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7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病理学)7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酶等,用以降解蛋白质、淀粉和类脂等重要物质。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6
2、毒素及其致病作用
(1)毒素的概念
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 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毒素是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对植物有毒害, 不仅可以在植物体内产生,也可以在人工培养条 件下产生。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5
1、致病性有关的酶及其破坏作用
• 酶的概念: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 病原物产生的与致病性有关的酶很多: (1)角质分解酶:催化寄主表皮的角质多聚物水解。 (2)细胞壁降解酶类: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
素酶、木质素降解酶和蛋白酶等。 (3)消化细胞内物质的酶类:蛋白酶、淀粉酶、脂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8
(2)毒素的作用机制
• 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 • 钝化或抑制植物一些主要酶类:包括抑制
或刺激呼吸作用,抑制蛋白质合成,干扰 光合作用、酚类物质代谢和水分代谢等; • 抗代谢:毒素是抗代谢物质,使寄主细胞 的磷酸化作用受抑制, 在生理上和生化上 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2020/7/9
植物病理学
7
二、营养方式
寄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的方式有:
死体营养: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 从中吸取养分。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死体寄 生物。
活体营养: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主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这种营养方式的生物称为活体 寄生物。
半活体营养:既能进行寄生又能进行腐生生活获取营养 的方式叫半活体营养,这种生物称为兼性寄生物。
• 寄生物(parasite):得到营养物质的一方。
•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异养生物,自身不 能制造营养物质,需依赖对植物的寄生而 生存。
2020/7/9
植物病理学
6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寄生性和致病性
• 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 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 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 起病变的能力。
2020/7/9
植物病理学
9
•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有 较高的寄生专化性。
• 活体营养的病原物不能脱离寄主营腐生生活。
• 白粉病菌就是典型的活体营养病原物。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0
三、寄生方式
外寄生:从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在细胞 外形成吸器获取营养物质。如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
《植物病理学》
第七章 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孔维文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
共生(symbiosis)
• 共生,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 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 的互利关系。
• 例:豆科植物与其根瘤细菌。
2020/7/9
植物病理学
4
共栖关系(commensalism)
• 共栖关系:双方虽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 间无明显的利或害的关系。虽然有时一方可由 对方得益,但对另一方没有不利影响。
• 例:植物的根围和叶围非病原微生物。
2020/7/9
植物病理学
5
寄生(Parasitism)关系
• 寄生:一种生物依赖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 物质的生活方式。
• 寄主(host):提供营养物质的一方。
寄主选择性毒素
• 寄主选择性毒素亦称寄主专化性毒素(host specific toxin),是一类对寄主植物和感病品种有较高致病 性的毒素。这类毒素只对一定的寄主或品种产生毒 性。
• 病原物各菌系(小种)的毒性强弱与其产生毒素能力 的高低相一致;
• 感病的寄主品种,对毒素也很敏感,中度抗病品种 对毒素有中等程度的敏感,抗病品种对毒素则有高 度的耐性。
2020/7/9
植物病理学
8
• 寄生物的营养方式,反映了病原物的不同致病作用。
• 死体营养的病原物腐生能力一般都较强。此外,死体 营养的病原物寄主范围一般较广。
•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和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等,可以寄生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植物。
2、寄生专化现象涉及的名词:
(1)种;(2)变种;(3)专化型;(4) 生理小种;(5)菌系和株系。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2
认识寄生专化现象的意义
• 选育抗病品种; • 轮作防病; • 清除野生寄主和转主寄主。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3
五、病原物的致病性
• 致病性的概念:一种生物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 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这种生物称为病原 物(pathogen)。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7
• 毒素处理健康植物,能够使寄主植物产生褪绿、坏 死、萎蔫等病变,与病原物侵染所引起的病状相同 或相似。
• 毒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致病物质,它能在很低浓度 下诱发植物产生病状。有些化学物质,当浓度高到 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或 毒害作用,这些物质就不是毒素。
内寄生:病菌侵入寄主细胞,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蔓延, 吸取营养。如芸薹根肿菌;大多数细菌、病毒也是内寄 生。
附生:少数真菌覆盖于寄主植物表面, 不侵入植物体。 吸收植物分泌物和溢出的水分及蚜虫、介壳虫等的分泌 物为生, 但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如烟霉病。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1
四、致病性分化
1、致病性分化:同种病原物中不同菌株对寄 主植物中不同的属、种或品种的致病性存 在显著差异的现象,也称病原物的寄生专 化性。或生理专化性。202Βιβλιοθήκη /7/9植物病理学19
(3)毒素的种类
• 依据对毒素敏感的植物范围和毒素对寄主种或 品种有无选择作用可将毒素划分为:
寄主选择性毒素(host selective toxin,HST)
非寄主选择性毒素(non-host-selective toxin,
NHST)
2020/7/9
植物病理学
20
•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前者是指一种生物或 病原物从活的寄主获取营养的能力,后者是指 其破坏植物的能力,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病原物 寄生物
2020/7/9
植物病理学
14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一、病原物的致病机理
• 夺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 对寄主细胞施加机械压力 • 酶、毒素和激素的破坏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