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2010-2020)(发稿时间:2011-10-27 阅读次数:98)目录第一章总论11.1 规划背景11.2 编制依据31.2.1 法律法规31.2.2 部门规章、规划和文件31.2.3 标准、规范41.2.4 地方文件与规划51.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1.3.1 指导思想61.3.2 基本原则61.4 规划期限和范围81.4.1 规划期限81.4.2 规划范围81.5 规划目的和目标91.5.1 规划目的91.5.2 规划目标9第二章基本概况112.1 流域概况112.1.1 自然环境112.1.2 社会经济112.1.3 水系及水环境122.2 湿地现状和存在问题132.2.1 湿地现状132.2.2 存在问题152.3 已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经验总结 182.3.1 已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情况182.3.2 已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经验总结182.4 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202.4.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2.4.2 是加强太湖生态修复,促进太湖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紧迫需求212.4.3 有利于恢复自然风貌,是治理太湖水污染的关键之策212.4.4是开展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为全省乃至全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经验示范的需要22第三章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233.1 功能分区233.2 保护与恢复总体方案233.2.1湿地保护区域总体方案233.2.2湿地恢复区域总体方案243.3 总体布局243.3.1 一环 253.3.2 一带 253.3.3 三片区四组团25第四章重点工程及建设内容284.1 湿地保护工程284.1.1 工程目的284.1.2 建设内容284.1.3 工程目标294.2 湿地恢复工程294.2.1 工程目的294.2.2 建设内容294.2.3 建设目标314.3 净化水质型人工湿地建设工程314.3.1 工程目的314.3.2建设内容324.3.3建设目标324.4 保障机制建设工程324.4.1 加快湿地保护立法324.4.2 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相关标准、规范334.4.3 开展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及长效管理工作33 4.4.4 推进湿地保护队伍能力建设334.5 科研、监测与宣教能力建设工程34第五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65.1 投资估算365.1.1 估算依据365.1.2 投资估算365.1.3 资金筹措375.2 效益分析385.2.1 环境效益评价385.2.2 生态效益评价385.2.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395.2.4 综合效益评价39第六章保障措施406.1 制定湿地保护条例,把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法治轨道 40 6.2 完善湿地保护与恢复组织机构406.3 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0 6.4 强化工程管理,严格项目建设及管理程序416.5 加强科技保障工作,全面提高工程质量416.6 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42 6.7 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42附表:附表一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功能分区表附表二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项目表附表三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恢复项目表附表四2010-2020年太湖流域人工湿地建设项目表附表五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机制建设附表六2010-2020年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能力建设附件:1、《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表(2010年11月14日,江苏省林业局组织)2、《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表(2011年3月17日,江苏省发改委组织)附图:附图1规划区位图附图2规划范围图附图3太湖流域湿地现状图附图4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现状示意图附图5太湖流域湿地公园现状示意图附图6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示意图附图7太湖流域湿地保护类工程规划示意图附图8太湖流域湿地恢复类工程规划示意图附图9太湖流域人工湿地规划示意图第一章总论1.1 规划背景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

湿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资源,湿地保护与恢复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0年《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正式颁布实行,2003年、2005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

江苏省在2005年完成首次湿地资源调查后编制了《江苏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06-2030)》。

太湖作为全国第三大淡水湖,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是国家重要湿地。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后,相继编制的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与《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中均将湿地保护与恢复作为太湖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蓝藻发生面积和频度明显下降。

2007~2008年,江苏省林业局相继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2008-2015)》与《江苏省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实施方案(2008-2020)》。

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陆续对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项目予以了支持。

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太湖流域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指出要“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

”2010年10月召开的江苏省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提升生态修复水平,尤其对各类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森林公园等重要自然资源以及生物物种资源,要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工程,增强生态自然修复功能。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重要湿地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修复湖泊、湿地等重要水系生态功能,加强水域保护,建设人工湿地,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十二五”期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将体现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重的局面,长期的任务将是生态恢复与建设。

湿地保护与恢复是促进太湖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生态修复措施之一,对于太湖流域乃至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但总体来看,江苏太湖流域内湿地保护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省政府相关领导指示精神,省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将进一步加大对流域内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支持力度。

为保护与恢复流域内湿地,服务于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发挥湿地改善水质等重要生态功能,有必要系统、科学、全面地开展流域内湿地保护与恢复专项规划研究。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林业局委托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江苏省湿地保护站联合编制《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作为《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实施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数次征求太湖流域各地的相关部门意见,并于2010年11月14日及2011年3月17日分别通过了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评审意见详见附件),会后根据专家和各有关部门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本次正式报批稿。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1、《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0年修订)12、《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13、《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14、《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04年)15、《江苏省内河交通管理条例》(1995年)16、《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2005年)1.2.2 部门规章、规划和文件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2年)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3、《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02年)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7、《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8、《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9、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10、《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1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123号)12、《江苏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苏政办发[2004]206号)13、《江苏省水文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87号令,2002年)14、《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苏政发[2007]97号文)15、《江苏省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2008-2015)》16、《江苏省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实施方案(2008-2020)》17、《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国函[2008]45号)18、《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苏政发[2009]36号)19、《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80号,1996年)20、《江苏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苏水政[2004]20号21、《江苏省太湖流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2008-2015)》22、《江苏省省管湖泊保护规划》(2006年)23、《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年)24、《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2009年)25、《江苏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10年)1.2.3 标准、规范1、《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1755-2008)3、《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1754-2008)4、《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5、《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LYJ126-88)6、《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1707-2007)7、《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8、《防洪标准》(GB50201-94)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2.4 地方文件与规划1、《苏锡常都市圈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2、《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3、《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5-2020)》4、《苏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4年)5、《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规划》(2008年)6、《无锡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9年)7、《无锡市“十二五”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2010年)8、《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9、《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10、《无锡市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2030)》11、《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07年)12、《无锡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1992年)13、《无锡市航道管理办法》(1998年)14、《无锡市河道管理实施细则》(2020年)15、《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举全市之力开展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的决定》(2007年)16、《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全社会东苑全民动手开展环保优先“八大”行动的决定》(2007年)17、《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锡政办发[2007]106号)18、《无锡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2008-2020)》19、《无锡市五里湖(蠡湖)保护规划》(2006年)20、《太湖(梅梁湖、贡湖)无锡市退田(渔)还湖专项规划》(2005年)21、《常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1.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3.1 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好江苏的要求,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的方针,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加强自然湿地的保护以及近年来已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维护,进一步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同时注重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科研和宣教、保障措施及能力建设等方面,逐步恢复湿地自然特性,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促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