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
月~2014年9月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
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5)。

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可以产生现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研究
心血管疾病实际上就是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含有: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
高血压和心绞痛等。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
得到了明显的增加,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大概有一千多万人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
而死亡[1]。

中医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因为中药和相应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组分性,所以给心血管疾病病人进行中医
治疗,具有改善病人微循环、使冠脉得到扩张、使血流量增多以及抗氧化等作用,产生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本文随机选取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治疗
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了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治疗资
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其中有49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5~82岁,平均44.6±5.4岁,患者病程2个月~18年,平均病程是4.76±1.38年,依据中医辨证对患者进行分型:肝气郁结的患者有27例,气滞痰郁的患者有21例,心脾肾
虚的患者有18例,阴虚火旺的患者有14例。

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研
究组和对照,两组心血管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

进行治疗之前,给患者使用1.2×106U的尿
激酶,之后注射低分子肝素0.5×104U,每天2次。

同时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
三天每次服用0.3克,之后每次服用75~150毫克,每天1次。

对于心肌梗死或心脏功能有问题的患者,可以给其输入硝酸甘油,同时每次输入250~500毫升的右
旋糖酐,每天1次,晚上给患者服用辛伐他汀,每晚1次,每次10~40毫克。

所选取的患者全部进行的是中医治疗。

分别给患者使用丹参、银杏、川芎以
及葛根和红花等药物进行治疗,先将重要在1000毫升的中药中浸泡半小时,然
后采用武火把清水煮开,然后用文火煎半个小时,每天1剂,分两次进行煎服,
每次350毫升,每次在吃饭1个小时之后服用,10天是一个疗程,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总共给患者服用3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产生的所有临床症状都消失,其心电图指标显示
为正常值,患者的生活处于正常状态;显效:患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显著得到了缓解,其心电图指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有效:患
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其心电图指标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日常生活中,
患者不可以进行剧烈的运动;无效:患者产生的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心电
图指标也保持不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
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
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n=40) 17(42.5)18(45.0)4(10.0)1(2.5) 39(97.5)*
对照组(n=40) 12(30.0)16(40.0)6(15.0)6(15.0)34(85.0)
注:与对照组相比,x2=3.914,*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更容
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对于中医学来说,引发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主要是人们受到
情绪的伤害而使得肝失疏泄、气血失调以及心神失常和脾失健运而产生的疾病,
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加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也循环系统有关的
疾病,主要包括有心脏、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以及微血管[2]。

中医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的现状如下:①在规模较大的医院应用的比较少,而应用较多的是一些基层门诊。

如冠心,在二级医院以及基层门
诊中,一般都是给患者使用不少于1种的中药注射剂或口服剂,特殊情况下还可
以给患者配合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3]。

可是在三级医院或是大规模的中西结合医院,很少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方法;②中药制剂较多,而草药比较少。

中药治疗最基本的给药形式是汤剂,其特点是: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根据病症加
减汤剂等。

传统用药方法是饮片入药,将药剂临时煎汤[4]。

因为煎煮中药一般要
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在救治急症的过程中不能应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③口服药物比较少,注射剂比较多。

现阶段,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管局批准的所有中药注射剂总共有100多种,在心血管疾病中得到有效应用的有28中,在临床
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有:复方丹参、血塞通、红花、丹红以及银杏叶和川芎嗪等,
可是中药注射剂的实际销售额所占比例非常大,口服制剂虽然种类很多,可是销
售额却远远小于注射剂。

中药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具有很多功效,其中一种是抗心肌缺血功效。

冠心病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心率不正常、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等。

对心肌
缺血进行治疗的药物种类有:活血化瘀种类、化痰理气种类和补气安神的种类等;依据药物所含有效成分进行分类可以分成:皂苷种类、黄酮种类和生物碱种类等,其中黄酮种类的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可以产生很好的疗效。

人参中具有生理活性
的实际上是人参皂苷,其可以使冠脉中的血流量得到有效增加,可以阻碍脂质的
过氧化,将自由基消除掉,这样就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5]。

另一种就是抗
心律失常功效。

对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的中药是生物碱类。

苦参中所含有的苦
参总碱能够影响到心肌细胞膜中的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正常传递,达到降低心肌产
生的应激反应的目的,同时可以对异位节律点进行有效的抑制,产生较好的心理
失常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中,以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
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可以产生现显著的治
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干初.88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时珍国医国
药,2012,23(7):1826-1827.
[2]李小平.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216-217.
[3]王朋福.关于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
刊),2013,23(6):3361-3362.
[4]乐春荣.关于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
刊),2014,(6):485-486.
[5]潘成轩.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7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189.
作者简介:
张成灿,男(1964年8月-)本科,副主任医师,现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
床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