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检验医学】酶法测定血清肌酐
【检验医学】酶法测定血清肌酐
注意事项
• 血清和血浆(肝素、EDTA-K2、EDTANa2)都可以。
• 明显溶血可使肌酐值增高。
• 血清肌酐在室温可稳定2天,2-4℃可 稳定7天,冰冻可长期保存。 尿液标 本在4℃可稳定3天。
方法学评价
• 本方法特异性高,利用双试剂法消除了 内源性肌酸的干扰。
• 参考范围略低于苦味酸速率法。 • 最后一步的颜色反应易受胆43;H2O 肌酸酶
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O2+H2O 肌氨酸氧化酶 甘氨酸+甲醛+H2O2
2H2O2 过氧化氢酶 O2+ H2O
原理
第二反应 肌酐+ H2O 肌酐酶 肌酸 肌酸+ H2O 肌酸酶 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O2+H2O 肌氨酸氧化酶 甘氨酸+甲醛+H2O2
2H2O2+4-氨基安替比林+酚 过氧化物酶 醌亚胺+4 H2O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
目的
• 掌握肌氨酸氧化酶测定肌酐的原理和操 作方法
• 熟悉肌酐测定的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能够将结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
• 了解肌氨酸氧化酶法试剂的成分
简介
• 肌酐是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 人体内肌酐包括由肌肉组织代谢生成的
内源性肌酐和由食物中摄取的外源性肌 酐两部分 • 是一种小分子物质,由肾小球滤过,不 能被肾小管重吸收 • 很少作为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 在反应肾小球滤过率方面,特异性好 • 常用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两类
素C的干扰,在试剂1中加入亚铁氰化钾 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可消除 • 本实验线性:12880μmol/L。
操作步骤
生物参考区间
肌酐酶法: • 健康成年男性59-104μmol/L, • 成年女性:45-84μmol/L, • 实验室参考范围50-115μmol/L
临床意义
BUN与Cr比值( BUN/ Cr)的意义 (1)器质性肾衰竭时 BUN 与 Cr 同时
增高, BUN/ Cr≤10:1 (2)肾性少尿,肾外因素所致的氮质 血症时BUN可快速上升,但Cr不相应上 升,此时,BUN/ Cr>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