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学案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学案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考纲解读】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重点、难点剖析】一、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列物质—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标得失判断出电极反应产物,找出得失电子的数量。

看环境—电极产物在电解质溶液的环境中,应能稳定存在,如碱性介质中生成的H+应让其结合OH-配守恒生成水。

电极反应式应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加以配平。

两式加—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对照验证。

验总式2.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复杂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如CH4酸性燃料电池中CH4+2O2===CO2+2H2O……总反应式2O2+8H++8e-===4H2O……正极反应式CH4+2H2O-8e-===CO2+8H+……负极反应式二、电解原理及其规律1.电解产物的判断(1)阳极产物的判断首先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Ag以前的金属,包括Ag)作阳极,则电极材料本身失电子,电极溶解。

如果是惰性电极,则看溶液中的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S2->I->Br->Cl->OH-,其氧化产物依次对应为S、I2、Br2、Cl2和O2。

(2)阴极产物的判断直接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如下)进行判断:Ag+>Fe3+>Cu2+>H+>Pb2+>Sn2+>Fe2+>Zn2+,其还原产物依次对应为Ag、Fe2+、Cu、H2、Pb、Sn、Fe、Zn。

2.电化学定量计算的方法(1)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然后根据总反应式列比例式计算。

(2)守恒法计算。

用于串联电路,中电极反应物、产物及电子转移的有关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守恒。

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以钢铁为例)2.判断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1)电解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蚀措施的腐蚀(电解原理的防护>原电池原理的防护)。

(2)对同一种金属来说,腐蚀的快慢: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活动性不同的两金属,活动性越大,腐蚀越快。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越快。

【题型示例】题型一原电池、化学电源例1.(2018·全国卷Ⅲ)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 2O 2-x ===2Li +⎝ ⎛⎭⎪⎫1-x 2O 2【答案】D【变式探究】 (2018·全国卷Ⅱ)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 2二次电池。

将NaClO 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钠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 2+4Na2Na 2CO 3+C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2+4e -===2CO 2-3+C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e -===Na 【答案】D【解析】电池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A 项正确;结合总反应可知放电时需吸收CO 2,而充电时释放出CO 2,B 项正确;放电时,正极CO 2得电子被还原生成单质C ,即电极反应式为3CO 2+4e -===2CO 2-3+C ,C 项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即C 被氧化生成CO 2,D 项错误。

答案 B【举一反三】(2016·课标全国Ⅲ,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反应为2Zn +O 2+4OH -+2H 2O===2Zn(OH)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 +向阳极移动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 (OH -)逐渐减小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2-4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消耗氧气22.4 L(标准状况)答案 C【变式探究】(2015·天津理综,4,6分)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2-4)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解析A项,由锌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铜电极为正极,在正极上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u,错误;B项,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故甲池的c(SO2-4)不变,错误;C项,在乙池中Cu2++2e-===Cu,同时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中,则有Cu2+→Zn2+,由于M(Zn2+)>M(Cu2+),故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正确;D项,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电解过程中Zn2+通过交换膜移向正极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阴离子是不能通过交换膜的,错误。

答案 D【方法技巧】四步解决新型化学电源问题1.判断电池类型→确认电池原理→核实电子、离子移动方向。

2.确定电池两极→判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3.充电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失去电子的为负极反应。

4.电极反应→总反应离子方程式减去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另一电极反应式。

题型二电解原理及其应用例2.(2018·全国卷Ⅰ)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 的高效去除。

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答案】C【解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2e-+2H+===CO +H2O,A项正确;结合阳极区发生的反应,可知协同转化总反应式为CO2+H2S===S+CO+H2O,B项正确;石墨烯作阳极,其电势高于ZnO@石墨烯的,C项错误;Fe3+、Fe2+在碱性或中性介质中会生成沉淀,它们只稳定存在于酸性较强的介质中,D项正确。

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答案】C【举一反三】(2016·课标全国Ⅰ,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2-4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 mol的O2生成答案 B【举一反三】(2016·北京理综,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 .a 、d 处:2H 2O +2e -===H 2↑+2OH -B .b 处:2Cl --2e -===Cl 2↑ C .c 处发生了反应:Fe -2e -===Fe 2+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答案 B【变式探究】(2015·福建理综,11,6分)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 2O 和CO 2转化为O 2和燃料(C 3H 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 .该装置工作时,H +从b 极区向a 极区迁移 C .每生成1 mol O 2,有44 g CO 2被还原D .a 电极的反应为:3CO 2+18H +-18e -===C 3H 8O +5H 2O解析 A 项,该装置是电解池,在电解和光的作用下H 2O 在光催化剂的表面转化为O 2和H +,故该装置是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 项,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 +从阳极b 极区向阴极a 极区迁移,正确;C 项,该电解池的总反应式为:6CO 2+8H 2O=====电解2C 3H 8O +9O 2。

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 mol O 2,有23 mol CO 2被还原,其质量为883 g ,错误;D 项,a 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 2+18H ++18e -===C 3H 8O +5H 2O ,错误。

答案 B【变式探究】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A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解析B、C为加保护层保护法;D为原电池原理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A【变式探究】(2015·重庆理综,11,14分)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1)原子序数为29的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

(2)某青铜器中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 g、20.7 g,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3)研究发现,腐蚀严重的青铜器表面大都存在CuCl。

关于CuCl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增大了反应的速率C.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D.增大了反应的平衡常数(4)采用“局部封闭法”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