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加快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市场,促进商品和要素实现跨地区的自由流动。
本文认为,应以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为重点,解决市场体系发育过程中的市场分割、垄断、封锁和无序现象,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
关键词: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秩序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市场体系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的特征是:市场体系具有统一性,以地区分工为基础形成地方市场,以区域分工为基础形成区域市场,以区域市场的相互融合而形成国内统一的市场,各国之间相互开放而形成国际统一的市场;市场体系具有开放性,各种不同市场之间相互开放,通过开放而形成相互融合;竞争成为市场的主导因素,有效的竞争能促进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市场经济的秩序性是在其内在机制和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形成的,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中,通过法律和信用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一国市场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志。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市场体系发育的总体水平还较低,使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存在三方面特征: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不同行业、部门、地区之间存在着市场的分割性和非开放性。
市场体系是生产力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专业化市场,各个专业化市场之间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市场整体。
由于我国市场化水平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由此决定了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平衡。
我国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明市场体系的不统一性,存在着市场的分割和市场差别化,降低了市场的开放性程度。
市场运行规则并不健全,造成经济运行的无序性和非竞争性。
典型的表现是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运行不规范。
这表现在:一是交易规则不健全,导致市场竞争具有非规范性、市场交易的物质基础具有非规范性;二是市场行为规则不健全,市场主体的行为具有非规范性,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尚未成为产权关系清晰、责权利分明的市场主体,使其行为具有非市场化性;三是由于在经济转型中,与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相应的各项制度安排没有建立起来,形成了信用制度的缺失。
而信用制度的缺失,造成信用环境的恶化,增大了市场交易成本,制约了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规则不健全必然导致秩序混乱,限制了竞争。
外部环境与市场体系的发育不协调,阻碍了市场体系的完善性和统一性。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致使现代市场体系正常发育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并不完全具备,如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机构体制与市场体系的发育不配套。
这些与市场体系发育不协调的市场环境,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内容加快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市场,促进商品和要素实现跨地区的自由流动,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
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解决市场体系发育过程中的市场分割、垄断、封锁和无序现象。
把重点放在加快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上,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整合市场资源,促进市场经济运行中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顺畅流动,着力制定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规则,监管市场运行,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完善的载体和场所。
当前完善市场体系的内容是:积极培育与发展现代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枢纽,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连接点,也是完善市场体系的重点。
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完善和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快金融市场的完善。
一方面形成多元化的成熟的金融市场主体,应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其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大力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并大力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促进金融市场结构的完善,促进金融市场的分工,推进金融市场的深化,在现货市场的基础上,发展期货市场。
在有形交易的基础上,发展无形资产的交易。
积极培育与发展劳动力市场。
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社会帮助、政府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新型就业机制;另一方面应发挥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的功能,积极实施劳动者职业技能开发工程,切实做好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
办好以技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培训实体,造就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同时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过程中,按照农业产业化和转移就业的需要,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
积极培育与发展土地市场。
在城市,政府应垄断一级市场,开放二级市场,加快形成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市场机制。
在农村,要进行现有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土地开发的融资方式可以是外商独资、政府出资、中外合资合作、中方企业独资等几种资金筹集模式。
在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中,规范土地等自然要素的市场交易,为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有效使用提供市场条件,通过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特别是要形成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建立和完善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允许土地有偿转让,解决农民的创业权问题。
此外,还应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构建顺畅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
同时,大力改造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
推进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地区布局和功能协调,“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培育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全国性和跨区域的大型标准化批发市场,并稳步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产权市场、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
在现代产权市场发育中,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产权市场主体,培育产权市场客体,运用政策引导加快产权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不断增值。
在信息市场的发育中,依据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围绕信息产业的发展,完善信息市场,为信息流的形成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提供市场载体。
在技术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中,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技术交易、技术合作和技术贸易,解决我国技术市场发育中的“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问题,促进技术供给和技术需求的有效连接,为我国的技术进步提供市场基础。
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的途径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转变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办事程序,逐步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强化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促进市场体系的一体化进程。
政府要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宏观层次上的规划和协调,为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创造条件。
从我国当前市场体系的现状来看,政府宏观调节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区域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上。
为了缩小区域市场体系发展的差距,一方面要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东南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加快发展,更好地积蓄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的能量,加强东西部之间的合作,带动西部区域市场的发育;另一方面在经济落后和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的西部地区,政府要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经济手段为主,运用行政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点,加快社会分工,促进商品交换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中西部地区之间市场体系的有效连接,使区域市场体系之间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的“市场联动机制”,消除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完善市场规则,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围绕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政府必须加快职能的转变:一是发挥政府的要素动员职能,促进价值、物品、产权、信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打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等限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是发挥政府的组织职能,利用宏观调节的能力促进市场专业化组织的成长,为市场体系的发育创造组织条件。
优化投资环境,为各类经济主体的成长提供政策环境。
三是发挥政府的间接调控职能,组织发布市场信息,通过市场参数和市场信息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创造市场体系完善的外部条件。
市场体系的培育过程是创造市场体系发育条件的过程,当市场体系发育所要求的条件成熟起来以后,市场体系自然就完善起来了,因此要做好政府在市场体系完善中的职能定位,为市场体系的发育创造外部条件。
一方面,完善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政策配套、服务配套,为各种生产要素交易提供条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市场化运作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健全市场规则,要建立市场经济运行的约束机制,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法规、健全监管机构,为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在资产保全、服务规范、价格收费、信息披露等方面,既要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又要强化对社会投资者的责任约束。
与此同时,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培育提供基础设施。
市场体系的培育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的结构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所以在我国市场体系的完善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有两种产品即竞争性产品和公共产品,竞争性产品是通过企业提供的,而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提供的。
技术设施是市场体系发育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节职能,为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培育提供基础设施。
同时在推进市场体系的完善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信用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要加强行政立法,健全和完善维护社会信用的法律制度;政府还要为社会信用建设提供政策保证。
因此,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必须要从优化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符合社会信用建设的要求,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维护信用关系。
政府在为社会信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严肃性,是当前社会信用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1.洪银兴.经济转型阶段的市场秩序建设.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2.白永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