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
本节课设计合理,本课的问题设计围绕了我与亲人,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认知思路,引导学生践行对家尽孝,关爱他人,为国尽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通过学生阅读、看三段影视频、学生合作思考探究、课堂表达等手段实现了教师教法的创新和学生学法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调动了社会,家庭,学校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时空距离,表达的情之深,展示了画之美,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在课堂设问的引导下步步探索,使学生感情升华,形成认知,促进思考、拓展体验、践于行动。
妈妈的教诲语重心长,在设问的引导下步步探索,使学生情感升华为真正的孝不只是孝顺自己的父母,更指一个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人。引导学生认识对家尽孝,关爱他人,为国尽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形成认知,促进思考、拓展体验、践于行动。同时,这个环节给学生接触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
案例设计--反思表
学校
白河县城关初级中学
案例名称
百善孝为先
教师姓名
欧阳雪琴
案例类型
校本教材与陕人版相结合
学段
初中
教学/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孝敬父母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养成推爱及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和为家尽孝为为尽忠的精神追求。
2、能力:培养学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的能力。培养学生忠孝相随,移孝做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第二环节学习最美孝心少年(榜样就在身边):播放央视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吴俊孝心事迹的视频。出示学生合作问题: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吗?请说说让你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请你来评价一下吴俊,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吴俊的孝心对爸爸的生活起到了怎样的影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通过课堂合作探究,交流收获,本土资源的音视频资料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评价吴俊使学生认识到孝及爱是立身之本,是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
本班学生情感质朴,学习认真,陕人版初一课本中的《孝敬父母》的知识已经过,初三课文中的《爱是高尚的情感》中的内容和本节课的校本教材合并成本课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高尔基)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名言呢?初步引发学生对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我们的生活与爱同行的认知。简洁的引出全国百名孝心少年吴俊的视频材料。
第三环节领会妈妈的深情(理解父母的教诲):多媒体展示本班学生柯小雪妈妈给她说的一段话,出示本环节学生合作学习的设问。说说:柯小雪妈妈对她的希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白河县政府发出向吴俊学习的通知,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拓展提高,讨论:现代社会,为什么要把孝作为一项自己义不容辞的圣神职责去实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学生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孝相连的思想。
3、知识:了解亲情之中、社会之中孝及爱的重要作用。
学习者分析
这个班里没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是公务员,基本都是个体户和留守儿童,他们从小得到的家庭关爱较少,所以本节课我没有设计让学生说你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同学们也不愿意说父母是打工的,本节课通过课堂设问和情感渗透,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始于亲人最纯洁的爱,使他们认识到怎样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第四环节时间都去哪了?: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了?多媒体展示问题:时间都去哪了,爱是需要表达的,爱是双向的,说一说自己一周内完成的向父母表达爱的任务。践行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为父母分忧,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
教学/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结合白河县政府发起向最美孝心少年吴俊学习,编写的校本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节课充分开发了本土资源来弘扬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报效祖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乡音乡情湿润了孩子们的眼眶,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课堂思练通过感悟名言,榜样在身边,妈妈的教诲,时间去哪了四个部分,让课堂教学条理清晰。
践行效果明显,农村孩子一般不提自己的父母是打工的,但这节课上学生在课堂中说自己父母在外辛苦打工是为了自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说明她真的不在意父母是一个极平凡的人,这才是最纯洁的真挚的爱,同学们一周任务,说的话都让我很感动,使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应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为父母分忧,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充分说明了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是必要的及时的,这节课让孝和爱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教育效果明显。
课件制作中用了学生们在课间拍的一张照片,点燃了学生的爱心,突出了本科的教育目的,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
这个班里没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是公务员,基本都是个体户和留守儿童,他们从小得到的家庭关爱较少,所以本节课我没有设计让学生说你与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这一点我会在其他班级的授课中设计这个问题,进行对比,看看那个课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