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体采科献血者隐私保密措施》
:见文件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5)
13.6建立和实施血液采集管理程序,确保献血 者安全和血液质量。 13.7采血前应对献血者资料进行核查,确保从 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中采集 血液。 13.8在采血前对血袋和血液保存液外观进行检 查,以确保血袋无破损、无霉变,在有效期内; 血液保存液外观符合要求。
2、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续)
3、采血结束时,A.核对试管上的条 码与采血袋上的条码是否一致,然后留 样。B.用针头血复核血型并与血袋和试 管上标识的血型核对。C.核对试管、采 血袋、小辫子、征询表上条形码。 4、针头血型复核的目的。
同型交叉留错样的后果
现阶段无法纠正 同型交叉的可能是25% 假如交叉留错样的概率是1/万 同型交叉留错样的概率是0.25/万 假如传染性指标检测有反应性的概率是 2% 交叉留错样的标本中,传染性指标检测 有反应性的概率是1/百万
职责、质量职责、工作人员的资质做了规定。
《献血者征询和初筛体检操作规程》 :核
对献血者身份,详细询问年龄、饮食、病史、献血前休息情况、献血经 历等,依据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献血法等。初筛体检的依据:献血 者健康检查标准。 存在的问题:征询不够详细。
《体采科初筛化验操作规程》 :对体检合格的
献血者进行血比重筛选,血型鉴定,快乙肝检测,ALT检测。 存在的问题:血比中不做、快乙肝检测加样量太少、血型鉴定条形码上 血型漏划。 建议做好的问题:不合格征询表要注明原因,带回单位,团体无偿献血 不合格体检表要交给临时组长。
《采血车卫生打扫及消毒制度》 :规定了采血
车卫生打扫的责任人、频次、方法、使用的消毒液;血液污染的处理方 法;垃圾的分类处理等。
《体采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制 度》:规定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及防护意识;
着装要求、防护措施;职业暴露的处理和报告;工作人员的食物、 水杯不得放在化验台、采血台、热合台。
《献血场所管理制度》 《体采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采血车卫生打扫及消毒制度》 《外采电脑管理制度》 《微电脑采液控制器(电子采血称)使 用操作细则》 《体采科关键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3)
《献血场所管理制度》 :强调了临时献血场所被污
染台面、地面的消毒问题。
献血服务复习题(2) 献血服务复习题(2)
4.献血证发放人员(团体无偿献血时是纪念品发放人员) 4.献血证发放人员(团体无偿献血时是纪念品发放人员) 献血证发放人员 要做到: 要做到: 在献血者拿到献血证、离开采血点以前,检查创可贴上 ①在献血者拿到献血证、离开采血点以前,检查创可贴上 采血结束时间, 10分钟 分钟后 查看穿刺部位, 采血结束时间,满10分钟后,查看穿刺部位,无渗血或 出血,为其贴上创可贴;若有出血应要求献血者抬高手 出血,为其贴上创可贴; 并继续局部压迫。 臂,并继续局部压迫。 交待献血后注意事项: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持12小时以 ②交待献血后注意事项: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持12小时以 以避免穿刺点感染;献血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上,以避免穿刺点感染;献血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及时补充水分, 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及时补充水分, 有助于血容量恢复;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 有助于血容量恢复;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当日避 的联系方式 免饮酒,避免暴饮暴食;血液中心的联系方式。 免饮酒,避免暴饮暴食;血液中心的联系方式。 观察献血者表情 脸色,确定其状况良好,送其离开, 献血者表情、 ③观察献血者表情、脸色,确定其状况良好,送其离开, 表示感谢,同时欢迎下次再来献血。 并表示感谢,同时欢迎下次再来献血。
13.4由接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依据《献血 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健康 征询和评估,保证不影响献血者健康以 及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健康征询和 健康检查完成后应由献血者和检查者共 同签名。检查者应做出献血者是否能够 献血的判断。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5)
《体采科质量目标和岗位职责》 :对每个岗位的
讨论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改进采血位? 增加一道复核程序? 艾滋阳性摘小辫子重做?
献血服务复习题(1) 献血服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工作人员个人的食品、水杯不得放在体检、化验、采 1.工作人员个人的食品、水杯不得放在体检、化验、 工作人员个人的食品 体检 血台上及贮血冰箱内 上及贮血冰箱 血台上及贮血冰箱内。 2.笔记本电脑在采点与单位来回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2.笔记本电脑在采点与单位来回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笔记本电脑在采点与单位来回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避免挤压、叩碰。 避免挤压、叩碰。 3.临时献血场所参照采血车尽量做到设施充足、布局合 3.临时献血场所参照采血车尽量做到设施充足、 临时献血场所参照采血车尽量做到设施充足 卫生清洁。采血结束后, 检验人员和 理、卫生清洁。采血结束后,由检验人员和采血人 分别对被污染的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员分别对被污染的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处理。接待每 一位献血者的过程中都要做到“四个一” 一位献血者的过程中都要做到“四个一”,即“一 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句感谢。 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句感谢。”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8)
13.13建立和实施献血者服务规范,制定献血者 接待和护理程序,履行献血前告知义务,遵循 献血知情同意原则。对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 和献血后进行全程护理和情感交流。 13.14应建立和实施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程序,包括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处理、 记录、报告、评价和随访,以正确处理和减少 献血不良反应。
要求:建立献血服务质量体系 目的:献血者(安全优质的服务)、患者(安 全的血液)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1)
1个控制程序: 《采血过程控制程序》 21个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体采科工作 制度》、 《献血场所管理制度》等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
13.2建立和实施献血场所管理程序,保证献血 安全和血液质量。献血场所应有充足的设施, 布局合理,能满足献血工作和献血者以及员工 的健康和安全要求。献血前征询和体格检查应 对献血者的隐私和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应具有 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设施和药品。每个采血工 作位应有独立的采血、留样、记录、贴标签的 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消除导致献血者记录或 标识差错的潜在因素。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献血服务) 郭东辉
主要内容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 采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如何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如何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
13.1建立、实施、监控和改进献血服务质 量体系,确保为献血者提供安全优质的 献血服务,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确 保血液的质量。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8)
《采血过程贴签操作规程》 :见文件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7)
13.12 建立和实施血液标本留取程序, 保证标本应来源于相对应的血液。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9)
《血液标本留取操作规程》:见文件 《造血干细胞标本留取操作规程》见文件 《 NAT样本的采集操作规程》见文件
献血服务复习题(3) 献血服务复习题(3)
5.体检人员应热情接待无偿献血者,核对献血者身份,详 5.体检人员应热情接待无偿献血者,核对献血者身份 献血者身份, 体检人员应热情接待无偿献血者 细询问年龄 饮食、病史、献血前休息情况、 年龄、 细询问年龄、饮食、病史、献血前休息情况、献血经历 指导献血者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 等,指导献血者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和《献 血登记表》 并在征询栏签名。 血登记表》,并在征询栏签名。 6.在健康征询过程中,提醒献血者仔细阅读健康征询表下 6.在健康征询过程中,提醒献血者仔细阅读健康征询表下 在健康征询过程中 方的注意事项和献血者声明,提醒献血者如果他 如果他( 方的注意事项和献血者声明,提醒献血者如果他(她) 献血不是出于自愿, 知道自己的血液不安全, 献血不是出于自愿,他(她)知道自己的血液不安全, 请他( 于献血后24小时内告知我中心工作人员 小时内告知我中心工作人员, 请他(她)于献血后24小时内告知我中心工作人员,我 们将对血液进行保密性处理 并绝对尊重保护他的隐私。 保密性处理, 们将对血液进行保密性处理,并绝对尊重保护他的隐私。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7)
《采血过程控制程序》 :见文件 《采血操作规程》 :见文件 《采血袋热合操作细则》 :见文件 《献血证发放操作细则》 :见文件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6)
13.9应采用惟一的条形码标识献血记录、血袋 (含原袋和转移袋)、标本管。应对贴标签过 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同一献血者的血袋、标 本管、献血记录一一对应,贴签无误。
中心质量管理相关文件(10)
《献血者接待护理程序》:见文件 《献血反应处理程序》:见文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两个重要问题
如何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如何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
1、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招摹:人群(大一、二学生的区别)、献血
前注意事项。 况、情绪。 化验:血比重。
征询详细:病史、休息、饮食、身体健康状
血液采集:采血技术、心理疏导。 献血证发放:交待注意事项(重点人群)。 环境:通风、温度适宜、温馨有序。
2、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
重点指“维一性标识”和“一一对应” 问题。 目前的措施: 1、采血前核对体检表上条形码与血标 签上条形码是否一致。 2、采血过程中,一次只能对一个同源 血样管和采血袋贴标签,并在一个连续 的过程贴完。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续
要求:建立献血场所管理程序 目的:保证献血者、工作人员安全和血液质量 措施:1、献血场所设施充足(洗涤、消毒、 急救)、布局合理(工作区、休息区,清洁区、 半污染区、污染区)。 2、隐私。 3、献血反应的处理。 4、采血操作设施。(避免标识和记录 的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