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PC)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8-2020年中国聚碳酸酯(PC)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聚碳酸酯(PC)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内容目录1. 聚碳酸酯(PC)材料价格持续攀升,景气度提高 (4)1.1. PC是一种抗冲击、透明、耐热耐寒的工程塑料 (4)1.2. PC价格持续上行,盈利大幅提升 (4)2. 需求端:我国PC需求增速高于全球,电子电气与汽车领域的发展是动力 (5)2.1. 全球PC行业处于成熟期,我国成为最大的PC消费市场 (5)2.2. 电子电气、板材和汽车领域是未来PC主要的消费增长点 (6)3. 供应端:产能高度集中在海外巨头企业,我国处于行业发展初期 (8)3.1. 目前全球供应端呈现寡头格局,巨头扩产谨慎 (8)3.2. 我国PC产能集中在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8)4. 未来两年PC国产化企业有望享受高盈利时期 (10)4.1. 目前我国PC需求量大自给率低,严重依赖进口 (10)4.2. 全球PC供需紧平衡,产能增量开始向中国转移,短期利好具备技术的国产化企业 . 114.3. 废塑料禁止进口的禁令助推国内PC行业景气上行 (12)4.4. 高端化、差异化和产业链一体化建设是我国PC产业的未来发展重点 (14)5. PC产业附加值较高,国内企业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布局 (15)5.1. 光气法是目前PC生产路线的主流,非光气法因绿色环保成为发展趋势 (15)5.2. 国内PC产能在两大工艺路线中齐头并进 (16)5.3. PC产品毛利较高,光气法壁垒较低但投资与成本高于非光气法 (17)6. 重点关注标的 (17)6.1. 鲁西化工(000830.SZ) (17)6.2. 江山化工(现更名为浙江交科,002061.SZ) (17)6.3. 万华化学(600309.SH) (18)7. 风险提示 (18)图表目录图1:聚碳酸酯颗粒 (4)图2:双酚A型PC化学分子结构 (4)图3:PC市场价(华东地区)与价差 (5)图4:全球PC消费量及增速 (5)图5:我国PC消费量及增速 (5)图6:2010年全球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图7:2015年全球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图8:2007年国内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图9:2014年国内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 (6)图10:PC材料的iPhone 5C、魅族魅蓝Note的外壳 (7)图11:中国最大公共交通车辆制造商中国南车采用PC板材 (7)图12:奔驰迈巴赫汽车车窗使用PC涂膜以起到防弹保护作用 (7)图13:消防头盔使用耐高温PC材料 (7)图14:全球5大PC龙头份额高达80% (8)图15:我国PC产能、产量(万吨)及增速 (9)图16:我国主要PC生产企业分布示意图 (10)图17:我国PC供需情况汇总 (11)图18:2014-2016年废塑料进口数量(吨) (12)图19:进口废塑料分类占比 (13)图20:2017年第1-9批进口废塑料核定进口量(吨) (13)图21:PC生产工艺分类 (15)图22:PC光气法生产路线示意图 (15)表1:2016年我国PC企业产能 (9)表2:国内企业拟在建PC项目(拟建成或处于调研阶段) (11)表3: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拟在建PC项目 (12)表4:2016年我国双酚A企业产能 (14)表5:PC光气法与非光气法生产工艺特点对比 (15)表6:PC生产或计划生产企业所用工艺 (16)表7:PC生产工艺经济性比较 (17)1. 聚碳酸酯(PC )材料价格持续攀升,景气度提高1.1. PC 是一种抗冲击、透明、耐热耐寒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PC )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基的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但目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为芳香族聚碳酸酯(双酚A 型PC )。

图1:聚碳酸酯颗粒图2:双酚A 型PC 化学分子结构双酚A 型PC 是一种无定形的工程塑料,碳酸酯基团赋予韧性和耐用性,双酚A 基团赋予高的耐热性。

具有良好的韧性、抗冲击性能:PC 的抗冲击强度是常用工程塑料中最好的品种之一。

虽然耐疲劳强度较低,易产生应力开裂,但可与其他树脂共混形成共混物或合金,增强力学性能。

具有良好透明性:作为高端石化产品,聚碳酸酯PC 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可见光的透过率可达90%。

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寒性:可在130℃高温状态下长期使用,在-180℃时仍不易脆裂。

PC 的热变形温度为132~148℃,若用玻璃纤维增强后还可提高15℃左右。

它的线胀系数小,耐老化性能较好。

1.2. PC 价格持续上行,盈利大幅提升聚碳酸酯PC 价格自2015年年末至今持续上行。

2016年由于货源紧张,主流厂家以控制出货节奏为主;2017年上半年,由于SABIC 北美装臵遭遇不可抗力,于6月18日宣布停产2个月,市场情绪叠加中石化三菱的检修、禁塑令等利好推动聚碳酸酯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国内聚碳酸酯市场价格已超过30000元/吨,比2015年末低点上涨幅度超过80%。

PC 价差上升至高位,盈利水平快速提升。

PC 的主要上游原料是双酚A ,尽管不同生产工艺的原料单耗有所差异,但比例基本在1:0.9。

图3:PC 市场价(华东地区)与价差2. 需求端:我国PC 需求增速高于全球,电子电气与汽车领域的发展是动力2.1. 全球PC 行业处于成熟期,我国成为最大的PC 消费市场全球PC 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需求量预计每年将保持3%-5%的增速增长。

自1959年拜耳首次商业化生产双酚A 型聚碳酸酯Makrolon 开始,聚碳酸酯的全球市场飞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全球制造业与化工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聚碳酸酯产能在二十年间实现了接近30%的年均增长率。

2005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率已经放缓至5.6%,2010 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带动下全球聚碳酸酯消费重现增势之后,2010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放缓至3.4%,整个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

据产业网,2016 年全球消费量 433 万吨,市场规模高达 733亿人民币。

据科思创预计,至2020年全球聚碳酸酯消费量将达470万吨。

图4:全球PC 消费量及增速 图5:我国PC 消费量及增速我国PC 需求量始终保持高于全球速度增长,预计将保持7%-10%左右增速。

2000 年以来国内聚碳酸酯市场一直保持较高增速,近十年的消费量平均增速在10%以上,聚碳酸酯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2016年我国消费量达173万吨,市场规模约300亿元。

据环球聚氨酯网预计,在电子电器更新换代、汽车轻量化等拉动下,未来我国PC每年需求有望保持7%-10%左右的增长速度,202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230万吨。

我国PC需求量在全球占比不断提高。

亚洲聚碳酸酯消费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而中国的消费量约占亚洲的一半。

我国PC需求量世界占比由2010年的34%逐步升至2016年的40%,近年我国已经取代北美成为了最大的PC消费市场。

2.2. 电子电气、板材和汽车领域是未来PC主要的消费增长点全球PC的应用逐渐由光盘转向电子电气和汽车领域。

2010年以前,PC的主要应用在光盘和消费品包装领域。

随着聚碳酸酯行业自身的技术升级,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从2010年到2015年,PC在光盘领域的消费组成由20%降低了9个百分点至11%,而电子电气升高6个百分点,汽车领域升高2个百分点。

据Covestro预测,全球PC 在光盘领域的消费量及组成将持续萎缩,而电子电气、汽车将成为驱动聚碳酸酯整体消费量持续上升的主要行业。

图6:2010年全球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图7:2015年全球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我国PC的消费结构变化和国外大致相同,汽车领域占比增长显著,电子电气领域占比最高。

2007年之后由于我国汽车产量增长带来的容量扩张,汽车行业所消费的PC增速远高于同期国外增速,消费占比由2007年的8%迅速扩张至2014年的22%。

此外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及制造能力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并成为PC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图8:2007年国内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图9:2014年国内聚碳酸酯消费结构组成电子电气、建筑板材和汽车是中国聚碳酸酯市场最大的消费领域,合计可占总消费量的70%以上。

电子电气领域:随着显示屏越来越向大尺寸发展,聚碳酸酯日益取代传统的亚克力板被用在大型电视机的背光模组中。

抗刮伤聚碳酸酯树脂可应用于手机、计算机和数字摄像机的耐磨部件,而无需涂层。

光电领域使用的PC薄膜(用于LED照明的光扩散PC、用于OLED基片的PC薄膜、发光二极管外壳、太阳能电池板)、医疗器械中的耐辐射PC等均是未来潜在的需求热点。

板材薄膜领域:聚碳酸酯板材的隔热性能比普通玻璃高25%,抗冲击强度是玻璃的250倍,而重量仅为玻璃的1/2,因此PC是建筑装饰业理想的采光材料。

PC板材在各种形状的大面积采光屋顶、楼梯护栏及高层建筑采光设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设施以及高速公路隔音墙的建设,预计聚碳酸酯在板材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强。

汽车交通领域:汽车轻量化趋势越发明显,交通工具向塑化轻质方向发展,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抗冲击强度、易于模具加工,与传统材料如高速钢和铝合金相比,大幅减少重量。

国内高速列车、国产大型飞机的快速发展,为聚碳酸酯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契机。

图10:PC材料的iPhone 5C、魅族魅蓝Note的外壳图11:中国最大公共交通车辆制造商中国南车采用PC板材图12:奔驰迈巴赫汽车车窗使用PC涂膜以起到防弹保护作用图13:消防头盔使用耐高温PC材料3. 供应端:产能高度集中在海外巨头企业,我国处于行业发展初期3.1. 目前全球供应端呈现寡头格局,巨头扩产谨慎全球聚碳酸酯供给高度集中。

由于行业技术壁垒极高,全球聚碳酸酯市场长期由拜耳、沙比克、帝人、三菱、陶氏(斯泰隆2010年从陶氏分离出来,2015年改名为盛禧奥)等海外巨头占据,根据权威机构ICIS 和拜耳统计,全球前5 家企业 2016 年全球市占率 78%。

据艾邦高分子统计,2016年全球聚碳酸酯年产能为546.1万吨,有效产能约为496万吨。

图14:全球5大PC 龙头份额高达80%全球PC 产能利用率超过80%。

据产业网,2016年全球PC 有效产能496万吨,消费量433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7%;2017年全球PC 有效产能约500万吨,年消费量超过400万吨,PC 行业开工率超过80%。

由于设备老化,目前行业开工率已达极限。

全球扩产较为谨慎,预计产能增速在4%左右,供给将持续紧张。

经历上一轮因扩产导致价格低迷、盈利低下的周期后,寡头竞争格局下,世界聚碳酸酯产能这几年稳步发展,各家大厂竞争策略由抢占市场份额向利润导向转变,扩产较为谨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