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浅析-最新教育资料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浅析-最新教育资料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浅析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课程改改中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 (课题批准号: 【GSG50】6 ) 成果。

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以为课堂教学的 本质应该是教与学师生有机的互动, 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 以学 到教与学师生有机的互动, 使师生在互动中得到共同发展, 教学成为高效课堂呢?下面结合典型案例中的片段粗浅地谈谈 自己的看法。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拿到一篇新课文, 学生没有充分地去预习, 那么上课的时候 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的接受。

听起课来都非常吃力,更 不用说能够积极思考与老师交流了。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是篇随笔, 贬词褒用赋予咬文嚼字新的含义, 那就是“无论阅读 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如何做到咬文嚼字, 作者举了很多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解说, 周密精要, 令人心悦诚服 全文的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的地紧密结合,材料产生观点, 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

所以读懂所举的例子就显得很关键, 课前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肯定很难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于是 在课前我布置了预习题, 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 并想想和 观点有什么联系。

上第一课时时并不急着去讲作者的观点, 而是 从分析这些例子开始。

由于课前让学生们做了充分的预习, 在课 堂上分析这些例子时, 他们说得头头是道, 而且还能提出自己不 同的观点。

比如:在讲到“你是……”与“你这……”两种句式 的表达效果时,作者说“你这……”的句式大半都表示深恶痛 绝,在表示赞美时便不适宜。

有学生就说:在表示赞美时也是可 以的。

随后他举了一个例子:有时大人对小孩说,你这小淘气! 显然这句里表达的是大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

学生的这种延伸生 成也在于课前预习充分的缘故。

因此课前预习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 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 深思,去探讨。

抓实了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便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使 得学生的学习生获得新知为主体的一种师生愉悦的和谐艺术活动。

那么如何做
课堂
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情绪更加高涨;有利于增进师生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出难得的思维火花与灵感,自然就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俄列夫• 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所以我们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使学生愿学、乐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乐趣,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过程,体验教学美。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活跃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所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能促使师生共同发展。

三、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有效的体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

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
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
观努力和能动作用。

教师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要主动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

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要解放学生, 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

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

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

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

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
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
程。

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 总结让学生写。

这是值得可取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努力,让课堂成为有效高效的课堂,以达到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