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精致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精致版)

十分被动。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
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与汉
朝往来的愿望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课本P64页图片)(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地位、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课本P65页图片)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当今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新疆)、秦始皇兵马俑(陕西西安)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教育的普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司马迁
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评价《史记》:
(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宗教: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道教教义:修身养性,炼丹求仙。

3、佛教: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4、佛教教义:主张众生平等,人死后转生来世,追求来世幸福。

5、★★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6、★★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家统一;(2)经济发展;
(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頻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