3、6、9、12个月) 第二、三年各检查2次(18、24、30、36个月)
3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
检查内容
(1)询问个人及既往史 (2)体格测量与评价: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坐
沿生命周期的健康照顾
青少 年
成年
Life cycle
胎
婴幼
儿
儿
晚年期
生命 终结
(WHO)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Life cycle
Healthcare
围生和幼儿期 儿童期 健康照顾
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 健康照顾
成年期
成年期 健康照顾
晚年期
老年期 健康照顾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
按照生命周期规律提供连续的健康照顾
生在7天以内。
1.新生儿访视
意义:及早发现问题并干预,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美国:家庭健康护士(母婴护士执照和
访视承担者
母乳喂养教育执照)
我国:医生或有经验的护士
访视时间:3-4次(第3、7、14、28天)
用物准备:体温计、秤、皮尺、消毒液及用品、纱布等。
访视内容: “一看、二问、三检查、四宣传、 五处理” (1)初次访视
高、皮下脂肪厚度。
(3)全身体格检查:
发育和营养、精神状况,有无皮疹及色素沉着, 淋巴结长大和压痛, 头颅大小和形态,有无唇裂和
龋齿,运动及脑神经发射有无异常。
(4)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尿常规、大便寄生虫卵,血钙、磷、 碱性磷酸酶、锌、铅、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二)体弱儿童管理
体弱儿:早产儿(<37周)、低出生体重儿( < 2500 克)、佝偻病活动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Ⅱ度以上营 养不良、反复的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儿童,以及先天性
行为嗜好。
儿童期的生理、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 到成年后的身心健康。
第一节 儿童期健康照顾
胎儿到个体的生理、心理发育 成熟构成了整个儿童阶段。
女:12岁,男:13岁
又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 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一、全科医生与儿童健康照顾
1. 掌握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 (1)儿童体格发育:连续性、阶段性特点,有三个高峰
看:卫生状况、皮肤颜色、呼吸节律、吮吸能力、黄疸。 问:新生儿出生情况,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吃奶睡眠。
检查:脐部有无感染、身体有无畸形、肝脾有无肿大。 宣传:母乳喂养知识、保暖及日常卫生护理。 处理:发现问题或异常进行及时指导和处理。
(2)第二次访视:一般情况、生理性黄疸、脐带是 否脱落。
(3)第三次访视:黄疸是否消退、生理性体重下降 是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予以异常情况指导,检查视
多动症、品行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自 闭症、沟通与学习障碍等。
行为干预:儿童行为障碍和行为康复日益受到家 长和社会的关注,具有很高的潜在卫生服务需求, 可在社区设立儿童心理行为咨询门诊,并在社区
中实施干预措施。
第二节 青少年期健康照顾
青少年期主要是指由童年向成年的过度阶 段,伴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与成熟,又称青春
期干预。
(四)健康教育与指导
1.营养与喂养指导: 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技能,辅食添加。 2.早期教育指导:掌握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 儿童早期教育的原则,培养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动
作、语言、认知能力的发育。 3.体格锻炼:婴儿、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锻炼。
4.儿童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伤害教育
(五)社区儿童心理行为干预
2.儿童疾病发生规律与健康照顾
(1)发病规律 胎儿期:遗传代谢性疾病(甲低、笨丙酮尿症)。
孕产期:窒息、感染、肺炎。 出生后:呼吸道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等。
儿童:传染病、寄生虫、意外事故。 (2)健康照顾:了解儿童各时期的疾病发病规律;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二、社区儿童保健服务
社区全科医生应掌握: 出生率、儿童疾病发生 率、死亡率、儿童年龄结构分布等,建立完善的新 生儿访视、健康检查,建立保健卡和登记本或微机
胎儿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 婴儿期:消瘦、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 青春期:营养过剩引起肥胖、成年后心血管病风险 健康照顾:孕期营养教育与疾病预防、提倡母乳喂养、 儿童饮食指导、积极防治儿童期疾病、健康体检。
(2)儿童语言、运动、心理发育: 特点:关键期(3岁前)、规律性
健康照顾:群体特征与个体化相结合,指导家长恰当选 择早期教育手段与时机(3岁前),最大发挥潜能。 (3)儿童的社会化(生物个体→社会人) 特点:社会化不良既影响儿童生存质量,又会导致成 年后社会问题
营养师
全科医生
健康照顾
社区护士 心理医生
社
者
会 工
作
健
者
康 教
育
参与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老年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
疾病与预防控制机构、专科医院、社区其他团体
(完成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导向的生命全程健康服务)
WHO的报告指出:
人的健康与长寿,与遗传的关系占15%, 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自然环 境占7%,而60%取决于各自的生活方式和
期。 WHO:年龄10岁—20岁 我国: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一、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变化与特点
1.青少年期生理变化与特点 早期:生长突增,伴随第二性征出现
中期:第二性征迅速发育 晚期:体格生长发育逐渐停止,性发育基本
成熟。
2.青少年期心理变化与特点
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但心理发育未 成熟,表现出不稳定性,变化大、易冲动,易
管理制度。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0~6岁)
宗旨:定期体格检查与检测,早期筛查、发现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偏离与异常,提供科学指导
与干预。
我国儿童管理对象主要是0-6岁,重点 在3岁以下。
据国外文献报道,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 常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婴儿死亡的6070%发生在28天内,而新生儿死亡的7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