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税收对居民收入分
配的调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税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目前即缺乏系统科学的税制体系,更缺乏真正有效的税收调控措施。
通过对我国的税制结构、主要税种设计和税收征管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正确认识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出发,系统分析了税收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最终通过找到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着力点,对怎样构建系统科学的税收调控体系给出了政策建议。
一、引出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居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随之出现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
收入分配可以综合反映一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是政府、大众共同关心的重要的民生问题。
税收作为国民收入调节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发挥其调节作用,促进公平与正义。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分配差距不是由于市场本身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的,而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并未能很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存在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种设计不完善,税收征管漏洞大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竭力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种设计,加强税
收征管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可行的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二、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
其中,市场调节在收入分配领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将按照机会均等原则,根据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只要市场竞争公平,机会均等,这种按市场要素进行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一方面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严厉打击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等;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有力的工具
税收作为各个国家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从理论上讲,首先,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以法律作后盾,强制无偿征收的一种经济手段。
即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刚性分配机制,通过它能够按照法定的税率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其次,税收在公平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在税制结构、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选择、税率选取上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设计安排,公平的调节全社会的各种分配关系,理所当然是调节收入分配最好的工具。
最后,通过对税收作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居民在各个环节的收入
分配和使用进行全面的调节,正是因为税收作用的范围广、力度大,所以说,税收在收入分配领域所起的调节作用是其他调控手段所无法企及的。
(二)主要税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
1.流转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以商品劳务为征税对象的商品劳务税是在初次分配环节对收入分配发挥一定调控作用的。
在税收总收入中流转税占据绝对优势,极大地影响了初次分配格局的形成。
从主要的流转税种构成来看:
第一,增值税不仅对某些鼓励发展的产业予以税收倾斜,通过设置低税率等体现出国家的政策导向,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针对个体设置了起征点,一定程度上使个体劳动者的税收负担有所降低;给予农业生产者一定的免税优惠,变相地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收入,从而有助于抑制城乡差距拉大。
第二,营业税根据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税率,高收入行业税率较高,低收入行业税率较低,也能起到一定的正向效应,通过增值税“扩围”,部分服务行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避免了一些重复征税问题,总体上降低了家庭的税收负担。
第三,消费税归为特殊流转税类,对日常消费品采取轻税或免税,有利于减轻基本生活消费品的税收负担,而对高档、奢侈消费品以及高消费行为采取重税,某种意义上说能起到降低高收入的作用,因此,差
别课征的消费税是在收入支出环节间接对公平收入分配产生正向调控效应。
2.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虽不及流转税比重,促进收入公平的空间却很大,效果也较明显。
数据表明,从短期来看,间接税对收入分配能起到较大调控作用,但从长期来看,直接税才是更有效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手段。
企业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运行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税后利润一方面能缩小资本利得收入和劳动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又间接地影响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对企业的社保支出采取税前扣除的做法直接推动了社保事业的运转,进而也影响到居民收入分配。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居民的流量收入并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的主要所得税种,作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被寄予厚望。
较于间接税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税率设计上采用超额累进制,即高收入按较高的边际税率纳税,承担较重的税负,收入低的则适用较低的边际税率,从而可以限制贫富差距过大。
3.财产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财产税是对居民的存量财富进行调节的税种,由于在高收入者收入构成中财产性收入所占份额较大,征收财产税能限制富人收入过高,对于控制财富聚集规模过度集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在税负是否易于转嫁方面财产税与个人所得税一样,两者都具有难以转嫁的优势,所以财产税也属于调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效果显着的直接税种,一定程度上可以
弥补对个人收入全方位调控的一大盲区,两大直接税类相配合能够带来税制累进性的增加。
(三)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局限性
首先,税收调节不可能既能实现公平又要有效率。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是矛盾的,税收要实现效率原则,往往以牺牲公平为代价,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如果太注重税收的调节作用,虽然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公平,但是会降低效率,影响经济增长。
其次,税收的征税范围是有限的。
税收的征收范围直接影响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性,税收调节主要是在再分配环节发挥作用,这就意味着税收对于初次分配领域内的分配不公问题难以调节。
最后,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较为有限。
虽然税收是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工具,但是税收调节实现的是一种结果上的公平,只能说是一种事后调节。
三、构建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体系建议
构造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体系,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从税收的基本功能,各个环节税种的设计入手。
税制中的各个税种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调控环节和调控重点各有不同。
建立健全税收体系,在多个方面、多个环节和多个角度协同对居民收入分配予以调控,能使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控产生合力并提高调控效率。
由于居民收入分配及其结果始终是伴随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和实现
的,调节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应当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
的全过程实施调节与控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
调节可以通过多个环节进行。
由于个人收入分配在社会经济分配的全过
程中表现为个人收入的实现环节、使用环节、财富的积累环节及转让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税收调控的着力点,通过在个人收入分配的各个环
节设置相应的税种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找到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的着力点后,我们还需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1.完善我国的间接税制,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优化与个人收入
使用环节相关的消费税。
2.推进我国的直接税改革,直接税是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它的
设计直接关系到个人收入的实现、保有、转移等环节。
我们必须修订个
人所得税制,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和遗产赠与税,建立起以个人所得税
为主,各税种层次分明、功能搭配适当的直接税体系。
3.建立严密有效的税收征管机制,强化对偷税逃税分子的惩处和打击
力度。
税收征管水平是税收调控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税
收体系只有强有力的征管手段相匹配,才能在调节收入分配时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
四、结论
收入分配决定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
而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
也就是说,收入分配调节既要发挥市场无
形之手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关键性作用。
税收正是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既不能认为税收无所不能,无所顾忌的调,也不能认为税收无用,漠视税收的调节作用,我们应充分正确认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在个人收入的实现环节、使用环节、财富的积累环节及转让环节找到着力点,完善现有税种,适时开征新税种,构建完整的个人收入税收调控体系,优化税制,完善政策,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减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趋势,缩小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