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30年间,双方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也发生过摩擦和纠纷,两国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中国需要日本的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日本需要中国的劳动力、土地、市场、能源和原材料等。
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两国在经济方面加强相互依赖、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日本经贸关系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251-0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
从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民间商船频繁往来签订《贸易条约》,易货贸易到今天的双边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排除各种干扰,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恢复了邦交正常化。
建交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两国政府、人民和企业的相互推动下,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得到飞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一、中日经贸关系出现波折的基本原因
(一)受日元贬值的影响
90年代上半期,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呈升值趋势。
截止1995年上半年,日元对美元的比价曾一度上升至最高额的79.85日元兑
换1美元。
在日元持续坚挺、长期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日本企业不得不加快海外投资的步伐,积极将失去国际竞争力的电机、机械等产业部门向生产成本低廉的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
90年代中期,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超过东盟,占日本对亚洲制造业投资总额的43.2%。
但自1995年下半年起,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出现逆转局面。
日元与美元的年均汇率1995年为94.02日元兑换l美元、1996年下跌为108.79日元兑换l美元、1997年为121.03日元兑换1美元、2998年为130.79日元兑换1美元。
日元的持续贬值大大削弱了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热情,导致日本企业放慢了对华投资的步伐。
(二)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元贬值拖了日本企业扩大海外投资的步伐,东南亚金融危机则给处于倒退中的日本对外投资雪上加霜。
日本在经济上同东南亚国家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发生千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首先是东南亚各国的市场严重萎缩,使大部分以东道国市场为主要销售据点的日资企业深受其害,不得不关闭在当地的生产厂家或削减当地的生产,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收益。
削弱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及对外投资的能力。
其次是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的银行背上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其中的一部分又转稼给了日本银行,影响了日本金融机构的对外融资能力。
90年代中期,日本金融机构对东南亚国家的融资大幅度增加。
融资的大部分被用于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开发上,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不动产公司倒闭,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而各国的不良债权间接地又
转移到了日本金融机构的头上,加重了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
二、中日经贸关系的前景
(一)中日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首要因素。
而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就是努力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对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国家这种单位已经变得太小。
因此,在冷战及意识形态对立的藩篱被日益撤除之后,现代生产力跨越国界的扩张势头日益增强。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国家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又出现了工业生产力在国际上重新配置的潮流。
具体表现就是,跨越国界的企业直接投资活动盛行,以求达到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
尽管随着交通、通讯日益发达,空间上的距离所导致的生产要素转移成本趋于降低,但对于许多产业领域来说,在地理上邻近国家之间转移生产的成本更低,开展产业分工所带来的效益更高。
更何况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与仅有37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在国情上、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导致两国经济存在极大的互补性。
(二)在环境问题上加强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包括环境、资源、粮食等问题在内的综合性课题。
从当前来看,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伴随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尖锐化,此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而在环境问题上,地理邻近国家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利益与更紧密的利害关系。
特别是中日两国,一个是正在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和尖锐;一个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在治理环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又因其大量生产与消费而仍在不断给地球环境增添负担的国家。
这样两个邻国在环境问题上加强合作,必将给当代的两国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带来巨大的利益。
(三)中日节能环保技术合作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拥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技术立国经验。
2007年12月,福田康夫与温家宝总理签署了日中两国政府关于推动环境能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公报。
基于公报的方针,jetro展开了为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为日中两国企业合作牵线搭桥的支援业务,并且于2008年4月1日在驻华5家代表处分别设置了日中节能环保合作咨询窗口,面向广大中国企业、机关、团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将逐步形成有效的日中节能环保商务合作网络,促进两国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
三、结束语
总之,中日建交30多年来,经贸合作虽然存在一些摩擦和矛盾,但总的来说主流是好的。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金。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需要日本的技术和资金,日本的新发展亦离不开中国的市场与资源。
中日两国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只要双方能够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两国经贸合作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消除人为障碍,在21世纪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杨栋梁.中日经贸合作的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j]. 现代日
本经济. 2007(01)
[2]郑燕.浅谈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
[3]杨志学.中日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4)
[4]李玉珍,孔慧珍.中日经贸关系探析[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