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1.1 系统论简介
1.1.3 系统的特征
(4)相关性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 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特殊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发挥其特定功能。即系统的各元素不仅都为完成某种 任务而起作用,而且任一元素的变化也都会影响其他 任务的完成。有些要素彼此关联,有些要素相互排斥, 有些要素则互不相干。例如生产班组管理系统的人员 增加或减少,就会影响到设备装置、工时安排的改变。
大型系统,中型系统,小型系统
简单系统,复杂系统 环境系统,军事系统,安全系统
系统的构成
系统的功能
1.1 系统论简介
1.1.3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 相关性
目的性
特征
环境适应性
有序性
动态性
1.1 系统论简介
1.1.3 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元件或子 系统)组成的整体,而且各个要素都服从实现整体最 优目标的需要。构成系统的各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性 能,但它们通过综合、统一(而不是简单拼凑)形成 的整体就具备了新的特定功能,就是说,系统作为一 个整体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所以,系统的观点是一 种整体的观点,一种综合的思想方法。
系统工程实践中所需的专业知识
分支理论基础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60个优先发展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方向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灾害与事故的监测
灾害与事故预警 灾害与事故防治 应急救援 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 安全管理等方面
计划投入资金12亿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100项重点推广技术
煤矿山煤瓦突出
非煤矿山大面积地压控制 石化及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及作 业环境状况评估技术 地区、行业小型企业过程化安全管理模式 灾害环境的可视化技术 计划投入资金3500万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8大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领域
安全生产的哲学、社会学基础
安全生产科学的基本理论 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工业典型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 力学、热物理问题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基础理论 计划投入资金8000万 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更应注意的是,2006年事故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以上的 10个省基本都是经济大省,其中8个省的事故死亡人数增 加幅度超过GDP的增长幅度。
就全国非煤矿山来说,据初步统计,2006年1—6月份全 国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共发生死亡事故1011起,死亡1166人。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41起,死亡141人。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3、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式不容乐观
以2006年计,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6余万起,死亡人数 近16万,每天平均死亡400余人;平均每天发生8.6起一次 死亡3~9人重大事故,每周发生3.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 大事故,每月发生1.5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1.1 系统论简介
1.1.3 系统的特征
(2)目的性
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发挥 其特定功能的。要达到系统的既定目的,就必须赋予 系统规定的功能,这就需要在系统的整体个生命周期, 即系统的规划、设计、试验、制造和使用等阶段,对 系统采取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 等优化措施。
安全系统工程
课程简介
教材 《安全系统工程》 徐志胜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课程简介
主要讲授下面六章的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系统安全定性分析 系统安全定量分析 系统安全评价 系统安全预测与决策 典型事故影响与计算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
我国的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必须常抓不懈!
1.1 系统论简介
1.1.1系统的定义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为:“把极其复杂的 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
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
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 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1 系统论简介
1.1.3 系统的特征
(6)动态性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系统。系统不仅作为状态而存 在,而且具有时间性的程序。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环 境的运行中,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子系统,都是随着 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
1.1 系统论简介
1.1.4 系统学原理
整体性原理 相关性原理 有序性原理 动态性原理 分解综合原理 创造思维原理 验证性原理 反馈原理
1.1 系统论简介
1.1.2 系统的分类
系统的起源
自然系统,人造系统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开放性系统,封闭性系统
实体系统,概念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要素存在的形态
系统与实践的依赖关系
1.1 系统论简介
1.1.2 系统的分类
物质运动的发展阶段
无机系统,有机系统,人类社会系统
系统包含的范围
2. 汪元辉 《安全系统工程》 天津大学出版社
3. 谢振华 《安全系统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4. 袁昌明,张晓冬,章保东《安全系统工程》中 国计量出版社 5. 胡毅亭 《安全系统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论
重
点:
准确理解系统与系统工程、安全与系统安全、 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 全措施和人-机-环境系统等基本概念。
1.1 系统论简介
1.1.3 系统的特征
(3)有序性
系统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 发展的时间顺序性。系统可分成若干子系统和更小的 子系统,而该系统又是其所属系统的子系统。这种系 统的分割形式表现为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别外, 系统的生命过程也是有序的,它总是要经历孕育、诞 生、发展、成熟、衰老、消亡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 为系统发展的有序性。系统的分析、评价、管理都应 考虑系统的有序性。
1.1 系统论简介
1.1.3 系统的特征
(5)环境适应性
系统是由许多特定部分组成的有机集合体,而这个集 合体以外的部分就是系统的环境。系统从环境中获取 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统的加工、处理和 转化,产生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然后再提供给环 境。另一方面,环境也会对系统产生干扰或限制,即 约束条件。环境特性的变化往往能够引起系统特性的 变化,系统要实现预定的目标或功能,必须能够适应 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系统时,必须重视环境对系统 的影响。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因此,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2004-2010年安全 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包括:
8大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领域 60个优先发展的重大安全科技研究方向 100项重点推广技术 8项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6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1.1 系统论简介
1.1.5 系统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1、系统方法是哲学方法和其他科学研究方法 之间的桥梁 2、系统方法既是确定目标的方法,又是实现 目标的方法
1.2 系统工程简介
1.2.1 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系统工程的萌芽
雷达系统,运筹学 美国贝尔公司,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系统工程学科名称的创造性使用
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安全系统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及其现状
与发展趋势;
2. 熟练掌握各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其在安全工程
中的应用;
3. 掌握各种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4. 了解系统安全模糊决策; 5. 掌握典型事故影响模型与计算;
参考文献
1. 林柏泉,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中国劳动社 会保障出版社
容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把安全生产问题与国际贸易
挂钩,形成实施上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加入WTO后,国际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的强烈要求, 也使得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要加大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应严格按 照ISO9001(质量标准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标准 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体系) 进行生产。否则,安全生产有可能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参与 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在因素!而要做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 作,则必须要以现代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 (人、机、环境和管理)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工矿企业中,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事故起数
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总数的31.12%和46.87%, 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的86.15% 和86.31%。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也不容乐观,2006年,全国发生 化学事故592起,死亡1551人,同比均有增加。 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共发生交通事 故773137起,死亡109381人,同比分别上升2.4%和3.3%。
1.2.2 系统工程的定义
这个定义表示: ①系统工程属工程技术范畴,主要是组织管理各 类工程的方法论,即组织管理工程; ②系统工程是解决系统整体及其全过程优化问题 的工程技术; ③系统工程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