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
摘要:多年来,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作文“缺氧”、“贫血”。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进程的推进,新课改大潮的涌来,高中作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发现的问题,又让我意识到现今的高中作文教学成效不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面对堪忧的作文教学现状,要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就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作相关思考。

关键词:高中作文;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86-02
高中新课改的大潮出乎我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涌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文是学生最怕的一项。

这主要是因为作文教学成效不大。

在这个事实面前,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作文教学窘境,已成为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下面,我将从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谈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堪忧的作文教学现状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积累。

然而,学生不重视素材的积累,不重视生活实践,缺乏情感体验,缺少一双慧眼,从而导致写作与生活完全脱节。

于是,他们缺少第一手生活素材,写作中只能“愁纲愁线愁断肝肠”,好不容易凑成一篇作文,却给人虚假
的感受,完全没有真情实感。

当然,教师急功近利,也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语文教师过分重视作文技巧的训练,在审题、立意、构思、开头、结尾等方面花费大力气来训练,力求在考场中获得较高的发展等级分。

于是,作文教学变成教师讲授课文的缓冲点。

学生在功利性的思想影响下追求发展等级分,而忽视了生活积累,忽视了情感体验。

2.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2.1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重视积累,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索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融入写作中,要将自己对杰出作品的感受和思索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融入写作中。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奥秘,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写作思维也得到了拓宽。

习作中自然地流露出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

也许我们的学生透过自己的双眼无法看透世界,那我们可以让学生感悟杰出作品的生命魅力,领悟自己无法感悟的生命哲理。

于是,我常常把
自己喜欢的作品、有意义的节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懂得优秀作品的语言文字背后站着的是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作家。

而学生也将他们所喜爱的作品介绍给老师。

师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感悟生命的搏动,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哲理。

此时,学生用自己的眼睛,通过自己的视角,借助作家的作品去观察、审视这个世界。

他们尝试着将自己获得的情感体验在习作中表现出来。

于是,他们笔下的作文世界不再是单调的,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

2.2 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巴金说过:“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可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要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教师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把原本繁重的写作看成一次轻松有趣的写作旅程,“无米下锅”的窘境再也不会发生。

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其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写作教学情境,使学生以景动情,以趣促思,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才会“乐于表达”。

其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特有的图像、声音、动画等都给学生以很大的引诱。

写作教学中,展示风景画,指导学生写景记叙文的写作;展示旅游图片,指导学生学写导游词;展示辩论会视频,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新奇的感觉,还有学习写作的乐趣。

其三,多练笔,多记日记。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
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自我情感充沛了,写作变得有趣轻松。

其四,富有激励性的作文评语。

作文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关键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肯定,多鼓励,即使写作水平低的学生,教师也要尽量找出学生的优点。

因为只有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3 研究有效的写作实践。

教给学生写作的相关知识,而忽视写作实践,学生就无法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因而,教师要研究有效的写作实践,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想写,更要写得生动有趣。

有效的写作实践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教学形式来完成。

第一,日记或周记形式。

学生通过写日记或周记将自己对社会、生活以及他人的看法记录下来,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抒发出来。

即使开始时学生们可能感到有很多困难,有的无话可说,有的好似在记流水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于是,学生在不断的练笔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语言使用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话题讨论形式。

通过课堂上设置话题情境,鼓励学生在话题讨论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教授《短歌行》,我设置话题:”历史上曹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既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文学家;可罗贯中《三国演义》却将其
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将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表述出来,同时理由阐述要充分。

最后,要求课后写成一篇简短的议论文。

我利用这样的话题讨论形式完成议论文的写作教学。

这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三,设计任务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教师要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设计任务型活动,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为作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研究有效的写作实践,才有可能打开写作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发现写作的趣味,进而爱上写作,高中作文教学才能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冉茂进《教育》 2010.7
[2] 《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倪文锦《课程·教材·教法》 2009.3
[3] 《写作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黄孟轲《高中语文教与学》 2009.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