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底盘教案——认识传动系

汽车底盘教案——认识传动系


传动系统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减速和变速。
(2) 实现汽车倒车。
(3) 需要时中断动力传递。
(4) 差速作用。
时间 分配
5 分钟
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等组成 。
二、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 按发动机相对于各总成的位置,汽车传动系有下列几种布置方案: 1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FR): Front-engine Rear-drive

形成空气阻力。
( 3)上坡阻力 Fi
汽车上坡时,其总重力沿路面方向的分力形成的阻力称为上坡阻力。
( 4)加速阻力 Fj
汽车加速时,需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即加速阻力。
3.汽车附着力 Fφ
附着力不是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 是指由路面给汽车提供的切向
反作用力的最大值。
汽车行驶驱动条件为
∑ Ft ≥Ff+Fw+Fi
)。发动
机我们已经学过, 这学期我们就着重学习汽车底盘, 汽车底盘也由四部分组成
( 请一位同学回答哪四部分?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
),那么这节
课我们就先学习传动系的组成和功用。
(三)教学内容
一、传动系的作用与组成 汽车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照需要传给驱动车轮,并改变转矩
的大小,以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汽车行驶附着条件为
∑ Ft ≤ Fφ
四、小结
1、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汽车的布置形式。
3、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作业测评:
1、根据发动机与驱动桥布置关系,传动系布置有几种形式? 2、汽车以稳定车速在水平路上行驶受到几个行驶阻力作用? 3、汽车附着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4、为什么说汽车高速行驶时,开窗可能比开空调油耗更高? 5、如果在汽车行驶中不满足附着条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目前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布置形式。 4)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RR): Rear-engine Rear-drive
特点: 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形式,具有降低室内噪声、有利于 车身内部布置等优点。 5)全轮驱动( nWD) 4Wheel Drive
特点: 有多个驱动桥, 在变速器后加了一个分动器, 其作用是把变速器 输出的动力经几套万向传动装置分别传给所有的驱动桥,并可以进一步 降速增扭。 三、汽车行驶原理
将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评分,增加学习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备课时间 涉及标准 参考工具书
主任审阅 高级技能
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
'.
.
课时计划副页
授课内容
(一)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 经过一年的学习, 我们对汽车都有所了解了, 知道汽车由四大部
分组成( 请一位学生回答哪四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
'.
.
特点:是传统的布置形式,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客车采用。 2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FF): Front-engine Front-drive
特点: 是在轿车上逐渐盛行的布置形式, 具有结构紧凑、 减小轿车的质量、 降低地板的高度、改善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等优点。 3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 MR) Middle-engine Rear-driv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 1)滚动阻力 Ff
滚动阻力主要是指由于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变形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 2)空气阻力 Fw
汽车行驶时, 需挤开其周围的空气, 汽车前面受气流压力并且后面形成真
空,产生压力差,此外还存在着各层空气之间以及空气与汽车表面的摩擦,
再加上冷却发动机、 室内通风以及汽车表面外凸零件引起的气流干扰等,
.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学生出勤情况 课题
认识汽车传动系
能叙述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和作用
知识目标
能叙述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动力传递路线
本次授课目的 与要求
能叙述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 团队配合的能力
课堂类型 考核对象 复习旧课要点
新课重点
新课难点 及解决措施
'.
1.汽车驱动力 Ft 汽车行驶必须由外界对汽车施加一个推动力,这个力称为汽车驱动
'.
.
力。
汽车行驶时, 发动机的输出转矩通过传动系传给驱动车轮, 此时作用于驱
动车轮上的转矩 Mt 便产生一个对地面的圆周力 F0,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
理,地面也对驱动车轮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Ft , Ft 即是驱动汽车的驱动力。
课后总结 及改进措施
讲授课
教具
模型,多媒体
学生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规则
汽车维修基础、维修理论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和作用
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动力传递路线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动力传递路线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
通过看实物 看视频 讲解
通过实物模型, ppt,视频资料等
学生应分组学习,注重教学气氛,培养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