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南课件文稿演示
按照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推荐,一旦发现病人昏倒, 可观察病人有无循环消失的特征,即有无自主活动,包括有 无呼吸、咳嗽和吞咽动作,若无自主活动,可诊断为心脏骤 停,并应在10秒钟之内作出是否进行心肺复苏的判断。
意识突然丧失无自主活动 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抽搐样呼吸 05指南: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 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2.非心血管疾病 ❖ 意外事件: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窒息 ❖ 中毒:有机磷农药、灭鼠药。 ❖ 各种原因所致严重休克。 ❖ 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酸中毒、高钾血症
❖ 药物所致恶性心律失常:洋地黄、抗心律失 常药。
❖ 其他: 脑血管意外和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等。
3. 手术及其他诊疗操作中的心脏呼吸骤停 ❖ 心包和胸腔穿刺。 ❖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 嗜铬细胞瘤摘除术中和心脏手术过程中。 4. 迷走神经受刺激致反射性心脏呼吸骤停 ❖ 气管造口,气管插管,咽喉、气管、支气管吸引—咽心反射。 ❖ 压迫双侧眼球、双侧颈动脉窦—窦弓反射。 ❖ 胸、腹部手术,牵拉肺门或肠系膜。 ❖ 其他:如胆心反射、妇科检查等。 5. 麻醉意外
4分钟内
50%可被救活
4~6分钟
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
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
<1%
❖ 心搏呼吸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4~6分钟大 脑即发生不可逆损害。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 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 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 苏者,存活可能性极小。
心肺脑复苏南课件文稿演示
CPR(CPCR)
❖ 心搏呼吸骤停-猝死,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 情况。
❖ 心肺脑复苏(CPC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 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 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
CPR/CPCR
❖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基本心脏生命支持(basic cardiac life support, BCLS) 基本创伤生命支持(basic trauma life support, BTLS)
❖ 1973:美国国家科学会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建议对民众进行 CPR培训。
❖ 1974:AHA发表第1个CPR指南。(1980,1986,1992三 次修订)。
❖ 1979:AHA提出ALS及培训考核和监督医疗人员的建议。 ❖ 1983:AHA和美国儿科学会制订儿科CPR指南。 ❖ 1992:ILCOR成立。 ❖ 200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CPR和ECC)指南 ❖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CPR和ECC)指南
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畸形等。 ❖ 主动脉疾病: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发育异常
(Marfan综合征)。
❖ 心内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二尖瓣 脱垂。
❖ 心肌疾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克山病、病毒性心 肌炎等。
❖ 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心脏间皮瘤等。
❖ 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肺动脉栓塞、遗传性Q-T间 期延长、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等。
❖ 猝死大多是一时性严重心率失常,并非病变已 发展到了致命的程度。
CPCR的对象
❖ 心跳骤停病人面临着临床死亡,是临床 CPCR的对象:心肌梗死、创伤、溺水、电 击...
❖ 而心跳停止一般指恶性肿瘤晚期、恶液质、 不可逆性疾病晚期或高龄衰老等引起的可预 见的心脏停搏。此类病人面临的是生物死亡, 不属于临床CPCR的对象。
心脏骤停后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CO2潴留 呼吸性酸中毒。 ❖ 缺氧 酸性产物蓄积 代谢性酸中毒。 ❖ 能量生成减少和耗竭
缺氧时糖转为无氧酵解,ATP的产生仅相当于有氧 氧化的1/19~1/20。缺氧继续加剧时,无氧酵解也只 能维持4~6分钟。如果无氧酵解停止,能量来源即断 绝,细胞则不能维持存活。
心肺复苏: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判定
1.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3. 脉搏、心音消失。 4. 昏迷,发生于心脏停博30秒后。 5. 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发生于心脏停博
30~60秒后。 6.仅有临终呼吸亦判为心跳停搏。
心脏骤停的5大体征
1.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 消失
3.呼吸断续或停止
围心搏骤停期:CPR概念的重要进步
Peri-arrest phase
❖ 高危病人识别。 ❖ 在心搏骤停前进行有效的
治疗,防止心跳停止。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1.心血管疾病(80%) ❖ 冠心病 (占80%):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栓塞等。 ❖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 冠状动脉口狭窄、
❖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ATLS)
心肺复苏术发展史
❖ 1966:美国国家科学会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建议按AHA标准培 训医疗人员使用胸外心脏按压。
心跳骤停心电图类型
心肺复苏目的
❖ 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而不是延长无意义的 生命,复苏的成功最终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复 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因 此,1984年,AHA就提出复苏全过程为:心肺 脑复苏(CPCR)。
主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即在常温下,心脏骤停后主要脏器发生不可逆 性损害的时间阈值。 ❖ 脑、神经系统:大脑 4~6min,小脑 10~15min,延 髓 20~30min,交感神经节 60min。 ❖ 心脏、肾小管:30min。 ❖ 肝细胞:1~2h。 ❖ 肺组织:更长。
4脏呼吸骤停者时,如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全身紫绀、颈 动脉搏动消失,就应立即进行CPR。应注意 以下几点: ➢ 不要等到静听心音有无才开始抢救。 ➢ 不要等到以上心脏骤停的各项指标都具备 才开始抢救。 ➢ 不要等到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
心脏骤停判断标准沿革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