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地图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
如中国政区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等。
一、地图的三要素(一)比例尺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例1:在一张地图上,60°N 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cm ,经度相差30°。
则此图的比例尺是A 、1:15000000B 、1:1000000C 、1:30000000D 、1:15000003例2:A 乙图上一厘米代表的水平距离是甲图的2倍B 乙图表示的范围比甲图广,内容比甲图详细C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广,内容比乙图详细D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小,内容比乙图粗略4、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①比例尺放大: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或原比例尺×( 1+放大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或原比例尺×(1-缩小倍数)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2,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4注意:比例尺缩放只是对距离的缩放,而不是对图的缩放。
地图图幅放大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倍数的平方。
例3: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图比例尺为1:2000B 、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C 、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 、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5.比例尺大小的选定(1)给自己家绘制一张新居布置平面图选用:选用大比例尺(2)在一张边长为104cm 的白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边上各留2cm 的边框,问下列比例尺中最合适的是:A .1:5000000B .1:5700000C .1:6000000D .1:5300000【解析】图上最大距离为100cm,我国行政区划的实地距离南北约5500km,东西约5000km,则分别可采用的比例尺是1:5000000和1:5500000,由于纸张大小一定,所以为了让中国的所有区域都绘制出来,应选择小的比例尺,比例尺小于1:5500000都可以,但在所给的小于1:5500000比例尺中,越大的比例尺因为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则应选择比较大的较为合适。
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比例尺。
(例4:甲应在乙的方向,甲应在丙的方向,甲应在丁的方向。
(正西,正东,正东或正西。
)【解析】图上四点虽未标明纬度,但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四点纬度相同,不存在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只有东西之分。
地球上的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我们一般用“劣弧<180º)定向法”来确定东西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
例5: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农民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解析】这是一种假设情境,信息的载体是图像(也就是图例),图中与花卉有关的信息即为已知条件,包括三个方面河流、公路、城市,这三个条件是答题的依据,它们为花卉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用地理语言来表达,依次为水源、交通、市场。
有些时候图例和注记就是答题点。
【答案】(1)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2)有公路穿过,交通便利(3)靠近城市、市场广阔二、地形图(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如图2-2-1,A点的海拔为500米,B点的海拔为1500米,C点的海拔为-200米。
—般地图上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
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8844.43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2-2-1,B点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A点相对于B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如图2-2—2,把高程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是等高线。
按一定的等高距,把等高线绘制在平面图上就成为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特性⑴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全球的海岸线是最长的一条等高线。
注意在图幅范围内可以只是闭合曲线的一部分。
⑵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⑶同一幅地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额(即等高距)相同;⑷等高线不能交叉,但在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⑸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地形坡度的大小。
(三)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l、连接A、B两点,并为连线和等高线的每个交点定好点位号。
2、在选定绘制剖面图上,画出水平线段ab,一般情况下,ab=AB。
并依次按比例确定与地形图上相对应的各个点位。
3、依据地形图上等高线所代表的高程,设计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
设计好垂直比例尺后,就可以按等高线,画出代表各相应高程的平行线,在图中为虚线。
4、在各个点位上,向上做出垂线,垂线和相应的高程线的交点,就是地形剖面图的各点。
5、将各点用较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就得了要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通过画剖面图,判断坡的形状及通视问题:均匀坡:等高线较均匀(可通视)凹坡:等高线高处较密,低处较疏(可通视)凸坡:等高线高处较疏,低处较密(不可通视)【例6】读图2-2-5回答:(1)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画出的。
A.AB B.CD C.EF D.GH(2)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哪个更大些?【解析】 (1)抓住剖面的各控制点进行判断,从剖面可看出,一端起点约100米,其邻近的最高峰为600多米,鞍部高为200~300米,第二高峰为500多米,另一端点为300多米。
符合这一些条件的只有AB剖面。
(3)垂直比例尺更大一些。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形:①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断具体地形单元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等高线相交或重叠时——为悬崖或陡崖陡崖高度的计算若假设等高距为d, n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x,最高值为y(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y≤H顶<y+d(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x-d<H底≤x(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例7: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50米B.190米C.290米D.320米②判断五大地貌类型: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为盆地地形例8:(2005年全国高考1)36.(36分)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16分)AA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
BB1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
CC1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该小区域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
2、判断地形坡度的陡缓:(1)“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只能用于同一幅等高线图的判断。
(2)不同等高线图中坡度的大小=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例9】图2-2-3中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b、c、d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 B.a>c>d>b C.b>d>c>a D.c>b>a>d【解析】a、b、c、d等高距相同,图上距离相同,坡度大小取决于实际距离,水平距离越大,坡度越小;反之,坡度越大。
a中1cm相当于0.5km,b中lcm相当于5km,c中1cm相当于1km,d中1cm相当于2km。
因此坡度由大到小排列为a、c、d、b。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河流(1)河流位置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2)河流的流向由于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由低处弯向高处,故可判断河流的流向。
(3)判断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2、判断气候(1)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C/100m(2)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3)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 易出现逆温现象等。
3、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果一定要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4、确定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5、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6、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港口建设一般选择优良的避风港,及有利于深水港的建设。
从避风港角度往往选择海湾内部,深水港往往强调等深线密集(即坡度陡——水深)。
例10.分析下面“某海湾放大图”,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7.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巩固练习读图1,回答1-2题。
1.在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③在④的方位是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2005年春,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某地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km内家禽全部扑杀;3-5km内强制免疫;1km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
读某地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判断3-4题:3.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A.1:100000 B.1/200000C.1:300000 D.1/6000004.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必须强制免疫的是A.①③⑤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读图2-1-12,回答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