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沙公路泉州安溪段至达埔段A2合同段(YK7+700 -YK17+440)墩柱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审核: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厦沙公路泉州安溪段至达埔段A2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八月目录一、墩柱施工安全方案概况 0二、危险性较大工程特点分析 0(一)墩柱施工的特点及难点 0(二)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措施 0三、安全管理的重点部位 (3)四、安全管理目标 (3)五、安全管理制度 (3)六、安全技术措施 (4)七、工地安全用电及机械设备 (5)(一)重点控制工地安全用电 (5)(二)施工设备安全技术管理 (5)(三)模板施工工艺 (5)(四)混凝土浇筑方案 (6)(五)各类特种作业的安全要求 (7)八、综合治理 (12)厦沙公路泉州安溪至达埔段A2合同段墩柱施工安全方案一、墩柱施工安全方案概况本专项作业方案主要是识别和评价墩柱施工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制定安全目标,分析合同段内桥梁墩柱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必要的控制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要求,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为了认真贯彻和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促进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安全专项方案,并形成文件实施全过程监控。
二、危险性较大工程特点分析(一)墩柱施工的特点及难点本工程桥梁所处地形复杂,交通运输不便,其中彭亭大桥、井后大桥部分桥墩较高。
工程量大,工期短,因此桥墩施工成为关键所在。
对于20 m以上的墩柱柱却存在以下的特点:1、施工周期长。
对于高空作业,模板的受力自成体系,从模板的受力性能考虑,空心薄壁墩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高度一般为3~4.5m,受机械设备等因素影响,每一根墩的施工周期相当长。
2、模板和机械设备的投入大。
由于单根墩柱的施工周期长,且受总工期的限制,模板套数随之增加,形成流水作业,这样模板的投入相当大,所以需增加起吊设备。
3、墩柱施工定位控制难度大。
对于高桥墩来说,截面相对面积小、墩身高、重心高、墩身柔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是其显著的特点,施工时轴线很难准确控制。
4、墩柱施工接缝的处理要求高。
墩柱柱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受压构件,而且还受到复杂的弯矩扭矩作用,必须保证墩身有一定的柔度,在荷载和各种因素作用下其弯曲和摆动不可避免,因此对墩柱的施工质量要求很高,而墩柱的施工缝如处理不到位,就成为墩身受力的薄弱处。
5、高空作业,施工安全度低。
(二)重大危险源分析及措施本标段桥梁墩柱作业分别包含墩台施工、混凝土施工、高空作业、脚手架、支架搭拆、临时用电等危险源,项目部有关人员在熟悉施工图纸、深入现场的基础上,按照公司《危险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控制程序》的规定,对墩柱施工进行危险源调查与风险评价。
对重大危险源采用两个控制,既前期控制和施工过程中控制。
前期控制是针对各种危险源制定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认真落实整改。
墩柱作业危险源防范措施:1、高处作业按级别可分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为2-5米),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为5-15米),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为15-30米)和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
2、所有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安全防护用品。
3、模板安装时起吊设备操作手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令作业,各类模板安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模板安装完成后必须拉设抗风拉索,避免大风引起倒塌、倾斜事故。
4、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必须终止一切墩柱施工作业,人员撤离至地面安全处避让,待大风解除后先检查各项安全设施,确认无不安全因素存在后方可开始正常作业。
5、临边作业时,必须先行焊制加工性能良好、坚固耐用的临边作业防护栏。
6、临时作业工作面必须满足所工作条件的要求,并在周边有相应安全防护及其它保障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措施。
7、脚手架搭设必须使用标准建材及符合分项工程施工要求应力设计进行搭建,防范违规材料、无搭设设计进行搭建。
8、临时通道承载力、临边防护、设备、人机安全等必须通过各项安全要求后方可启用,无法保证施工安全的临时通道坚决不允许投入使用。
物体打击:1、高处作业人员应严格控制所使用工具的使用和存放,使其不至于坠落。
2、在其作业处下面一定范围内设置围栏,拒绝非施工人员进入。
3、涉及上下作业时,应有安全人员实施监督施工。
模板胀裂坍塌:1、模板在进场后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其是否按图制作,并检查其焊缝、螺栓是否满足要求。
2、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要求施工,特别是模板连接使用的螺栓数量及拉杆数量应确保。
并且确保所以缆绳要拉紧,固定到位。
3、在砼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不宜过快。
立柱浇筑高度不宜大于6米。
砼到入仓时,应控制好砼下料速度。
4、定期检查模板所有焊缝是否有损坏、裂缝。
对于已损坏的螺栓应及时进行更换。
触电伤害:1、对于临时用电线路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置,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查,适时进行整改。
2、所有用电操作均由电工进行作业。
3、及时检查用电设备的漏电情况,及时检修。
4、对于雷雨季节应防雷电击伤,脚手架应有避雷电措施,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
脚手架坍塌:1、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搭设,特别其基础、扫地杆、剪刀撑等重要部位应有专人监督施工。
搭设完成的脚手架应经专业人员检查,确保没有问题后才能使用。
2、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其安全性能,尤其是其基础是否牢固、扣件是否有松动,风缆绳是否可靠等。
机械伤害:1、施工便道要满足机械行走安全的需要。
2、起吊设备支腿支撑处基础应满足支撑力及稳定性要求。
3、设备应经常检查其性能,特别是液压系统及起吊绳。
4、起吊重量应符合相应起吊角度和高度要求。
5、高处起吊应掌握风力情况,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起吊作业。
三、安全管理的重点部位1、施工用电防护;2、安全防护,环境保护;3、施工过程防坠落、防坍塌、防落物、防触电;4、施工车辆、机械、人员的防护;5、施工范围内的管线保护;6、防火安全;四、安全管理目标根据业主和公司的要求,结合对彭亭大桥墩柱施工重大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的辨识和分析,确定了安全管理目标具体如下:1、确保标准化工地、文明工地。
2、杜绝重大安全伤亡事故,因工死亡为零。
3、年因工负伤率为1.5%以内,职业病案例为零。
4、杜绝重大机械伤亡事故。
5、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管线损坏事故。
6、现场严格执行(JGJ59-2011)和DGJ08—903—2003 标准。
7、业主、社会、职工、重大投诉为零。
五、安全管理制度1、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的精神,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全权负责人,由专职安全员检查督促各项安全生产的进行,各要素相关部门协作。
2、工程开工,对所参加本工程的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交底,考试合格后方可准予上岗。
同时做好变动工种的安全教育,班组定期教育。
3、对特种作业人员须通过专门的培训,经过当地考核单位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并进行二年一次的安全复审考核。
4、生产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时,应考虑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及结构工艺针对班组人员进行交底。
5、按照危险源清单,实施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做好记录,分析原因,纠正预防措施,限期整改,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杜绝事故的发生。
6、施工人员进场必须做好劳务手续,此项工作由班组长与安全员协同做好。
7、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与施工技术交底同时进行,施工队一级的安全技术详细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最基层是单位施工员向班组交底,在交底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安全技术措施,上级领导的指示,明确关键部位,安全生产的重点操作及注意事项,参加的施工人员,不论管理人员或是班组长,施工中一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随到随交,均应签字备查。
8、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加强文明施工、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
总结经验和事故教训,落实下一步计划,杜绝伤亡事故,加强本人的自我保护和应变能力,表彰先进,处罚违章。
六、安全技术措施1、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
2、墩身钢筋安装应搭设支架临时加固,防止钢筋骨架倾覆。
3、加强对模板支撑系统和变形的检查。
4、脚手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不得与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连接。
平台、步梯应设围栏,周边应张挂密目的安全网。
5、墩台施工靠近既有线道路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6、大块模板支撑系统应经过验算,并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7、模板吊装时应连接牢固,起吊安装过程应栓溜绳,不得碰撞模板和脚手架。
8、爬升体系应设保险装置。
使用前应全面检查。
9、模板安装组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能浇注砼。
10、浇筑时,应避免振捣器接触模板、对拉螺栓、钢筋或空心支撑。
七、工地安全用电及机械设备(一) 重点控制工地安全用电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建设部标准JGJ46—2005 要求规范布局。
2、临时用电应由专业电工负责,根据现场用电量合理选择导线。
3、本工程用电机械及照明设施,一律采用三相五线制,保护接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 欧姆。
4、安装测试、维修均按JGJ46—2005 规定实施。
电工执行,专业人员负责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5、施工期间做到电工值勤,做好交接记录,做到人离电断,确保安全。
(二) 施工设备安全技术管理1、机械设备在进场后,必须要统一协调,会同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驾驶员进行全部验收,做到定机定人指挥。
严禁单人无防护进行违章操作和带病运转。
2、电焊机气割安全措施:电焊、气割工必须持证上岗,电焊机应设有效的接零保护。
氧气、乙炔气的安全距离必须大于5m,与明火地点相邻距离不得小于10m,并有防爆装置,防晒措施。
3、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的劳保用品,增强个人自我保护意识。
(三) 模板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准备一块比较平整的足够大的场地组拼模板,组拼模板所用到的起重设备要到位,螺栓连接所用的扳手也要准备好,清点好模板组拼所用的配件和标准件,为模板拼装做好准备。
2、模板安装首先根据模板规格编号,模板按顺序组拼。
先用砂浆或木方将地面找平,吊装第一块平面模板,然后安装相邻的圆弧模板,对好位置后带上连接螺栓。
若模板拼缝处局部有错台,需用钢筋撬棍放置在边框长孔中调节,直至错台消失,然后用撬杠将两块模板移平齐,先拧上一个螺栓,然后逐个拧紧其它螺栓。
将对拉螺栓及PVC管装上,然后安装另一块平面模板,调整好后,将螺栓及对拉栓上紧。
然后依次安装上一层模板。
为保证连接可靠,所有的对拉螺栓中间对拉杆,外部利用管材质。
模板拼缝边框拼缝处采用螺栓连接。
所有拼缝均须夹橡胶条,避免漏浆,保证混凝土成型质量。
模板组装后,在模板外安装现场支撑、揽风绳等,以加强模板整体刚度。
浇注混凝土前,需检查连接螺栓及对拉栓是否上紧。
3、模板拆卸模板由上至下分片拆卸,吊装要小心不要将模板碰伤,刮破及斜拉导致模板变形需修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