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草稿纸、试卷上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4.本试卷共6页,30题,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
每小题2分,共50分)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 2008年B. 2003年C. 2010年D. 2012年2.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 基本稳定B. 逐年增加C. 先增后减D. 整体趋减【答案】1. A 2. B【解析】【1题详解】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数值计算可知,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A对。
选项中其它年份增长率较小,B、C、D错。
据此分析选A。
【2题详解】人口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图中数值显示,上海的人口增长率始终大于0,则其人口总数持续增加,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逐年增加,B对。
A、C、D错。
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人口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始终大于0,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要牢牢把握底线思维。
底线一: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过1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材料中“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B. 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C.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4. 针对把常住人口不超过1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广州市应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3. A 4. B【解析】【3题详解】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地区引进本地区所最缺乏的资源,故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环境人口容量,A项正确;根据材料,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B项错误;C项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C错误;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费的资源就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小,说明两者呈负相关,D错误。
据此分析选A。
【4题详解】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会加重对本区环境的破坏,降低人口容量,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利,①错;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②对;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③对;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会加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使环境也可能恶化,④错。
据此分析选B。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
定义中已经基本明确表示,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
仅仅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来判断本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合理的。
环境人口容量与科学技术成正向关系,科学技术不是定量,是变化,是随着时间逐渐前进的,因此,同一个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时间越新,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
未来社会,环境人口容量会更大。
用环境人口容量预测国家的人口容量,需要考虑时间因素。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6. “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A. 环境负担加重B. 加剧节假日用工荒C. 房租价格上涨D. 拉动春节旅游消费【答案】5. A 6. D【解析】【5题详解】“反向春运”是指老年人到子女工作地过年的现象,改变了传统的回老家到父母家里过年的传统,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的变现之一;但该现象的发生需要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并且城乡间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故①③④正确;该现象与老年人收入关联性不大,也不是老年人收入提高的结果。
据此分析选A。
【6题详解】“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造成一定的环境负担、加剧节假日用工荒还有可能导致房租价格上涨,这些都是负面影响,但无疑,“反向春运”拉动了子女工作城市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这是有利方面。
据此分析选D。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在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展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的58个国家、1000多家企业参展;按进博会筹委会部署,上海将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为进博会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务保障,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
下图为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位置示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国家会展中心在上海选址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原因是①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②临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③城市轨道交通耗时短④高铁、航空辐射服务范围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8. 能为进博会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务保障,直接得益于上海市A. 经济水平高B. 城市等级高C. 人口规模大D. 服务功能全【答案】7. C 8. D【解析】【7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虹桥商务核心区周边四通八达,且有高铁、地铁、飞机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耗时短,影响或辐射服务范围大,交通便利,因此,国家会展中心选址在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该题重点是问选址在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原因,并非问选址上海市的原因。
据此分析②③④对,选C。
【8题详解】根据材料,本次进博会参会成员多,而上海为进博会提供了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的一流城市服务保障,这直接说明上海的服务水平高,服务功能全。
经济水平高、城市等级高都是间接的推论,人口规模大不是提供一流服务保障的必需条件,据此分析选D。
9.下图显示的是某城市五十年来城乡人口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市城市化进程停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该市城市化进程倒退,出现郊区化现象C. 该市城市化进程持续,出现郊区化现象D. 该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现乡村化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市的乡村人口比例下降,中心城区人口与郊区人口之和在缓慢增长,这说明城市化依然继续,但郊区人口增长快,中心城区人口在降低,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据此分析选C。
【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
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10.下列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最密切相关的是()A. 高大密集的建筑群体B. 工业、交通、家庭排放的废气、废热C. 城市中水域和绿地的能量调节D. 城市中众多的交通、管理设施【答案】B【解析】【详解】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升温源息息相关。
工业、交通、家庭排放的废气、废热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直接原因。
城市中水域和绿地的能量调节会减弱“热岛效应”;高大密集的建筑群体、城市中众多的交通、管理设施与城市“热岛效应”关联度不高,不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选B。
【点睛】“城市热岛”: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1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A.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 城市数目的多少C.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 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答案】D【解析】【分析】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面积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是衡量城市化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详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据所学知识说出即可,难度一般。
12.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个城市均大搞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A. 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快速发展B. 充分发挥各区域的地区优势C. 酸雨危害明显加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D. 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答案】D【解析】【详解】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个城市均大搞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并不是依据实际需要,事实上当时城市经济发展不同,交通需求不同,自然条件不同,而统一大搞港口、机场等基建很可能导致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区域经济良性快速发展,更不能充分发挥各区域的地区优势,但该类建设不会造成酸雨危害明显加重,据此分析选D。
杭州东站汇集多种交通方式,实现立体无缝交通换乘,在其顶棚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年发电量达982万度,相当于一座小型火电站(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影响杭州东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A. 地形B. 政治C. 科技D. 气候14. 杭州东站顶棚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对当地的影响有A. 节省农业用地B. 减少废气排放C. 提高电能利用率D. 节约建设成本【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杭州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沪宁杭地区,经济力量雄厚,技术水平高,自然条件已经不是限制因素,东站建设主要区位因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A、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