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保税核查及相关核查风险应对一、加工贸易及保税物流体系改革动向(一)加工贸易改革走向1. 来料加工转进料加工2. 进料加工转一般贸易3. 一般贸易转内销4. 向加工区加工和外发加工倾斜(二)保税物流改革走向1.扩大境内关外保税区域2. 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3. 升级境内关外保税区域的功能4. 外汇核销、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境内关外,就是在我国境内,海关辟出一个专门区域,进出的货物就相当于进口和出口。
区内可以免关税,免增值税,流通可以减免流通税,这样这个区域使企业可以不出国门,就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通关速度和便利程度也大大提高。
二、海关下厂核查的触发机制(一)、单耗单耗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成品所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
净耗 : 指在加工后,料件通过物流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存在或者转化到单位成品中的量。
单耗工艺损耗:指因加工工艺原因,料件在正常加工过程中除净耗外所必需耗用,单不能存在或者转化到成品中的量单耗=净耗+工艺损耗(二)、三账1.进出口业务账(海关账)2.企业财务账3.仓账(三)、进出差异进口数量和出口数量的对比(四)、海关行业数据差异(五)、不同加工方式备案(六)、例行查厂(七)、举报三、海关三查合一与内外勤核查(一)内勤核查 (重点:账下厂机率少)1. 核销科2. 备案科行政监管3. 税管科(二)外勤核查 (重点:物流来源流向状态)1. 稽查科2. 监管科 (查状态)3. 备案科4. 加贸科5. 结转科 (查来源和流向)四、下厂核查的四种方式及其关键1. 巡查与例行核查主要是专项检查,海关进行例行核查时会通知企业。
问海关“哪些方面企业可以配合海关”, 以配合核查的形式了解海关的核查重点。
2. 抽查多是无目的的检查3. 盘查与盘仓重点是了解盘盈(亏)的原因4. 重点核查与专项稽查五、海关稽查重点(一) 进料加工核查重点1. 会计核算必须满足海关监管要求 , 企业关务档案管理办法, 企业性质、内控制度、生产能力、账簿、报表、固定资产来源与流向, 报表、账册的报审制度2.三套流向表与料件平衡表三套流向表: 是指加工贸易产品流向表、加工贸易原料来源与使用情况表和加工贸易生产设备使用情况表。
料件平衡表:企业自行建立,依据于仓储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的数据建立的表格3.商品数据、数量、品名、价值等在三套单据之间是否相符三套单据:①报关业务单据:装箱单、发票、报关单②仓账:盘存单、入仓单、出仓单③财务账:会计分录账簿4.行业计量单位与海关计量单位并行使用时,注意核查口径5.进出口商品流向是否合理,产权是否明确,内销与外销比例及是否申报6.申报单耗、生产单耗、核销单耗的误差7.边角废弃物料的处理方式,是否补税(二)一般贸易1.关区整体进口价格偏低或海关关区价格数据库没有相应商品的价格数据。
(核查重点:发票)2.申报商品归类与海关数据库存储数据在品名、规格、型号等方面严重不符。
(核查重点:归类,商品属性、功能、成份)3.所申报商品可能存在或海关允许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量单位。
(核查重点:商品是否必须同时申报两个以上的计量单位)4.申报商品价格可能存在特许权、运保费、维修费等于价格分离申报的嫌疑。
(核查重点:特许权、运保费、维修费)5.商品因不同申报而导致完全不同的申报价格。
(核查重点:所申报商品的税率过高)6.高科技产品或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商品。
(核查重点:品名、成份、用途、性能和商品归类)7.关联企业导致的转移定价。
(核查重点:进口口岸和进口企业双集中)8.出口价格与价格预约安排。
(核查重点:出口申报价格,进项发票与销项发票)有关单据的审核与复核1.进口发票、报关单、验收单、采购单档案2.相关进出口文件及合同中有关商品的进出口采购的条款描述3.采购部门对购料的审核与签署4.发票对各项指针的原始记录,包括品名、品种、规格、价格、数量、成份、功能等5.将发票数量、相关内容等于金额进行比对,特别是与收付汇金额进行比对6.相关单据的重复使用六、自查自报(一)自查自报基本原则合法原则。
遵守法律,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严格执法,对涉嫌走私或存在实质性违规行为的企业,应移交缉私部门依法处理,确保违法必究,避免以税代罚、以税代刑。
时效原则。
自查自报必须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客观原则。
对企业非主观过错、属程序性、技术性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违反海关规定情事的,方可适用自查自报。
(二)、自查自报在何种情形下不做立案处理?1)为生产经营需要,在未向海关办理完毕备案变更手续的情况下,在同一监管辖区内搬迁或扩厂,但相关海关、政府审批手续正在办理之中的;2)进口合同项下特殊的辅料或配料,如柴油、汽油、胶水等,未按海关规定使用而交由物流公司配送的,但易制毒化学品等敏感物项不得适用本项规定;3)因改进工艺,未及时调整备案单耗或因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单耗不能一一对应备案,致使保税料件短少或溢出的;4)在后续监管中发现企业存在进口设备型号、规格、原产地等项目与实际不符,但不影响税款征收和许可证件管理,且设备仍在工厂正常生产使用的;····共12项。
(三)自查自报适用情形1)企业在自我规范管理工作中主动开展自查自报。
企业在自我规范过程中,主动发现自身存在非主观过错的违反海关规定情事,在自查自报工作原则及范围内,可以允许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并补缴少缴、漏征的税款;2)海关在开展稽查工作时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报。
在实地实施稽查前,按照海关工作要求,在自查自报工作原则及范围内,可以允许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并补缴少缴、漏征的税款;(四)、自查自报实施1)企业主动开展自查自报的,向主管海关稽查部门提交《自查自报申请书》、《企业自查报告》,经主管海关稽查部门批准后,填报《企业自查自报情况表》递交海关。
2)海关对符合自查自报工作原则及范围的企业,宣讲海关对企业自查自报工作政策,企业自愿实施自查自报的,由海关引导其到主管海关稽查部门,领取《自查自报申请书》。
企业对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账簿、单证等资料进行全面自查,填报《企业自查自报情况表》,连同《自查自报申请书》、《企业自查报告》一起递交主管海关稽查部门。
3)海关收到企业递交的《自查自报申请书》、《企业自查自报情况表》和《企业自查报告》后,审核相关资料,对企业经自查认为不存在技术性、程序性违反海关规定情况的,进行实地核实,确认情况属实后,在《企业自查自报情况表》上签注意见。
(五)、自查报告三大注意事项1. 自查的内容和方向2.确认自查的期间3.写报告期间最好对已经开展的业务进行整理,如果发现其中有“越界”的地方要想办法补救,不能补救的一定要强调是自查出的问题。
七、加工贸易企业自查以平衡表的方式核查企业在选定时间段内的保税料件内销情况首先将保税料件区分出来,按每个生产料号的期初库存、进口料件、出口成品展料、报废料件及成品展料、期末库存等制作“平衡表”,计算出每一个生产料号的保税料件内销数量,再与企业已补税的数量进行对比,找出差异。
企业自查时,必须能明确区分进口料件、库存料件、成品展开料件等的保税、非保税属性,在制作平衡表时按实际情况加以区分。
八、海关加贸监管政策解析(一)、海关总署令第113号:货物监管范围、备案、加工、成品出口核销(二)、海关总署第173号令:海关帐务与海关核销被核查人应当对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统一记账、分别核算。
被核查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置规范的财务账簿、报表,记录保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有关保税货物的进出口、存储、转移、销售、使用和损耗等情况,如实填写有关单证、账册,凭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和核算。
海关可以通过数据核实、单证检查、实物盘点、账物核对等形式对被核查人进行实地核查,也可以根据被核查人提交的纸质单证和报送的电子数据进行书面核查。
(三)海关总署第155号令:单耗备案与单耗核销规范了单耗的定义,单耗标准,单耗核对及单耗的变更等事项(四)海关总署第19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八、三帐平衡关键暨海关相应监管重点(一)、三套账涉及的部门采购部、仓储物流部门、进出口业务部与国内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工程技术部◇外部系统单据:1. 以报关单位核心的全套进出口业务单据,涉及到进出口业务部2. 以备案单耗为核心的全套备案数据,涉及到工程技术部◇内部系统单据:1. 以盘存单、出入仓单为核心的全套仓储物流单据,涉及到仓储物流部与采购部2. 以生产作业单为核心的全套生产单据,涉及到生产部(二)、报关业务、财务、仓库三帐之间的联系1. 备案单耗、备案进出口数量形成合同备案帐,与海关底账的对应表现在实际进出口数量与备案量的差异2. 实际单耗、实际报关单数量形成进出口业务帐,与海关底账的对应表现在实际单耗与备案单耗所形成的库存差异3. 盘存单、出入仓单与生产操作系统单据、采购明细等形成仓帐,与关帐的对应表现在实际库存与理论库存的差异4. 财务账是仓储物流采购明细在资金流动与资产税方面的反映(三)、料件平衡表企业自行建立,依据于仓储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的数据建立的表格。
财务部在仓库、报关业务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面的可反映宏观数据的库存记录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