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肾脏功能

生理学——肾脏功能


在肾小体周围分布也很密集,支配近球细胞
释放肾素。
四、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肾小体
滤过
滤液 (原尿)
肾小管 集合管 重吸收 分泌与排泄 终尿
第二节 肾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一、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多少毫升血浆中
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
清除了某种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
血管口径
叶间动脉 叶间静脉 直小 血管
入球小动脉>出球 入球小动脉<出球 小动脉 小动脉 一支,分布在肾小 两支,一支分布在 管的周围 肾小管周围,一支 形成直小血管 短(到或不到外髓)长(达内髓) 与尿液的生成有关 主要与尿液的浓缩、 稀释有关
质 集合管
内 髓 质 层
出球小动脉
髓 袢
髓袢长度 功 能
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 作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面 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
五、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的自身调节
80
160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肾脏血管分布的特点: 有两个互相串联的毛细血管网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压力较高,对于肾小 球处的滤过很重要。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压较低,对肾 小管的重吸收很重要。
三、 肾脏的神经支配
肾的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一般认为肾脏没
有迷走神经末梢支配。
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入球小动脉的平滑肌,
引起血管收缩。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25 GFR = FF = = 0.19 肾血浆流量 660
正常值 : 0.18 ~ 0.20 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1/5形成原尿。
三、有效滤过压
1、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
肾小囊内胶 体渗透压
0
EFP=(毛细血管压+囊内胶渗压)–(血浆胶渗压 + 囊内压) EFP=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2、滤过膜的超滤过程 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滤过膜进 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而血细胞和血浆蛋白不能滤过。 是一种超滤过(ultrafiltrate)的过程。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
成分 血浆 水 900 蛋白质 80 葡萄糖 1 Na+ 3.3 Cl3.7 K+ 0.2 尿酸 0.02 尿素 0.3 肌酐 0.01 氨 0.001 原尿 980 微量 1 3.3 3.7 0.2 0.02 0.3 0.01 0.001 终尿 960 0 0 3.5 6.0 1.5 0.5 20.0 1.5 0.4 浓缩倍数 1.1 1.1 1.6 7.5 25.0 67.0 150.0 400.0
(1)毛细血管压:
压力较高, 45mmHg
入球端与出球端几乎相等
(2)囊内压: 10mmHg
(3)血浆胶体渗透压:
入球端:20mmHg 出球端:35mmHg
入球端 EFP = 45 – (25 + 10) = 10 (mmHg)
出球端 EFP = 45 – (35 + 10) =0
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过液, 血浆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 之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也逐渐下降。当有效滤 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滤过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滤过便停止了。
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生理意义
1. 可用于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菊粉、内生肌酐)
能在肾小球处随血浆自有滤过,而在肾小
管中又不被重吸收和分泌,则这类物质的血
浆清除率就可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
Example:
UIN (urine concentration) = 35 mg/mL V (urine flow) = 0.9 ml/min PIN (the arterial plasma level) = 0.25 mg/ml CIN = UIN × V /PIN =35 × 0.9/ 0.25 = 126 ml/min
二、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1.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 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
球滤过率(125ml/min )
2. 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SNGFR)
单位肾单位水平上测定的GFR称为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
3. 滤过分数 (filtration fraction, FF)
3、滤过膜的通透性 (1)机械屏障作用 有效半径 < 2 nm(分子量< 1000 )的中性物质可自由滤过; 有效半径 > 4.2 nm(分子量> 70000 )的大分子物质不能滤过; 半径在二者之间的物质可部分滤过,且与半径呈反变关系。 (2)电学屏障作用 滤过膜的三层中,每层都有带负电的糖蛋白。阻止带负电的 物质通过。
致密斑将小管成分变 化信息传给肾小球,调 整近球细胞肾素的分泌。 这个过程也叫“管球 平衡” 。
Afferent arteriole Juxtaglomerular cell
(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二、肾的血管分布
在正常成人,两个肾 的血流量约1200ml/min,
滤过面积 尿量(少尿)
GFR
2、血浆胶体渗透压 快速大量静脉 注射生理盐水 血浆蛋白 浓度相对 GFR
血浆胶渗压
EFP 尿量
3、肾血浆流量(renal plasma flow) 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 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 端,肾小球滤过率将随之增加。
2、滤过膜的组成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 细血管网时,其血浆
成分进入肾小囊时所
经过的膜称为滤过膜,
(filtration membrane)
也称为滤过屏障。
(filtration barrier)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endothelial cell)
(basement membrane)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
2. 可用于测定肾血流量
(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
如果血浆流经肾脏一次以后,其中所含的某
种物质完全被清除,即经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
管分泌,该物质在静脉血中的浓度为0,则这
种物质的清除率可以代表每分钟流过两肾的血
浆流量。
经计算得PAH的血浆清除率为550ml/min, 血浆量占全血量大约为55%
肾血流量 = 650/55×100 = 1200ml/min
Nephron overview
The nephron is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unit of the kidney.
It consists of a specialized tubular structure and closely associated blood vessels.
25
接近心输出量的1/4。
Hale Waihona Puke 腹主动脉 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状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
下腔静脉 肾静脉 叶间静脉 弓状静脉 小叶间静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
The renal artery branches until each nephron has an afferent arteriole leading to it. This afferent arteriole leads to a convoluted capillary called the glomerulus.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机能
排 泄: 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 : 1、呼吸系统: CO2、H2O 2、消化系统: 胆色素、无机盐(Hg、Pb、Ca、Mg) 3、皮 肤:H2O、NaCl、尿素 4、肾 脏: 尿液
肾脏的功能:
(一) 泌尿(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物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2、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3、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Kf = K × S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
(1)通透性 (permeability)
肾小球肾炎 滤过膜结构受损
机械屏障作用 通透性 红细胞进入滤液 血尿 带负电糖蛋白 电学屏障作用 通透性
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
蛋白尿
(2)面积(area) 急性肾小 球肾炎 活动的肾 小球数目 肾小球毛细 血管口径 血流量
(二) 内分泌:
1、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2、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3、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
第一节 肾的解剖功能
一、肾脏的结构特点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髓质(medulla)
皮质
( cortex )


输尿管
1、肾单位的组成
肾小球 肾小体 (renal corpuscle) (glomerulus) 肾单位 肾小囊 (Bowman capsule) 肾小管 (renal tubule)


(foot process)
Capillary endothelium fenestrations fenestrations
内皮细胞(endthelial cell)有许多小孔, 称为窗孔 (fenestrations)。
Filtration slits
pedicets
基膜是一层有孔的 基膜, 含有一些带负电的蛋白质。
The efferent arteriole leads away from the glomerulus to a second capillary bed, the peritubular capillaries. Venous circulation leads away from the nephr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