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 送东阳马生序 PPT课件

24. 送东阳马生序 PPT课件

宋 濂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理清思路,了解宋濂刻苦求 学的经历。
2.理解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写法,把握作 者的写作目的。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 学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研读课文,把握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眼是哪一句?
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 了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 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 的殷切期望。
(4)食宿之艰。“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 享”,穿的则是“緼袍敝衣”。
• 解决办法:心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 美好品德: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而“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与锦衣 玉食的纨绔子弟同学一同生活,还能依然能保持一 颗平常心,一心求学,实属难得。
• 结果:“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艰。“既加冠”,“尝趋百里外” 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久而乃 和” 。
• 解决办法: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立侍左右” ,“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 。
• 美好品德:坚韧,以精神战胜生活中的苦 难。幼时即“嗜”,加冠后益“慕”,因 “慕”生“患”,因“患”而倍加珍惜。
今天的我们坐大厦之内,游书海之中,无 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 ,我们有什么理 由不刻苦读书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海无涯苦作舟”作者克服少年时无书之难, 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希 望同学们能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 学有所成。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拓展延伸,畅谈启示
虽然时过境迁,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因岁月流 逝而褪色,在今天,我们仍能从宋濂的身上汲取什 么有价值的东西?
拓展延伸
成语故事我来说
•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
锥刺股”) •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 美好品德:信,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 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 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求教之艰。“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理……俟其 欣悦,则又请焉” 。
• 美好品德:诚,“余立侍左右,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
文眼: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都是怎样解决的?表现出宋濂的哪些 美好品质?
自身经历
1.幼时求书之艰 2.成年求教之艰 3.求师奔走之艰 4.求学食宿之艰
(1)求书之艰。家贫,幼时“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 解决办法:手勤,借了书便“手自笔录”,“弗之 怠”。
以此来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 兼备的人。
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 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感悟中心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 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 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 才兼备的人。
探究写法,理解主题
对比手法
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礼愈至
对比 勤
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对比 艰
学习条件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何 目的?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 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 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 要有恒心。
2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