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道行者——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访谈录

大道行者——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访谈录


晁:北大荒版画群体是一个有向心力的集体。经历了近 六十年风雨历程,它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也形成了 北大荒版画传、帮、带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培育 了大量版画作者,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全国各种展事中成 绩斐然。北大荒版画现在已是黑土文化和北疆文化的艺术品 牌,北大荒版画为黑土文明树立了文化自信,它作为一个文 化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超出了画种本身所能达到的范畴。 张:谈谈您的作品吧。您的作品非常讲求意境,在意境 探究上您有何心得? 晁:我小的时候识字从读诗词开始。我认为,艺术作品 的意境就如同中国诗词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 的诗词意在言外,好的画意在画外。要想让作品意境深远, 你必须做到让你的画神似,不能对客观物象进行自然主义的 再现,要在作品中投入感情,所谓境真源于神似、意远根于 情深。再有就是风景版画作品需要抓住环境的典型性。比 如《雪松》这件作品,最初写生的环境中有拖拉机,我觉得 拖拉机显得喧闹,喧宾夺主,几经思考后在一棵松树下画了 两匹背鞍的马,画得很小,在它们的对比下显示雪松的高大 笔直,强调雪松林的幽深,画面中没有人,可以引起观看者 的联想,这样意境就出来了。另外,艺术作品的表现还要求 新,不能老用一种方法,要根据作品的需要不断地探索。 张:您一生似乎都在不断地探求和挑战自我,《路漫漫》、 《长河行》等作品就不单纯是风景画,还有哲理在里面。是 什么激发您有这样的改变?
张雪(黑龙江省美术馆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以下简称 张):晁老好,感谢您接受访问1 200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
神。还有一些版画作者过分地陷入对版画技术的研究,练就了 自己的独门秘笈,可作品缺少情感的投入,缺少文化内涵,完 全成了个人把玩的小器。这样的作品很难让观看者产生共鸣, 时代人物美术家I
2014
了“长河行——晁楣从艺六十年回顾文献展”。您是北大荒版
044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lON
2014
09
筻术{:
万方数据

张:我想北大荒版画能兴起,和您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为您是领航者:北大 荒版画的第一代作者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晁:《北大荒文艺》创刊号的四封实际上就成了垦区版画作品的一个发表园 地。创刊号发行一段时间以后,就有不少作者往我们这儿寄画稿,就在这些寄作品 的作者里面发现了很多基础好的同志,张祯麒就是其中一个。那时候还有张作良同 志,他是《解放军画报》的美编,负责去北京筹钱。后来《北大荒画报》只印刷了 创刊号就停刊了,但是这些人组织在一起成了专业的美术创造团队,并且从《北大 荒文艺》的编辑部中分出来,包括郝伯义、张祯麒、张路、张钦若、徐介城、尹瘦 石,一共十多个人,张作良和我作领导。在这些人里面,主要是张祯麒、张路和我 专门刻木刻,张作良和郝伯义当时也刻木刻,也画别的。另外,农垦局直属单位农 垦报社美编徐楞、李忆平刻木刻,还有农场的版i画创作骨干杜鸿年、刘洛生、吴哲 辉、方元、葛德夫、廖有楷、杨凯生等,这样以牡丹江农垦局的北大荒画报为核 心,形成了一个版画群体。 张:有人说北大荒版画就是晁楣的版画,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晁:这是郝伯义先生在北大荒版画四十年座谈会上提到的。其实不能这么说, 之所以把北大荒版画称为一个学派,主要是因为它走过了近六十年的创作历程,经 历了几代版画作者的努力才积累下今天的成就,形成人民眼中北大荒版画的特殊面 貌。这是集体的成就,所以不能说是我一人的功劳,这对其他作者也是不公平的。 张:据我了解,2()世纪5f)年代的中国版画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套色版画,很多 作品等同于黑白木版画填色,因此您当时搞套色木刻在国内是没有前车之鉴的。您 最初在创造自己独特的刻印技法的障碍或者说困难是什么? 晁:当时我们版画作者跟国画、油画的作者在一起生活、学习、创作,所以我 们各画种之间互相借鉴。我们版画作者都是半路出家,不太有条条框框,为了表达 自己的创作欲望不择手段。当然我们也借鉴过油画、前苏联版i田j,但其实是神奇的 黑土地和北大荒火热的垦区生活的真实景观给予了北大荒版画特有的套色风格,最 终形成了北大荒版画的特点!如果说困难的话,应该说是我们的生存条件很有限, 用来搞版画的材料也很简陋,但是我们都克服了: 张:除了北大荒版画以外,当时我国还有江苏版画和四川版画,都是比较有特 色的版画群体。请您谈谈群体版画对中国版画发展的影响。 晁:群体版画的兴起是我国新兴版画发展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在我看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初期即属于群体版画创作。到了五六十年代,四 川、江苏、北大荒的群体创作都以其鲜明的特色而著称。四川搞黑白人物,江苏搞 水印木刻,黑龙江北大荒搞油印套色木刻,丰富了我国版画的风格样式,培养了大
而不是别的画种?
晁:这个恐怕是和最初的组织T作,以及当时密山铁道局农垦局主办的《北大 荒文艺》和《北大荒画报》有客观的关联。我当时在《北大荒文艺》编辑部T作, 所以比较了解情况。当时在一起工作的还有丁聪,他负责搞插图。我负责杂志四封 的美术作品。由于当时印刷条件有限,套色版画的分色制版印制的效果好,黑白木 刻更好印,所以四封基本选用的是版画作品。其实垦区当时也有别的作者画国画、 油画,但都没有版画的成绩好。后来北大荒版画在北京搞了展览,反响很强烈! 再有我考虑,中国的油画比版画发展得早,国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根基 都比版画深厚。在当时的北大荒搞油画、国画的优势应该是不明显的。而这种表现 垦区火热生活的风景油印套色版画在全国的其他地区是没有的,所以北大荒版画一 }_}_;来就很受欢迎。我在到北大荒之前就搞过版il日:i,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和全 军美展。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在南京读书时的美术老师吴夔教过我黑白木刻。
主持人
阴澍雨陆军
当特定的理想在整个社会普遍流行而成为社会共识的一个时代里,一切似乎都是顺乎自然的.包括对传统 的砸烂和对创新的追求。本期[时代人物】晁楣作为北大荒版画这一流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意义毫无疑问体现 在他(及其同代人)对版画新形态、新内容的探索之上,这一实践的成功在原有的文化体制和主流的艺术语境 中是自然而然的。尽管如此,对于那一代老美术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报之 以深深的敬意。今天,在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的社会语境中。现在正在活跃着的美术家们当如何取得你们应有 的成功呢?流行的成功模式里面还有那一份自然而然的气质吗?下面的追问直指今天的中国美术,会以什么样 的方式来安顿中国社会的理想和共识,如果有的话。
09I『
美术观察|043
万方数据
版画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也成了业内小圈子的自我娱乐,难以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 这样发展下去,版画家成了版面匠人。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版画创作受技术和材料 的限制,市场也不如别的画种好,所以能够坚持搞版画还是非常难得的! 张:近来学术界讨论“中国版画距离当代到底有多远”,就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晁:我记得关山月美术馆的张新英曾经以这个主题搞过研讨会。我认为,艺术 创作要随时代而进,版画作品可以离当代很近。只是我们不要盲目学西方的当代 艺术,我们要探讨的是我们的版画距离当代有多远,而不是离西方的当代艺术有多 远。我们应当注重创作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作品。只有贴近中国人生活状态的作 品才是有当代性的作品。某种程度上看,当年的北大荒版画那种洋溢着时代精神 的、激动人心的作品是当时的当代艺术! 张:说起北大荒版画,我很感慨您的传奇一生。请您说说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 去北大荒的吧。 晁:我有黑土情节。我1949年参军后考上的二野军政大学,这所学校后来经过 多次改名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再后来它并入了“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事^丁程学院”,校址设在哈尔滨。我随学校的文工团到哈尔滨,一来就喜欢 上这个城市了,在这里工作学习了一段时间。1956年的时候,中央军委筹备第一届 全军美展,我奉命执行创作任务,被安排深人小兴安岭、长白山考察和体验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塞外风光,被神奇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黑土地美,我很激动!这 应当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影响到我后来的抉择。1958年,我自愿报名去 北大荒,当时我属于复转军人转业到北大荒。 张: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为什么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有版画的崛起,
晁楣(左一)与版画家李焕民赵宗藻合影 2009年“长河行——晁楣从艺六十年回顾文献展’在中国美 术馆开幕式
k术。采
2014
09
美术观察045
万方数据
量的版画作者,也产生了三个版画大省。所以说群体版画创 作促进了中国版画迅速发展,对中国版画的发展起到了有力 的推动作用。尽管版画群体的很多作者是业余的,但不可否 认的是其中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版画家。 张:有人说北大荒版画已经终结了,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晁:我不这么认为,北大荒版画还存在,农垦总局下设 北大荒版画院,农场还有很多版画作者在搞创作。黑龙江省 分布有大庆工业版画群体、鸡西版画群体、大兴安岭版画群 体、阿城版画群体等。现在的黑龙江版画创作还是以北大荒 版画学派的传统为基础,有一些作者坚持进一步精进北大荒 版画传统风格,有一部分作者以北大荒版画为宗,选取北大 荒版画的精髓,融人自我对版画艺术的理解,在作品中既突 出了自我又不失地域特色。其实如今的北大荒版画、黑龙江 版画与传统的北大荒版画风格并未相去甚远。你说的那种说 法可能是来源于近些年来北大荒版画创作遇到了中国社会体 制改革与西方艺术思潮来袭双重因素所导致的创作瓶颈与迷 茫期,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过渡期和转型期。2013年,全 国第二十届版展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我们黑龙江省的成 绩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现在还可以说是版画大省。 张:您这段话也恰巧说明了北大荒版画与黑龙江版画的 关系。那么北大荒版画为什么可以延续近六十年?还有,北 大荒版画的这种文化现象,其社会意义是什么?
张雪
大道行者
晁楣
——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访谈录I
1931年生,山东菏泽人。1958年转业参加北大荒军垦建设,并始终致力
于版画创作。1977年至1979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 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务委员和国家画院版画院 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顾问和研究员;曾受聘担任第六、七、八、九 届全国美展总评审委员会委员及版画评委会主任、副主任,第八、九、十三、十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