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展望■文/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虎林摘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双方经贸关系日趋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也有摩擦与纠纷,但两国之间有着明显的经济互补和依赖关系,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达到“双赢”局面,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本文从投资和贸易角度分析中日两国经贸的现状及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日经贸双赢对外贸易中日两国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贸易往来,近年来,却由于各方面原因,两国现处于瓶颈时期,对此现象要用“望远镜”来看待未来,不能用“显微镜”来看现状。

双方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继续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之路。

一、中日两国经贸发展的现状相互贸易的依存度仅表现中日两国的贸易现状,而目前两国的经贸关系处于停滞时期。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进口国,以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此局面的打破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以及钓鱼岛等严重敏感事件,加上日本国内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严重阻碍了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

其表现主要有:(一)两国贸易额的下降中日两国自2012年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就处于滞缓阶段,致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波及,如同中日两国的贸易额从2011年的近3500亿美元降落至2013年的3100亿美元,贸易额在两年间下滑比例接近10%,从而严重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正常发展,即便是在2014年有小幅度提高,但也不能完全解除两国间显现的经冷现状。

(二)对华直接投资跌幅缩窄在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由上年同期的第二下降到第四,降幅同比下降了接近49%,但根据2015年4月17日,凤凰财经综合频道报道,日本对华投资额度与去年相比较有所提升。

现阶段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缓和,但经贸关系是否能够回暖仍有待等待,即使是两国领导人就此问题进行了磋商交流,为推动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努力,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间的贸易矛盾,但也不能完全剔除两国间贸易存在的问题,要完全改善经冷现象,两国更要中国包装2016.1 81 市场纵横高瞻远瞩,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两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两国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一直以来,日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是中国所渴求的,而中国广阔的市场及廉价的劳动力是日本所需要的,两国在各自发展的领域具有相互依赖性。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缓慢发展打破了这种依赖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投资中的地位日趋提高,而日本与此恰恰相反。

这实际上意外着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下降,而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相对提高,即便是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也不能改变这一不争的事实。

二、中日经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是导致中日经贸关系出现僵化的核心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亦步亦趋,同时政治问题是经济出现对抗局面的导火线,特别是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拒不承认侵华的事实,并修改和美化在中日战争中对于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更甚,在2012年9月“购岛”事件以来,中日关系进入冰冻期,对于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显著。

在两国关系没有出现严重问题之前,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对日本的访问人数中中国游客高达25.5万人,其中,大陆游客达11.04万人,中国香港游客4.66万人。

由于2012年日本上演的“购岛”事件,打破了此局面,从而导致中国游客访日的激情大幅度的下降,滞缓了两国经贸的发展。

再者,对钓鱼岛问题的争议,致使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抵制日货的活动,也减缓两国间经贸的持续发展。

(二)日本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致使贸易摩擦增多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近年来,中日之间关于农产品、海洋资源所有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制造业领域摩擦不断升级,由于日本国内自身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再者,其产品不能满足自身需求,致使其国内盛行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两国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升级。

加上日本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产业缺乏竞争力致使日本采取种种贸易保护措施,然而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日方的此种行为更加阻碍了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发展。

在2012年,中国为了促进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对普通钢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不再返还对普通钢的增值税,却导致出现了“高档钢”的大量增加,日本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更加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滞缓了两国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威胁论”阻碍了中日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将会使得日本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缩小,同时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增加将会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

伴随着日本对华出口的增加,“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虽有平息,但其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觑。

中国崛起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日本应看清现实,更要从长远角度来实现中日经贸的长期稳步发展。

三、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的影响(一)延缓了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一直以来,日本在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域扮、市场纵横演者重要角色,尤其是投入品和生产设备方面,其影响不可小觑,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尤为突出,日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中国的技术发展难以与日本相媲美。

然而自2012 年日本的“购岛”事件,致使中国国内出现了抵制日货的行为,使中国的制造业蒙受重创。

而日本对华投资幅度的下降,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下降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农产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时间难以达到国际规范标准,无法获得市场准入。

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企业需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从而致使出口成本增加,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没有竞争优势可言,有可能会失去市场竞争机会。

现如今日本对华实行的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从而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日本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这也极大的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三)能源出口比例下降拿稀土矿来说,日本一直是中国稀土矿的最大进口国,但是自从2012年政治关系恶化以来,日本逐渐减少了对中国稀土的进口,日本首度从中国进口所占比例下降至50%以下。

但是在此之前,日本稀土的能源需求将近90%是从中国进口。

日本为了解决本国稀土资源匮乏的现状,从而采用多渠道措施从其他国家进口,同时在本国加大投资研发力度,来满足本国的工业需求。

因而,中国向日本的能源出口量减少,使得中国能源交易额下跌,赚取的外汇缩减,,导致国民收入减少,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历史问题一直是影响中日两国经贸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因素,日方在此问题上,应正视历史,尊重客观事实。

现如今,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处于瓶颈阶段,两国领导人就历史以及钓鱼岛等重大敏感,进行了多次的洽谈和磋商,却不能一时间完全改善中日间的冷战局面。

在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就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做出了说明,目前的情况是对两国关系的检验,也更是机遇。

对此,日方应正视历史及钓鱼岛等重大敏感事件,增进共识与互信,为两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新的契机,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更长久的延续。

(二)加强经济交流,通过协调方式跨越技术壁垒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对此,日本更不能采取贸易技术壁垒措施,限制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日两国应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协商,促进多方面经济合作,减少双方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使得中日经贸更加合理、有序、公平的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力求达到双赢局面。

(三)优化商品出口结构,实行外贸市场多元化虽然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我国面对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等障碍日益剧增。

由于我国传统的产品存在很大的技术性问题,很容易受到关税的制裁,加之市场结构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对此,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尤其是农产品方面,应注重产品的质量,便于提高其中国包装2016.1 83 市场纵横市场地位。

介于这类情况,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多元化发展,提高产品的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双边贸易预警机制由于中日经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保障双方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得两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对此,在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及时的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的企业和组织,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还应密切关注日本产经政策的变化及主要产品市场的动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除此之外,建立适合本国的经济防御体制,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从而更好的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五、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一)从投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契机,使得其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市场规模日渐扩大,加上地区间的经济失衡现象,给日本的经济投资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日本的经济渐处于低迷状态,国内的需求难以满足其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再者,日本的制造业出现了“空洞化”现象。

现今,日本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国际分工体系,日本希望将本国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而中国经济的发展,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市场,更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现今日本对华投资呈渐降趋势,但从长远来看,中日两国经贸有很大的经贸依赖互补关系,因此该情况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这会严重的影响两国经贸发展,阻碍了两国实现互惠互利的进程。

(二)从贸易角度分析中日两国在经济结构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由于日本国内的供给难以满足本国自身的需求,加上日本制造业出现了“空洞化”现象。

而中国经济的崛起,大量的产品需求,给日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加强了两国的经贸合作。

就拿汽车领域为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私家车的需求提供了后盾,而日本汽车企业却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渐趋饱和等问题,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给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更加推动了两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为两国实现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发展趋势分析在2014年,安倍经济学的出现虽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但中日两国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两国关系出现了裂缝,特别是从日本挑起的“购岛“事件以来,中国国内曾出现了抵制日货的活动,因而两国间的矛盾日渐进入白热化状态。

现阶段,两国经贸关系虽处于低沉,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日本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及少子化等问题的困扰,在经济上对国外的依赖亦然会持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