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电位分析法

第七章电位分析法


讨论
◈ 不对称电位




RT ZF
lnH (外) H (内)
如果 H (外) H (内) , 则 膜 0
但实际上 膜 0 ,即存在不对称电位。
☀ 使用前,需长时间浸泡,使不对称电位趋于稳定。
◈ 酸差和碱差
考宁015玻璃电极:pH 1~10
pH<1
a 'M (内)
膜本体
敏感膜
道,外
k1
RT ZF
ln aM (外) a 'M (外)
a 'M (外)
k1 k2,a 'M (内) a 'M (外) ,
待测溶液 aM (外)
且扩,外 扩,内

道,外
扩,外
扩,内-道,内

RT ZF
ln M (外) M (内)


常数
RT ZF
ln M (外)
对RZ-产生响应时,


RT ZF
ln
aR(内) aR(外)

常数
RT ZF
ln aR(外)
常数项为膜内界面上的相间电位及膜的内外 两个表面不完全相同而引起的不对称电位。
三 玻璃电极
1、pH玻璃电极的构造
构造
内参比溶液 0.1mol/LHCl
W
PNH3 H
H

NH
4
KW
PNH3 K s

k' PNH 3
玻璃电极
k
RT F
l
n
H




RT F
l n PNH3
CO2气敏电极
中介溶液:0.01 mol·L-1NaHCO3
玻璃电极

k

RT F
ln H



RT F
l nPCO2
5、 生物电极
1) 酶电极
L-谷酰胺 鸟嘌呤 尿酸 儿茶酚胺
黄瓜 大豆 香蕉肉 土豆
谷氨酸 尿素 多巴胺 儿茶酚胺
第三节 离子选择电极性能参数
一 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 2.303RT lg
ZF
检测下限
线性范围
符合能斯特公式的响应范围
二 电位选择性系数
K Pot i, j
响应离子:iZ+;共存离子:jm+

KCl
KCl
1
2
离子扩散具 有强制性和
选择性
D
1
2

RT nF
ln
a(2) a(1)
D
1
2


RT nF
ln
a(2) a(1)
膜电位
对RZ+产生响应时,
道,内 扩,内
扩,外 道,外
内参比电极
内参比溶液 aM (内)
道,内

k2

RT ZF
ln
aM (内) a 'M (内)
2Ag+ + S2-
2 Ag
S2
Ksp(Ag2S)
1
Ag


K
sp(
Ag2S
)

2
S2
ISE

k'
RT 2F
ln S2
S2-浓度测定范围:0~10-7mol/L
3)、其它晶体膜电极
电极组成
AgCl-Ag2S AgBr-Ag2S AgI-Ag2S AgI-Ag2S AgSCN-Ag2S CdS-Ag2S CuS-Ag2S PbS-Ag2S 任何卤化银或Ag2S
内参比电极 内参比溶液
酶层
C O(NH 2
)2

H3O

H2O
尿素酶
2NH
4

HC O3
CO(NH 2 )2 H2O 尿素酶 2NH 3 CO2
葡 萄 糖 O2 H2O 葡萄糖氧化酶葡 萄 糖 酸 H2O2
H2O2

3I

2H
过氧化物酶
测定值偏高(酸差)
☞产生原因:在强酸性溶液溶液中,H+的浓度
很高,相对而言,H2O的活度降低,H+靠H3O+ 传递,达到电极表面的H+减少,pH值增大。
测定值偏低 (碱差或钠差)
pH>10
☞产生原因:在强碱性溶液溶液中,H+的活度低,
Na+活度高,Na+重新进入玻璃膜的硅氧网格,并占据 少数交换点位,导致测量到的H+活度偏大,pH值偏低。
lg(NO3

K
Pot NO3
,HPO
2 4

1/ 2 HPO
2 4
)



K =
pot NO3
,
HPO
2 4


1/ 2 HPO
2 4
100%
2%
NO3
NO3

1.4104 (2)1/ 2 2%
100% 0.01mol
L1
三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
电位测定法 的理论依据
去极化电极
电极的电位在电化学测量过程中始终保持 不变的电极,如参比电极
极化电极
电极电位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电 极;具有这种性质的指示电极,又称为工 作电极
电位分析法
指示电极 参比电极均为去极化电极
原因: 测量电极的电位是在零电流状态下进
行的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和膜电位
从两电极刚接触溶液时起,到电池电动 势达到稳定数值(E变化在±1 mV之内)
所需时间。
搅拌 四 稳定性
是缩短响应时间的 有效方法
五 电阻
第五节
重要的实验条件
一 离子强度的影响
E
ISE

K

2.303RT ZF
lg
K 2.303RT lg c
lgc
ZF
K 2.303RT lg 2.303RT lgc
锂玻璃电极,pH > 13时,才发生碱差。
3、复合PH玻璃电极
4 其他阳离子玻璃电极
主要响 应离子
Na+
玻璃膜组成(摩尔分数, %) 电位选择性系数
Na2O Al2O3 SiO2 11 18 71
KNa+,K+: 3.6×10-4
K+
27 5 68
KK+,Na+: 0.05
Ag+ 11 18 71
原理
其原理可用晶体中离子传导原理及膜表 面离子间扩散解释。
LaF3 空穴 LaF2+ F 离子的移动传导电流
缺陷空穴的大小、形状和电荷分布,只能容 纳特定的可移动的晶格离子,其它离子不能进入 空穴,故亦不能参与导电过程。
故晶体敏感膜具有选择性。
1)、氟电极(固态晶体电极)
◈ 膜电位的产生
二癸基磷酸根可以在液膜-试液两相界面间传递钙离子, 直至达到平衡。由于Ca2+在水相(试液和内参比溶液)中的 活度与有机相中的活度差异,在两相之间产生相界电位。 液膜两面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
[(RO)2PO]2 - Ca2+ (有机相) = 2 [(RO)2PO]2 -(有机相) + Ca2+ (水相)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一、电位分析法概述
电位分析
是利用电极电位与化学电池电解质溶液中某 组分浓度的对应关系,实现定量测定的方法
实质
零电流 测定原电池电动势
电极与测量仪器
(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电位计);
直接电位法
电位滴定法
电位分析分类
☛ 直接电位法
☛ 电位滴定法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超微电极用于单细胞活体分析
2 仪器
直接电位法
3 定量测量方法 1 标准曲线法
A电极|AZ+(α)¦¦KCl(≥3.5mol·L-1)|Hg2Cl2, Hg
E K ' 2.303RT lg c ZF
调节相同PH值 加入TISAB
测F-过程所使用的TISAB典型组成:1mol/L的NaCl,使溶液保持较 大稳定的离子强度;0.25mol/L的HAc和0.75mol/L的NaAc, 使溶液pH在5左右 ;0.001mol/L的柠檬酸钠, 掩蔽Fe3+、Al3+等干扰离子。
钙电极适宜的pH范围是5~11,可测出10-5 mol/L的Ca2+ 。
4、 气敏电极
Ag-AgCl电极 透气膜
0.1 mol·L-1 NH4Cl溶液
玻璃电极 内参比溶液
玻璃膜 氨气敏电极
NH3 + H2O Ks NH4+ + OH-
Ks

NH
4
OH
PNH 3

K NH
4
ZF
ZF
调节和控制离 子强度的方法
加入足够量的 惰性电解质
第六节 定量分析方法
一 直接电位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1 原理与特点
(1)原理 E K 2.303RT lg
(2)特点与应用
ZF
阴离子 阳离子 有机离子 生物物质 气体分析 碱金属离子分析 分析范围宽,可达几个数量级 工业流程 环境监测中用作传感器
KNa+, K+ 3.6×10-4 (pH=11)
3.3×10-3 (pH=7)
Na+ 10.4 22.6 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