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美国电影《燃情岁月》(又名《秋日传奇》)剧情简介:骑兵上校威廉厌倦了战争,带着不堪忍受艰苦环境妻子抛下的三个儿子(艾尔弗莱德、塞缪尔、特里斯坦),在一处偏僻的山区开垦牧场。
三兄弟长大性格各异,麻烦的是三个人都爱上兄弟之一中塞缪尔的女友苏珊娜,而苏珊娜又被气质独特的特里斯坦吸引,四个年轻人在痛苦中压抑各自的情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特里斯坦眼睁睁地看着塞缪尔死去,而无法面对他所深爱的苏珊娜。
苏珊娜心灰意冷,最后不得不答应嫁给艾尔弗莱德。
特里斯坦也娶妻生子,但妻子不幸被误杀,苏珊娜一直对塞缪尔有深深的内疚,又对特里斯坦妻子的被杀痛苦万分,她忍受不住这样的折磨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解析:燃情年代激情岁月,充满传奇色彩的美国西部生活,带给我们视角的冲击及对亲情、爱情、人性的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音乐这一大亮点。
配乐出自后来为《勇敢的心》和《泰坦尼克》配乐作曲的詹姆斯.霍顿的手笔。
詹姆斯.霍顿擅长运用乐器独奏与乐队组合衔接旋律,常常将人带入到一种十分悠远的境界中去。
如采用日本洞萧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邃苍莽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沉吟低语,可以说是詹姆斯·霍顿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
全片的音乐出现的各个主题,从恬静淡雅到悲愤感慨,旋律上无不精雕细琢,唯美动人,交织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乐章,即使是两段描写战争的音乐,战鼓如云,干戈交迫,气势悲壮磅薄,但在旋律性的表现上依然可圈可点,无可挑剔。
日本洞箫独特音色的脉动与呼吸,加上管弦音乐细致唯美的深情款款,挥洒出一页无垠原始的无情荒地有情天,使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9、美国电影《情夫——Lover Boy》或《爱情少年》剧情简介:艾米丽是一个在童年时代由于父母亲“可怕的排他性真爱体现”而被忽视的女孩。
艾米丽曾经幻想拥有一个完美的母亲,成人后企盼能够得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宝贝,以补偿早年亲密依恋的缺失。
经过一段疯狂的五次人工授精、与N个男人一夜情的日子,怀孕成功,却不幸流产,也许是不知道自己父亲的孩子不想来到这个世界上。
终于在一个豪华酒店偶遇后来儿子的父亲,在那段真情的安抚后,男人留下了一份礼物,一个与男人同样名字的男孩保罗。
曾经是缺失爱的女儿,如今变成了完全占有的妈妈。
当儿子闹着要上学,不能独占、爱被分享、再次分离使得艾米丽的世界彷佛分崩离析。
一个可怕的念头,一种对父母亲自杀的效仿,她带着儿子走上了不归路……任何偏执的、不健康的心理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艾米丽想要的不过是一份长久可靠的爱而已,可是她从出生到死始终没能得到,甚至在自己亲生的孩子那里也失败了,她是个很可悲的女人,然而她的可悲之处却使人深思。
解析:“母亲对孩子的爱,超过世界上所有的爱情”形成了艾米丽亲密关系的观念,“哪有象我这样爱孩子的母亲,爱情少年与美丽小姐一起同眠”这是艾米丽在与儿子毁灭前的一段内心读白。
过渡的缺失需要过渡的补偿,当爱变成了占有和控制,爱变了味,爱着的人也变了态。
10、意大利电影《儿子的房间》剧情简介:意大利电影有现实主义的传统,此片也秉承简单朴实的风格,情节和技术都没有特别之处。
但总有些什么,让你在回味之余,流连、驻足、并全情地投入,一如生活!这是一部日记体影片,由意大利著名导演并兼编辑和演员于一身的莫莱蒂主演,该电影获得第54届嘎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讲述一个中年心理医生因为儿子溺水死亡,而使一个美好的家庭陷入了危机关头。
当看到深爱着儿子的遗体时,父亲压抑着自己的悲痛和哀伤,想用工作来转移深深的痛苦。
做为一个心理医生,佐卫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
和病人的互动透露着一个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师的风格:不论病人呈现何种状态,如攻击、抱怨、哭诉等,他都能接纳、抱持和包容,把自己的感受如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给病人他自己的状态。
然而,一个帮助过许多挣扎于心灵黑洞的人走向光明的心理医生,从此也深陷懊悔、思念、自责与绝望之中。
解析:片中不仅呈现经典的精神分析式的治疗场景,及弗洛依德式的躺椅;同时让我们看到,一个心理医生在面对自己的创伤和心理危机时的挣扎和调整;在危机时怎样对待自己的病人,又是如何走出自己的心灵创伤和困境的。
影片给我们的启示是:治疗师既是一个专业与优秀的人,那是他的角色要求,但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一样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一样会遭受丧失和有痛苦体验、经历作为普通人所经历的一切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人,因此也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治疗师。
11、美国电影《欲火凤凰》或《后街之梦》剧情简介:男主人翁迪恩一家生活在纽约移民区的后街。
迪恩靠帮人收债养活自己的妻子和3岁半的儿子,而妻子却因为他整日在外,自己独守空房还要面对有自闭症的儿子施恩的压力而红杏出墙,当迪恩发现妻子情人虐待自己的儿子,一气之下赶走了不忠的妻子自己承担起抚养儿子的责任。
露西是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她为了自己的病人施恩和研究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来到后街,帮助迪恩治疗小施恩,在与如同天使般的露西的朝夕相处中,迪恩学会了真爱的表达,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最终让儿子接受了自己。
有一天,儿子终于开口说话了……朝夕相处的日子使得狄恩和露西也双双坠入爱河。
就在救赎自己、洗心革面以迎接美好未来时,黑帮的魔爪再次伸向他们,其中还夹杂曾经兄弟般情意的朋友,他们能“凤凰涅盘”、能在烈火中重生吗?解析:这部电影的主题讲的是孤独,以孩子自闭表现的孤独,投射出主人公一家的孤独。
大部分心理疾病都源于爱的缺失,源于没有形成很好的依恋关系,特别是在生命的早期。
当3岁的施恩不会用语言来表达需求或情绪情感时,我们看到他总是处于一个躁动和焦虑的情绪状态。
治疗变成了一个重建亲密关系,重新表达和感受真爱的过程……关于自闭症的治疗也可以从影片中看到,症状通常通过三方面呈现:1、人际交往障碍;2、语言交流障碍;3、兴趣狭窄,对无生命的物体感兴趣,刻板行为。
这些被称为自闭症的三元份,也可叫自闭症的三元损伤,即社会交往、语言行为、想象能力的损伤。
电影女主角由美国著名演员波姬·小丝主演。
12、美国电影《28天》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经常在酗酒中放纵麻醉自己,因而被送往一家康复中心强制戒酒,通过28天在康复中心的团体治疗,女作家开始和过去的自己进行痛苦的斗争,逐渐意识到自己酗酒的成因,最后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而获得真正想要的生活。
小组治疗技术介绍:1、普遍存在性(universality)小组治疗中的一个关键治疗因素。
许多病人在治疗开始时都会觉得自己的不幸是独特的,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有可怕的经历,有禁忌、是虐待性的、自私有罪的等。
如果其他成员暴露类似的想法和经历会有极大的安慰作用,并提供了“欢迎成为人类一员”的体验,被接纳和认同的体验。
他们发现,原来大家很相似,彼此同病相连。
2、心理治疗结果的大量文献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治疗师的坦白会引起病人的坦白。
在小组治疗中,非常明显的是:小组治疗师的任务之一是表现出小组成员以后可以作为模仿对象的行为。
影片中小组辅导者之一,在讲座中谈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酒精依赖者,突然发现那并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那是一种几乎把自己推向死亡边缘的生活……而他现在的生活,以帮助像他以前那样生活在痛苦、混乱、困惑、无价值感和挣扎中的不幸者而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现在的他。
传递的信息是: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你愿意改变,自己就是个榜样。
13、美国电影《飞行者》剧情简介:影片中男主人翁霍华德•休斯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一位出色的飞行家、飞机制造商;一位让好莱坞天翻地覆的电影制作人。
他是那个时期的幸运儿,拥有无尽的财富、机遇和实现的梦想。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倍受强迫行为症折磨一生的病人。
休斯的父亲是个石油商,父母亲在他少年时双亡,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霍华德•休斯强迫症的成因:影片的开头,一间很大的房子,昏暗蒙胧的灯光下,母亲一边用肥皂在给小休斯洗澡,一边让儿子不断重复着“隔离(Quarantine)”这个单词。
妈妈双手捧着小休斯的脸说:“你并不安全”,同时伴有不安的表情及情绪。
那是1913年,美国正遭受着霍乱、伤寒等瘟疫的肆虐,当时死了很多人。
休斯的母亲是一位生性敏感、十分关注健康、有很深不安全感的人。
在休斯参加童子军军团期间,母亲写信给军团长官要确保儿子不接触任何有传染病的人。
母亲总会问休斯:“你觉得自己有哪里不舒服吗?”这种过度关心健康,使他从小就意识到细菌和虫子之类的东西会导致健康问题,不安全感深深地根植于内心深处。
遗传因素,家庭教给他错误的观念,令他过分的担心,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的倾向导致了他的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他反复地洗手,用纸和手绢来隔离一切可接触到的东西。
强迫行为症状表现:OCD指强迫行为症,从大脑生物方面解释为一种大脑神经的失调,包括思维方面。
主要有两方面的症状:①思想受到困扰,会令你想到所不愿去想的事情,会令你产生恐惧,令你害怕某些不好的事情可能发生,并且你无法控制;②由于这些恐惧,人们会做出某种强迫性行为举止,而且不断重复,为的是缓解内心的极度恐惧感及焦虑。
这是个恶性循环过程,你若是试着不去想它,你反而越会去想它被它困扰。
这就是强迫行为症典型症状——强迫与反强迫。
14、德国电影《香水》或《杀手故事》剧情简介:生之如味来,死之如味去.一切了无痕迹。
这是一部让人看完后久久沉浸回味之中不能言表的电影。
主人公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从出生就是个奇迹。
鱼贩母亲把他降生在贩桌下一堆腥臭的鱼肠垃圾上,然后一脚把他蹬到各种腥臭杂乱的残留物堆里,这是十八世纪巴黎最恶臭的地方。
然而格雷诺耶发出的第一声哭喊救了自己的命也把母亲送上了绞刑架。
一个出生于恶臭世界的男孩,却是个嗅觉天才,生命力极强的格雷诺耶能辨别世上几千种物质的味道。
一天进城送皮货,突然格雷诺耶被一种特殊的味道吸引,那是来自一个年轻美丽姑娘的体味。
那女孩醉人的气息令他神魂颠倒,令他享受醉迷,然而他却不能拥有,无意中他杀死了那个姑娘。
一个偏执的念头涌了出来,为什么他那般苦苦狂野地挣扎求生,他原本悲惨的生活现在有了意义、目标,有了更高的使命,他必须学会如何保藏气味,这样,他再也不会遗失这种超凡之美。
于是,一个有着制造香水天赋、又恶名昭彰的杰出香水制作工诞生了。
他所使用原料——女人的体味,只要是格雷诺耶选中的女子,他便不计一切代价将她杀害,将新鲜的尸体身上的香味提取,用来作成香水的材料,让这个香味永远只专属他一个人……解析:一出生就被母亲抛弃的格雷诺耶,也许与母亲唯一的连接只有气味。
现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把这种对客体(母亲)身体的某一部分,如头发、气味的兴趣称为“过度客体”。
母亲的形象是一种漂浮的气味,尽管出生时只是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