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研究(摘要)

湖南“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研究(摘要)

湖南“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研究(摘要)加快大湘西地区发展,促进全省四大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湖南实现“两个加快”和“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

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当前大湘西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加快发展必须突出产业发展这一关键。

本课题从剖析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深入、系统分析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大湘西地区的实际,提出在“十三五”新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加快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一、“十二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成效与特点“十二五”以来,大湘西地区抓住湘西地区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有利机遇,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以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为关键,突出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呈现出发展提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转型加快,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集聚明显,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创新发力,产业后劲逐步增强等特点。

(二)主要问题但总体来看,目前大湘西地区产业总量小、层次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与其它三个区域相比差距较大。

主要表现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足,经济效益低;工业总量过小,粗放发展突出,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不足,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等方面。

二、“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政策叠加效应为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特色资源优势为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新的机遇。

但同时,大湘西地区也面临着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生产要素投入乏力,资金、人才、技术约束明显;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仍然突出等挑战与制约因素。

(二)总体思路“十三五”时期,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为契机,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以资源和优势产业为依托,以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形成特色、提高效益为目标,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加快发展边贸物流业,培育壮大优势工业,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构建有力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思路的核心与实质是“抓住一条主线,坚持三个结合,处理好五个关系”。

即抓住产业提档升级这一主线;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坚持市场决定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处理好产业内部结构的关系,产业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关系,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

(三)基本原则“十三五”时期,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战略联动,协同推进原则;需求导向,效益优先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规划指导,项目带动原则;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目标主要围绕实现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环境美化来展开。

具体来说:1、总量较快增长。

“十三五”期间,全地区GDP年均增幅保持在7.5%—9.5%的合理增长区间,到2020年GDP总量突破6900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7%,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0%,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0%,其中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

2、结构不断优化。

到2020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调整为15:41:44,其中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3、布局更加合理。

到2020年,力争建成47个产业园区,其中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特色产业集群达到25个以上,逐步实现企业集群式发展和产业块状式布局。

三、“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生态性、战略性、惠民性和关联性原则加快大湘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大湘西地区产业结构从“全面、分散”向“特色、集中”转变,由“粗放、低端”向“高效、高端”转变,逐步形成更加注重环境成本、资源成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结构。

1、依托三大核心旅游资源(张家界、凤凰、崀山等)、两大区域交通枢纽(怀化、娄底)和一个商贸流通集中区(邵阳东部),加快发展与提升旅游、物流和商贸流通业,构建以旅游、物流与商贸为支柱的服务业产业结构。

2、充分利用大湘西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农业资源,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精深发展,推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湘西农业品牌,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打造以特色种植和养殖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结构。

3、按照生态、循环、低碳、集中发展的原则,加快大湘西地区工业结构深度调整,有“保”有“压”,合理发展,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特种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

(二)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依托大湘西地区旅游、矿产、特色农林产品等资源优势和区位、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名优产品,形成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板块,提高大湘西产业竞争力。

1、依托武陵山片区自然资源禀赋,以神奇美丽山水为主题,融入历史、民俗、传统文化,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2、突出“山地”特色,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发展以农林牧复合经营为特色的山地生态农业。

3、以靖州茯苓、隆回金银花、吉首青蒿、慈利杜仲、张家界五倍子、涟源天麻等为重点,依托大湘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中医药加工企业基础,围绕中药材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发展中药材加工及生物医药产业。

4、利用大湘西地区与多省市区接壤的地缘优势,发挥区域通往西南各省的交通优势和集散能力,以综合物流和专项物流为重点,以吉首、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等区域性城市为中心,以桑植、龙山、花垣、通道、新晃、石门等边贸城镇为节点,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

依托枝柳铁路、黔张常铁路、沪昆铁路、包茂高速、长渝高速、沪昆高速、国道206线、319线等过境干线,以区域中心城市和边贸城镇为基础,加快培育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省域边境现代商贸物流业。

5、充分发挥大湘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择优发展以黑色及有色冶金为特色的矿产资源加工业。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农业带状化、工业点状化(园区化)、旅游全域化原则稳步优化大湘西地区产业空间布局,避免浪费资源和同质竞争,在全区实现产业差异发展、互补发展、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1、构建大湘西旅游一核心(张家界国际旅游区)、三支点(湘西吉首-凤凰神秘风情文化旅游、怀化“鹤-芷-中-洪”古镇文化旅游、邵阳崀山原生态文化旅游)、一走廊(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

2、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强引导,逐步形成大湘西地区北部精品水果、特色种养殖产业带,中部经济作物产业带,中部山地种植和养殖产业带,南部特色种植产业带,南部山地种植与养殖产业带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3、按照精深发展、关联发展、集中发展、规模发展的思路,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型工业发展,积极推进资源型工业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限制大规模工业开发,推进工业向重点地区、工业园区集中,培育形成湘西州中部、怀化东部、邵阳东部、娄底西部四大特色工业基地。

并以四大工业基地为支撑,形成特色鲜明、与主体功能区相匹配的工业布局。

(四)提质升级产业园区按照集约、节约、高效的原则,以区域主体功能为导向,准确定位园区功能、发展方向和产业目标,提升园区循环水平、绿色发展水平,突出园区特色和专业化,形成梯级分布合理的园区发展格局,推动园区从外延式开发战略向内涵提高式开发发展转变,全面提升大湘西园区竞争力。

1、培育特色产业园区。

重点培育形成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非金属矿物加工、特色中药材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园区。

2、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推动园区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构建以园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园区技术改造和升级,逐步形成依靠创新驱动的园区发展新模式。

3、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集群核心企业的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配套协作体系,带动行业前景好、集群特征明显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园区集聚。

积极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入园,加快产业集聚,拉深、拓宽产业链,做活上下游产业。

4、加快园区绿色循环发展。

通过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引导、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改革创新、健全节能减排长效监管机制等手段,大幅减低产业园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突出园区环境管理创新,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健全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和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绿色发展水平。

5、推动园区跨区合作共建。

立足湘西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和生态容量,采取援建、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异地生产等多种模式,缔结与发达城市“点对点、园对园”的合作关系,创新“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园区产业合作共建,有序承接先进园区产业转移。

合理推进毗邻地区产业园区多方位合作开发特色产业资源,通过构建相应的利益分成机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特色产业园或产业带。

突出园区自身产业特色,组建园区发展联盟,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联动发展。

探索新型“飞地模式”,大力发展“园中园”。

四、“十三五”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强化项目带动,支撑产业发展准确把握国家、省产业发展扶持方向,围绕大湘西地区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主体功能,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持续有效地推进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

1、以项目库为平台加强项目开发。

2、以工作机制为保障加强项目管理。

3、以专项资金为引导加快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与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入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项目和支持企业提质升级,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利用外资并举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培育特色集群,带动产业发展着力营造龙头企业成长的产业环境,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培植策略,全力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本土企业家群体,完善产业集群竞争合作机制,培育壮大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发展。

1、重点培育龙头企业。

2、加快发展中小企业。

3、着力打造产业品牌。

在旅游产业领域,重点培育“神秘湘西”和“魅力湘西”旅游品牌,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主要以绿色农、畜、水产品资源为依托,扶持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开发医药原料和中间体,努力将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推向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以本地资源为主的特色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