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pptppt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图5上眼脸有无褶皱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6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法棋 盘
P
×
(杂交)
紫花
白花 分
P CC × cc
枝
配子 C
c
法
F1
F1
Cc × Cc
(自交) × F2
F1配子 C c C c F2 CC Cc Cc c)
紫花:白花=3:1 表现型比
3紫花 : 1白花
-
必须记住的符号:
亲本:P
子代:F
杂交:×
父本: 母本: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 不混杂。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 合是随机的。
P
紫 花
CC
配子 C
×
白
花
cc
c
F1
Cc
紫
花 -
F1
紫 花
Cc
配 子
紫 ×花
Cc
CC
Cc
Cc
cc
紫花:白- 花=3:1
F
2 紫花705
白花 224
3:1
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普- 遍的还是个别?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一种性状
另一种性状 F2的比
花的颜色 705(紫色) 224(白色) 3.14: 1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2.96:1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花的位置 651(叶腋) 207(茎顶) 3.14:1
子一代为什么全是显性性状? 子二代为什么出现性状分离,且分
离比为3:1?
-
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父 本,一个来自母本。
正常:白化=3:1
正常:白化=1:1 正常:白化=0:1
问:以上每种方式子代的- 患病概率是多少?
1、医学上的应用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显性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等 多指: 患者 AA Aa 正常 aa
亲代 AA × AA
配子 A
A
子代 AA
AA × Aa
A Aa
AA
Aa
-
AA × aa Aa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自交:
亲本
父本:提供精子(雄配子)的个体。 母本:提供卵细胞(雌配子)的个体。
-
重要概念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正交:紫花豌豆作母本与白花豌豆作父本杂交; 反交:紫花豌豆作父本与白花豌豆作母本杂交。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 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控制
基因
性状
控制
显性基因
显性性状
等位基因
纯合子 杂合子
隐性基因 基因型
控制 隐性性状
+环境 表现型
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分离
导致
性状分离
-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受一对 等位基因A、a的控制,该性状在群人群中可能 有几种基因型?可能有多少种婚配方式?
-
写出子代的遗传因子与性状
AA AA:Aa=1:1
为 1:2:1 。 F2的表现型有_____2_____种,类型
___高__茎__与__矮__茎_,比例为____3_:_1___其中,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是 Bb
。
(高茎为显性,用B和b表示)
3、请你依据孟德尔的解释推测下列杂交实验的结果 (产生配子种类、表现型之比、基因型之比。)
杂合子(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3、等位基因的行为:
独立性、分离性
-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即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 的细胞核遗传。
-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
-
六、显性的相对性 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与显性亲 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如:豌豆的紫花和 白花
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为双 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如:金鱼草花色
-
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 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如:AB血型
-
珍妮的困惑:
在学校的一次测血型公益活动中,珍 妮意外发现自己的血型是O型,而她清楚 地记得爸妈血型分别A型、B型血,如果你 是珍妮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帮助珍妮?
DD X Dd
dd X Dd
-
-
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验证假设
四、分离假设的验证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假设的核心内容: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
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 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 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 带有另一种基因。
-
分析:按孟德尔的假设,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 可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即一种配子含有D,另 一种配子含有d,只要验证这一点,就可以证实 基因分离假设的正确性。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
花的颜色
紫色
-
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 对相对性状,如何进行杂交试验,才能 便于研究和分析呢?
-
二、单因子杂交实验
白花 紫 花
要进行豌豆的杂交试验, 如何进行异花传粉?
紫 花
-
1、去雄 2、套袋 3、授粉 4、套袋
动画
如:白化病
正常 AA Aa
患者 aa
正常 正常
白化 正常
白化 白化
P
Aa × Aa P aa × Aa P aa × aa
配子 A
aA
a
a
配子
A a 配子a
a
F AA Aa Aa aa F Aa
aa F
基因型 比例
正常
白化
AA:Aa:aa=1:2:1
正常
白化
Aa:aa=1:1
aa
白化 aa =1
表现型 比例
全显 全显
Aa
全显
AA:Aa:aa=1:2:1 显:隐=3:1
Aa:aa=1:1
显:隐=1:1
aa
全隐
-
根据子代性状比例判断亲代遗传因子组成
Aa×Aa Aa×aa aa×aa AA× 。
-
1.在豌豆中,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将A、 B、C、D、E 5株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写出遗传因子组成:A Dd
A 配子A A a 配子A
a
F
AA F AA
Aa F Aa
正
正常
正常
正常
思基比因例考型:当AA双:常亲Aa中:a一a=个1:0为:0AAA时A:,A后a:代aa性=1状:1:0表A现A:有A什a:么a特a=0点:1:?0
表现型 比例
正常:白化=1:0
正常:- 白化=1:0
正常:白化=1:0
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隐性遗传病)
纯合子特点 :①只产生一种配子 ②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③无等位基因
-
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
基因
控制
控制 显性基因
控制 隐性性状
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等位基因分离
导致
-
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
控制
基因
性状
控制
显性基因
显性性状
等位基因
相对性状
控制
隐性基因
隐性性状
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等位基因分离
身份: 奥地利人,天主神父 成果: 揭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
实验: 豌豆的杂交实验
G.J.Mendel,1822-1884
-
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
一、杂交实验材料:豌豆 1、自花授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 2、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内,便于观察和计数。 3、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种皮的颜色 705(灰色) 224(白色) 3.15:1
豆荚的形状 88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豆荚颜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82:1
-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 反交,F1只表现出__显__性__性__状__;F1自交,F2出现 __性__状__分__离___,且分离比为_3_(__显__性__)__:__1_(__隐__性__)。
求?试注说意出:理由成?立的前提是F数量足够多
若F显性:隐性为1 : 1,则P基因型为:
Aa X aa
若F显性:隐性为3 : 1,则P基因型为:
Aa X Aa
若F基因型Aa:aa=1 : 1,则P基因型为:
Aa X aa
④若F基因型AA:Aa:aa=1:2:1,则P基因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