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数据分析数据点评:2010年 1~2月,医药制造业(不含医疗器械)实现累计收入1,430亿元,同比增长28%;取得利润总额 147.5 亿元,同比增长 45.7%,增速均处于 08以来较高水平,行业基本面良好。
从盈利能力看行业整体毛利率持续上升,达到32.3%,相比2009 年全年上升 1.6个百分点,是 06年以来最高水平;行业销售利润率从 09年年初持续上升,达到 10.3%;同时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延续 99 年以来持续下降的趋势。
从出口交货值来看:医药行业 1~2 月出口交货值达到 130 亿元,同比增长 37.2%,远超过历史水平,09 年医药行业同比仅增长4.8%,06~08 年平均增速是18%,出口反弹非常强劲。
一季度上市公司经营亦反映了行业良好发展趋势。
经营性业绩增速预计超过 50%的有上海医药(重组因素)、东阿阿胶、鱼跃医疗;云南白药、双鹭药业、康缘药业、三九医药、华东医药等经营性业绩增速预计在 30%-50%之间;经营性业绩增速预计在20-30%之间的有恒瑞医药、天士力、丽珠集团、海正药业;经营性业绩增速预计在10%-20%之间的有国药股份、华海药业、片仔癀、哈药集团、同仁堂、同仁堂科技、泰和诚();受累于VC价格下跌,中国制药(1093.HK)一季度业绩估计有小幅下降。
从各个子行业数据来看:1~2 月度收入同比增速排序是:生物生化(37.8%)、兽药(35.4%)、中药饮片(31.65%)、卫生材料(30.3%)、中成药(30.1%)、医疗器械(29.1%)、化学原料药(28.2%)、和化学制剂(23.3%);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排序是:兽药(72.0%)、化学原料药(62.8%)、中成药(52.7%)、卫生材料(42.3%)、化学制剂(39.5%)、中药饮片(37.1%)、生物生化(29.6%)和医疗器械(-3.7%);出口交货值增速排序分别是中成药(74%)、中药饮片(54%)、生物生化(50.3%)、化学制剂(46.1%)、化学原料药(32.9%)、医疗器械(22%)、卫生材料(13.8%)和兽药(10.9%)。
奇正藏药(002287.CH)挖掘藏药资源,推动产品发展主要产品情况奇正从外用药开始做,主要集中于骨骼肌肉系统。
之所以从外用药市场切入,主要由于藏药理论需要宣传引导,消费者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贴膏是一个民间秘方,奇正拿到后进行了工艺创新,对药材保存等进行了改善,制作时把药膏和水分脱离,使用时应用润湿剂进行药性复原。
内地消费者从奇正开始了解藏药,组织媒体记者进行体验,医院环节销售占比例40%,其他60%在OTC环节。
2009 年消痛贴价格有小幅提升,2010年未有产品提价预期,目前出厂价格10.45元,最高零售价 15.7 元。
发扬藏药资源藏药在心脑血管、消化、呼吸、妇科领域都有较好的治疗经验和治疗效果,藏药产业价值未充分开发,属于稳步增长状态。
藏药市场推广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跟外用贴剂增长速度基本同步,贴膏在外用药空间仍然很大。
目前涉及藏药的有20 家生产企业,200多个批准文号,但总体10亿元规模,奇正占有 50%市场。
公司的发展目标在于嫁接藏药资源和医疗需求,深度挖掘藏药品种和藏药材资源。
公司所用药材均来自于野生,资源限制不大,价格较为稳定,独一味是其中一个原材料。
目前公司有69 个批准文号,在做市场推广时也会考虑到资源供给情况。
代理制销售为主公司主要采取代理制销售,一级代理商 80 家左右。
销售带有季节性,四季度偏少,公司会适当采取促销活动。
90 年代末引入职业化销售团队,但是远远不够,目前覆盖终端较少,目前医院覆盖率(自己去终端推广)5%,覆盖 1000多家,零售终端覆盖率约5%,2009 年开始公司着力进行医院开发。
营销体系设立甘肃公司是为了消除关联交易,实施管理一体化。
销售管理部设立商务部、市场部等部门,立足零售领域的 200 多人,医院领域200 多人。
主要销售区域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北京、浙江等地,华南地区以前销售情况一般,今后将加强推广。
拓展产品领域新产品领域拓展将从妇科开始,将率先推出红花如意丸,属于纯天然活血止痛、强效消炎藏药。
该独家产品含有红花,适合慢性炎症、血症、风症、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症状,具有祛风镇痛,温经活血功能。
该产品源于藏医学里面的一个经典产品“万能妇科药”,基于妇科整体的系统调理。
2008 年妇科炎症市场规模 120亿元,慢性占 60%。
该产品甘南佛阁曾经在 2002 年拿到文号,一直没明确定位推广。
骨骼肌肉领域,青鹏膏前几年成长速度达到 80%左右,未来公司希望在推荐青鹏膏联合消痛贴用药同时,拓展皮炎湿疹领域。
2009 年 9 月份青鹏膏更换说明书,公司寄望医院市场优势进行拓展。
目前皮炎湿疹市场 80 亿元左右,其中医院市场7 亿元,软膏剂占 60%,品种基本以激素类为主,第一藏药品牌‘冰磺肤乐’销售规模5000 万左右。
未来2-3 年公司还将介入消化系统,肝病、胃肠领域,这些品种都有现成文号,目前开始市场定位以及基础研究。
其中一个治疗肝腹水、肝纤维化的藏药,已经拿到批文,在上市前研究阶段。
稳定增长为主奇正的优势在于市场化运作,独具特色的团队融合了不同背景的人才,形成了具备向心力的企业文化。
公司策略是“稳定核心品种,发展外围品种”。
公司未来方向在于:1、立足外用止痛,深挖市场,市场拓展从核心医院向外围消费渠道渗透。
2、增加地域拓展,开拓新的市场。
3、增加人员队伍建设。
4、开拓零售终端。
但短期面临产品增长放缓,剂型更新较慢的问题,平稳运营是主要基调。
金陵药业(000919.CH)主导产品增速放缓推动销售体系改革脉络宁增速缓慢主打产品脉络宁属于独家品种,为公司贡献了80%左右的净利润。
公司出厂定价 6.8 元,华东医药公司出货价8 元多,最高限价 10.8 元/支。
2009 年脉络宁销售达到8000万支,产能负荷较满,但是公司认为产能不是瓶颈,可以考虑采取委托加工来弥补,2010 年公司销售计划 8500 万支。
脉络宁近几年毛利率持续下滑,主要由于进入基本医保提价难度大,难以抵消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除了成本因素,人工成本也在提升,1998 年人均工资 1.7万,目前人均工资涨至 6-7 万(南京市要求盈利工厂工资每年 10%的涨幅)。
2009 年脉络宁每支成本上升约1 元,但采用2008 年的进货价格,成本未充分体现。
脉络宁定位于心血管保健仍有空间,一般每人每年两个疗程,每个疗程 60支,需要 600 元左右。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进入医院,以后打算派出医药代表直接跟医院打交道。
主要销售地区在北方,主要跟气候有关,高寒地区饮食习惯有关系。
今后策略仍以北方为主,巩固已有的市场,向基层网点渗透,主攻县级及以下医院。
医院业务稳进,二线品种乏力除此之外,公司还具有香菇多糖,速力菲等品种。
其中速力菲销售已经进入成熟期,销售额增长空间不大,公司仅仅进行维持。
近几年部分二线品种陆续推出,但由于销售体系薄弱,无法体现为较大的贡献。
公司2003 年收购宿迁人民医院,2009年收入3.2亿元,实现 22%增长,利润约 5000 万。
收购时属于二级乙等医院,公司委托金陵医院进行托管经营,借助金陵医院的品牌和专业管理实力,提升到三乙级,公司目标是把宿迁医院建设成三级甲等地域性中心医院。
该项业务将为公司带来稳定持续的盈利。
主要子公司梅峰制药主要产品胃得安,香菇多糖,2009 年销售规模2000 万,利润 1000 万左右,天峰制药基本上盈亏平衡,而利民药厂年年亏损。
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脉络宁主要原材料包含四味药材,黄草(石斛),金银花,牛膝,玄参。
金银花主产区在河南封丘、山东、湖南,2009年价格涨幅较大,公司进货价格涨了一倍。
公司去年花 1 亿元采购了部分金银花存货,价格在 80-90 元/斤,等到今年 7 月份新花上市(5年生)估计价格将有所缓和。
石斛目前自产比例 20-30%,其余主要采用泰国进口。
公司在云南建设了 500亩种植基地,同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和进口方便,在老挝也建设了 500 亩种植基地。
收回销售权力,增强直销体系公司以往都是依托子公司华东医药进行销售,今年公司逐渐把销售体系从华东公司转到母公司。
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减少销售层级(两票制),二是减少中间环节,三是直接把控市场,强化销售。
今后销售模式从以分销为主逐渐转为直接进医院,加强学术推广。
华东医药销售队伍加上新建队伍一共300 多人,最终目标拓展到600 人。
2009 年公司主营收入增速10%,二级市场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从-1.3 亿元扭转为盈利 0.51亿元,为盈利增色不少。
但经营性净利润增速4%难掩主业发展的平淡。
作为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体制弊端仍然是束缚发展的重要障碍,若得不到根本改观,难以给企业发展带来转折点。
南京医药(600713.CH)区域龙头积极推动外延发展主要业务情况医院纯销规模 70亿元左右,其中南京市 30亿元规模,毛利率6-7%,净利润率6‰。
公司纯销网络全面覆盖南京地区,市场占有率约40%-50%,其余市场份额由润天生化、金陵华东、省医药商业公司等占据。
受制于三甲医院就诊量饱和以及药品限价等因素,未来医院纯销业务将维持 15-20%左右的增长速度。
药房托管目前规模在12 亿元左右,毛利率 8-10%,净利润1.5-2%。
与一般的分销比,药房托管毛利率较高,同时有助于医院药房降低库存、增大资金流动,做到产品分类管理,减少用药风险。
托管模式下,药房人员归南京医药管理,收支归医院管理。
公司负责与上游供应商谈判,降低药品采购价格,同时对医院的供应价格也有所降低。
医院把收入增加的一部分拿来补偿医生。
目前托管业务覆盖江苏、安徽、福建、新疆、郑州等地 250 多家医院,大的三甲医院销售可达几千万。
现在公司与鼓楼医院谈判,进行系统对接,争取更多的份额,但整体托管有难度。
预期药房托管业务未来将以 30-40%进行扩张。
快配业务收入规模约 55 亿元,其中面向终端的快配占 51%,其他的属于面向乡镇中小终端的分销。
现销快配毛利率2.5%,净利润 5-6‰,配送费用较大,但是回款快、坏账少。
徐州淮海医药是公司涉入快配业务的试点,创造了淮海模式,目前规模约为 15亿元;南京地区快配以面向终端的分销为主,目前规模约为 10 亿元;安徽省区域也是以面向终端的分销为主,目前规模约为15-20亿元。
公司借助同春药业向福建省地区拓展其快配模式。
零售环节收入规模约6亿元,目前具有200 多家连锁店,其中三家店销售达到 3000-4000 万规模(福建一家,合肥两家,以销售保健品为主)。
目前零售业务毛利率 20-25%,但房租人工成本高,一个执业药师就需要支付 3000-5000元/月,租赁店面很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