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英语作为中小学校必修学科,它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涉及的人物性格特征、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有机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能为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提供重要资源。

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囊括了我国《公民道德基本纲要》的全部要点,只要在教学中进行挖掘,将德育思想渗透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就能促进中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和情感的形成。

一、挖掘课文德育因素,将品德目标纳入教学重点范围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某阶段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指标。

而教育目标,是指学生在通过所有阶段的学习后,将成为拥有什么知识类型的人。

到目前为止,在英语教学上,我们还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但并不能就此下结论说英语教师可以不重视德育。

英语教学应该有渗透德育的活动,实现二者“双赢”。

以高一年级第17单元的Alone in Antarctica 为例,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60岁生日时独闯南极的经历。

假如我们撇开课文所隐含的关于作者的崇高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毅力、对家人无私的爱等,本课教学就会留下遗憾,学生没有得到高尚品质的熏陶和感染。

茌教学设计时,可把“Let the students have strong wills and de-termination by reading the passage”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实现德育目标:( l)What kind of woman is Helen Thayer? Describe her in a few sentences. (2)Do youadmire Helen Thayer? Why?第一个问题,学生领会了高尚人格的含义,他们会使用很多形容词和短句,如unusual,a special woman,strong will, brave, active, chaLlenge, re-sponsible等;第二个问题给了学生榜样的力量,有了学习Helen Thaver的冲动。

通过纳入教学目标的方式,德育影响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

二、抓住教学内容的精彩片段,讲深练透,反复玩味英语课本中有许许多多优美的段落和片段,感人至深,浸人心魄。

这些语言和片段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教师将备课时体会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之中,受到感染。

当教师饱含真情地诵读“Eco-touristswant to leam about the world so that theycan make it better. or at least understand itbetter. Eco-travel is a way to find out whatcan be done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well as people”时,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观,一个背着背包的旅游者正在这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跋涉。

这是人类理想的居所,是和谐社会的画卷。

而当教师以低沉的语气诵读着“We are not alone in the world, we humanbeing could not survive without all the ani-mals and plants around us. We often talk about how important is to take care of our-selves and our planet, but we don´t always do as we say”时,学生看到的是一幅人类正在争相四处逃命的可怕画面,荒凉空旷的沙漠中,孤零零地站着一个人,他感到无助和绝望。

学生能够从老师富有情感的语气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刻不容缓。

人的一生中,岁月足以使他淡忘所学过的许多知识和教条,但是情感的震撼与燃烧是难以忘怀的,并将可能成为一个人的人生根底和原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一生的发展道路和价值取向。

三、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扩大视野,为德育渗透提供必要的素材新课标英语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既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体现了一定的弹性,但在实现知识与生活接轨、满足和陶冶人的情操方面还显得有一定的不足,需要适度地进行拓展和延伸。

同样是Alone inAntarc,tica,笔者就突破了老式的教授模式,把课文最后一段所隐含的思想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通过三个问题的回答,实现了德育的感染:(1) What did thewriter do at last? Give up or wait to get bet-ter? (2)Why did she had to think of herfamily?(3)Was she regret to do so?简单的三个问题,得来的是难逢的教育机会和材料:我们知道,这位50多岁独闯北极、60多岁独闯南极的女英雄最后是选择了放弃,因为她珍爱自己的生命,她爱她的家人,她觉得她个人的生命和家人,比自己的成就更珍贵。

笔者告诉学生:个人英雄自然可圈可点,可是家人、亲戚、朋友、一切爱着你的人是你一生的归属。

一个会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的人才会有爱的能力,才会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朋友。

如果用“爱”作代价,英雄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四、重视课堂讨论,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辩诘中升华高中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主题的形式铺开,方便讨论教学法的采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集体形式围绕中心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讨论的运用有利于教师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因素,转变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说教式”和“灌注式”,而且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融思想感情,密切师生关系。

以高一年级第17单元综合阅读为例,课文是关于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的内容,自然涉及环境保护。

文章没有对任何观点进行评论,但学生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已有深刻的体会。

现正值我国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这给讨论活动提供了契机: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造成我们社会的不和谐?课文中有一句话:“In Britain,every year 2.5million animals die in experiments to devel-op and test new medicine.”2.5 million——多么巨大的数字,这就是每年被人类无情夺走的生命的数量。

动物的生命不可贵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是残杀还是保护?通过讨论就可能达成共识:人类需要利用动物来实现自身的一些利益,没有动物,人类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人类应该爱护环境、动物、花草树木,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五、积极创设教学活动情境,以角色扮演代替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生活体验生活是构成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能够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英语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生活的平台。

情境创设主要通过扮演,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思想的理解、体验和记忆。

2010年广西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3届学术年会上安排了三节展示课,教学内容是高二年级Unit 17 Disability的warm-ing-up,listening和speaking 部分。

授课教师都把“把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列为教学重点,课堂高潮部分出现在角色扮演的环节上:学生通过扮演盲人走路、取物,无上肢喝水、吃饭、穿衣、走路等。

表演让学生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激起了他们的同情心。

通过句型Ifl were...lwould...的训练,达到既提高语言能力又培养爱心的教育目的。

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时能够补充“我能为残疾人做什么?”的讨论活动,用Reading部分的一句话“It is simply a matter of opening door andoffering guidance”来回应和概括,为下一节课的阅读训练作铺垫,对思想的熏陶会更加完美。

六、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布置课外作业,让德育在课外活动和课后作业中悄无声息地完成过去,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获取学习的信息。

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将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则有悖于教师的职责了。

因为英语知识只有在转化成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塑造人的品格时,才有价值。

如教学高一年级Unit 7Cultural relics,笔者布置了作业:Culturalrelics in China。

要求学生借助网络等资源了解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有一个学生在自己有关赛龙舟、吃粽子的作品中写道:赛龙舟、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却让韩国把这一传统节日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多么令人遗憾啊!我们应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可见,该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迸发了爱国热情。

七、利用准确、贴切、真实且具示范性的英语口语有很多英语口语,其貌不扬,朴素无华,往往被一些老师认为是多余的。

其实,这些没有华丽外表的语句给人的警醒作用是巨大的。

“细节之处见效果”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看到教室满地垃圾时,可说“Don´t throw refuse!”“Please keepthe classroom lean!”;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在教室里打出标语“Don´tmake noise in the room.”“Keep quiet,please!”当学校花园被糟蹋,可立警示牌“Keep off the grass!”“Don´t harm the flow-ers and trees!”等。

平实、朴素、真实而且具有示范性的英语语言,不要嫌说得过多,不必担心给人哕唆的印象,因为它们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

英语课堂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应当按照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机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合格公民,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良好语言技能又有良好品质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