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金英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因为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影响因素日益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需要我们教师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班主任教师在指导学生适应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求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更细致、耐心的品性一.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的基本内涵概括的讲,是一个教师人格、能力、价值观三大维度构成的综合体,其核心内涵是服务。
在通常情况下,表现为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四个关键用语。
一个核心:服务。
现代师德的核心是服务,集中表现为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能力是基础。
现代师德必须具备创造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兼收世界文化精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能力;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能力。
2、人格是动力。
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
现代师德必须强调独立自尊性和民主利他性这两个人格特性。
现代人的基本人格(1)具有主体意识,不依附于他人或单位(2)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3)重视精神生活,自觉地追求美(4)思维发散,具有创新精神(5)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6)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7)眼界开阔,心灵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8)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不迷信书本、慑服权威(9)具有道德约束力,富于爱(10)具有环境生态意识,能造福后人(11)讲求效率,重视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12)重视生命价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心态当今社会怪“现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沟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沟通在减少;认识的人在增加,可以谈话的人在减少;房子越来越大,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低……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心理平衡并非心如古井,更不是麻木不仁。
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
怎样做到心理平衡呢?就是三个“三”。
第一是三个正确。
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
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
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
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
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
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基本上处事就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
第二是三个“既要”。
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
二是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
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
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坦荡荡”而不“常戚戚”。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忙里有余暇,登高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蔬食布衣琴书。
第三个是三个快乐。
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
助人是人生快乐之本。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二是要知足长乐。
因为幸福本无固定的标准,幸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
一位哲学家说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
因为世上万物,福祸相依,风水轮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都是正常的轮回规律。
养心八珍汤1.慈爱心一片 5.孝顺常想2.好肚肠二寸 6.老实适量3.正气三分7.奉献不拘4.宽容四钱8.回报不求3、价值观是方向。
师德在促进教师主体内在知、情、信、德、行诸因素协同发展,舍弃旧传统,在弘扬新道德的过程中,其必备的价值取向不能丧失,如科学精神、人文意识、奉献品质、创新观念。
四个关键词: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
以人为本是以鼓励人的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趋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教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现代教师非常强调平等与合作的理念,平等是尊严的要求,合作是发展的基础;为人师表师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起表率作用。
良好的师德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业”:即具有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
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
敬业爱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其表现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岗位;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具有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师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我们称其为“师魂”。
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师能”:具有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骄傲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严,往往建筑在对自己严的基础上,特别要严谨治学。
教育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
“师风”: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师风表现在下边的四个方面:①以身作则。
它有着种种表现,特别要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等;②团结协作。
为人师表不可缺少与同事、与家长团结协作的行为;③廉洁从教。
教师廉洁与否,学生看得特别清楚,所以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④依法执教。
在教育教学中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班主任老师要有完善的人格的魅力我们教育学生首先成为正直善良,懂得自律,不妨碍他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其次是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再次是教育他们为国家的兴旺发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心尽职,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在分层次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德育内容随之内化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原子能,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金矿,只是很少有人开采它;每个人的身后都沉睡着一个神通广大的巨人,可是很少有人唤醒它。
耶稣、释加默尼和穆罕默德成为万民崇拜的圣明,这是精神能量的发挥;孔子思想成为中国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支柱,这是道德能量的发挥;比尔.盖茨用windows小小的窗口,获得了疆域远大于成吉思汗的帝国,这是智能的发挥;泰森用自己的一双铁拳打出了世界拳王,这是体能的发挥。
苏格拉底说得好:“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用教师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我们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这种阳光的味道是不可少的。
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责任心,二是爱心。
有了责任心,就会用心去做事。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报告会发言稿(二)三.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1.本体性知识--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知识要有事业与职业的目的,一个人最佳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为基础。
这种本体性知识有如下四个要求: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例如有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实验知识、观察知识以及科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等等;四是能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学术)造诣,能够清楚表达出来。
然而,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只是“基本保证”,而不是唯一保证,即光有本体性知识并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
2.文化知识--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
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了要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我们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当然,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主张每一位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例: 文、体综合知识、社会知识等等3.实践知识--机智丰富的个体存在教师的实践知识更具体地说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景性。
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来。
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
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
显然,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于是它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4.条件性知识--成功教学的“金钥匙”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所特别强调的。
条件性知识是每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把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四.班主任老师要具备的能力修养教师应该在很多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例:观察能力,识别能力,谈话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家访能力,指挥学生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造能力,总结工作能力等等。
五.班级建设与管理1、作为老师要敢于教育比尔盖茨的十一条忠告:在比尔-盖茨写给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有一个单子上面列有11项学生没能在学校里学到的事情。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