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治疗ppt课件
3.3 介入疗法
刘晓红等采用Seldingger技术经股动脉穿 刺,选择性血管插管,根据造影,导管插入炎症骨 段主要供血动脉,经导管缓慢注入敏感抗生素。 导管留置并接在微泵上,肝素盐水保持其畅通, 间歇给药,治疗33例,有31例一次性治愈。
3.4 局部药物释放系统 3.4.1 非降解载体类 3.4.1.1多聚体类
慢性骨髓炎的 治疗
全身治疗
手术治疗
慢性骨髓炎治疗
局部应用抗生素
局部应用碘伏
中医药治疗
1 全身治疗
1.1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和药敏 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在未获得细菌培养 和药敏试验结果或培养/无细菌生长时,首选 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联合用药。
1.2 高压氧治疗
治疗压力为2.5 ATA,面罩间断吸氧2次,每次30分 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如果有过敏体质者,可以 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后,休息3天,继续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能使病灶区组织内氧分压明显增加,改 善缺氧状态;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减轻局部肿胀;增加 动脉血氧分压和增大毛细血管内氧气弥散半径,增加局 部抗感染的能力,抑制细菌生长;高压氧与抗生素有协 同作用,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抑菌能力;加强肉芽组织、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生长的功能,促进病变组织修复和 骨组织再生,促进骨愈合;增加皮肤组织内氧含量,纠正 缺氧状态,使皮肤得到更多的氧供,加强有氧代谢,促进 皮肤的愈合和上皮再生。
4碘伏局部应用Fra bibliotek4.1 碘伏浸泡病灶 据报道,病灶清除术后,切口内充填纱布, 倒入碘伏原液浸泡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 洗干净,结合抗生素局部持续灌洗病灶,对 慢性骨髓炎局部炎症控制效果良好。
2
手术治疗
2.1 病灶清除术
凡有死骨、死腔、窦道流脓、包壳骨能支持肢体者, 均可行病灶清除术。其要点是:切除部分骨质、显露病 灶,吸出脓液,清除死骨、异物和肉芽组织,不重要部位 的慢性骨髓炎,如肋骨、腓骨等,可将病骨切除,病程久、 窦道口皮肤恶性变者,应行截肢术。 术前应用高能X线治疗,可提高疗效,因电离效应 可使病灶组织内产生大量自由基,能与增殖细胞群的结 合,使之破坏,有杀菌、抑制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增生的 作用。
目前研究最多的非降解多聚体是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PMMA。20世纪70年代以来,庆大霉素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珠链已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重要 方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各种抗生素, 如头孢类、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等相继与PMMA结 合,并应用于试验和临床。其优点:局部抗生素浓 度高,缓慢释放;药物过敏反应少,其他系统副作 用低;便于护理,费用低廉。
2.2 消灭死腔与充填局部骨缺损 2.2.1 碟形术
病灶清除后,用骨刀将骨腔边缘削去一部分,平坦成碟形, 周围组织贴近,消灭死腔,适于死腔不大者,现已少用。
2.2.2 植骨术
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是病灶稳定后二期植骨。 现在的观点,若创面无急性、亚急性炎症,可在病灶清除术后 一期行开放植骨术(带菌骨移植)。如刘雪涛等用吻合血管的 髂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28例,宋耿铃等[10]用骨开窗 病灶清除及皮质骨移植术治疗本病83例中,治愈率82.11%。北 京骨髓炎医院用骨髓炎死骨原位再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2 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2.2.4 病灶切除截骨短缩外固定架缓慢延长
将病灶骨段大块切除,用外固定支架缩短加压 固定病骨切除骨的两断端,同时在干骺端潜行截骨, 用同一支架进行缓慢延长,恢复肢体长度。用于严 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术后骨髓炎、骨外露、骨不 连,经用各种常规手术及治疗未获成功的病例。切 除病骨的长度 3-14公分,干骺端分别延长3-14公 分, 干骺端截骨延长可以完全恢复切除的长度,恢 复患肢功能。
可降解生物材料包括多聚体类和生物型载体, 通过微孔扩散、渗透压作用和聚合物降解方式释 放抗生素。这些载体目前主要是:明胶海绵、聚 乳酸/羟基乙酸、骨基质明胶、几丁糖、乳酸寡 聚体、胶原、纤维素、纤维蛋白凝块等材料优 点:(1)生物相容性好;(2)可逐步降解,不影响组 织修复;(3)对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无不良影响,具 有缓释功能其缺点:载药单一,无法修复大面积骨 缺损。
2.3 软组织缺损与伤口修复
病灶清除术后,伤口因软组织缺失,难以闭合, 常用疗法:敞开伤口,病灶内填充凡士林纱条或 碘纺纱条,如有必要则管型石膏固定,开窗换药, 待肉芽组织填满创口,二期愈合。目前,常用的是 局部随意皮瓣,带血管的皮瓣,游离皮片和复合 组织瓣等。
3
3.1 直接放置
局部应用抗生素
将纱布条浸泡于抗生素溶液,或将抗生素溶液、干粉制剂 放置局部病灶。
3.4.1.2 无机盐类
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陶 瓷人工骨材料。国内陈红卫等应用自固化磷酸钙 人工骨(CPC)抗生素(去甲万古霉素、妥布霉素) 缓释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抗生素缓慢释放抑菌 效果好,又可充填骨缺损,固化后有较强的抗压 能力,诱导成骨用强,应用前景好。
3.4.2 可降解载体类
3.2 闭式灌洗法
这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常规用庆大霉素、盐酸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亦有甲硝唑。采用闭式灌洗装置,将抗 生素滴注于局部病灶,容易控制抗生素的剂量,按需要及时更 换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其有不足之处,易发生引流管 堵塞、外渗或脱落,灌注时间一般为2-4周,病人卧床时间较长; 对大面积深部病灶,尚难取得预期的治疗作用等。
2.2.3带蒂局部移植或游离移植
肌瓣具有血液循环,抗感染,能充填骨缺损, 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带血管腓骨移植、腓肠神 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岛状移植、游离肌皮瓣移 植、游离腓骨移植等治疗慢性骨髓炎等,已成 为显微修复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此外,大网 膜和胎盘有与肌瓣相似的堵塞死腔的功能,但 临床报道尚少。
此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虽取得极大成功,但 也显示了不足:细菌被自身产生的多糖-蛋白质 复合物包裹,黏附于PMMA上,抗生素难以穿透此 层纤维组织包膜;聚合过程的高热反应,易使一 些抗生素失活;无法降解,需二次取出;载药量 有限,初始浓度高,但以后逐渐降至治疗水平以 下;降低了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消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