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作文指导——跟着名著学习景物描写
作文指导——跟着名著学习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 似地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 静止中的状态,要有吸引人的力 量,有可读性。 描写范围包括: 景物或人物整体 的样子、位置、颜色、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 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静态描写,讲翠鸟十 分的专心。)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 留一点儿痕迹。 (静态描写,表现了昆明湖的 静和绿的特点。)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 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 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色。 (静态描写,表现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极 多。)
点评 这一段描写,借助人的视觉、味觉,描摹出了湖 水的静态美,可见经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就能将 难以捕捉的景物描摹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什么是动态描写:
指对景物或人物在运动中的状态 的描写。 例句: 1、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 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 飞走了。(动态描写,讲翠鸟是 如何的迅速)
B、两分法:景物分两类:自然景物、社会景物 (社会环境)。
自然景物——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霜露 冰雪等天象景物;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等时令景物; 江河湖海等山水景物。
社会环境——包括车站码头,园林街巷等人文景 物;风土人情,厅室陈设等风情景物。
C、三分法: 1、自然现象——风云虹雨雪,江河湖海。 2、自然景物——风云星雨雪,山水, 花草树木。 3、人为景观——名胜古迹,院中小景,公园。 D、还有的说,景物描写的内容是:
3、选用句型句势俱佳的句式。
比较适宜的句式有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黄莺来了,为大地唱着殷勤的歌儿, 以求得到大地的喜爱;蝴蝶来了,为 大地舞着谄媚的翅膀,以求等到大地 的欢心;花儿来了,为大地披红挂绿, 以求得到大地的青睐;杨柳来了,为 大地情意绵绵,以求得到大地的亲昵。
四、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这是一棵有着三百多的年饱经 风霜的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的高大、 茂密而挺拔老樟树。
视觉
触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学会使用五官五觉
图一: 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图二:听觉--大海上鸟的叫声 鸟儿庞大的队伍升空后盘旋着,有时会分成两三拨,有远有近、 有大有小;有的往近飞、有的往远飞,看得人激情荡漾。我爱 听鹊鸭在空中飞行时发出的“咕咕咕”的清脆的叫声,还爱看 针尾鸭排着整齐的队形在空中巡航。虽然赤麻鸭的叫声凄惨, 但它是鸭群中受保护级别最高的。
试比较品情感(2):
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又像朦胧的银纱 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 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 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 上的微语。
夜色昏暗,月亮在天上,却不知躲在哪里, 因为这位月亮公主有时溜到地球的那一边去逛, 害得这里群山黑魆魆,大野阴沉沉。
▪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 知福!
认识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又叫自然环境 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 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 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 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景物的分类
景物描写,内容广泛。景物本身分类繁多。 A、有的说:“日月星辰,山川平原,春夏秋冬, 鱼虫鸟兽,风雪雷电,花草树木,城镇村落,乡间 小路。”这些,就是景物。
试比较品情感
(1):苦重炎热的空气仿佛停滞了;火热的脸愁苦地
等候着风,但是风不来。太阳在蓝得发暗的天空中火辣 辣地照着;在我们对面的岸上是一片黄橙橙的燕麦田, 有些地方长出苦艾来,竟连一根麦穗都不动摇一下。
菩提树下,清凉而且寂静;蝇和蜂飞到荫下时,它 们的呜声也似乎变得分外的温柔;油绿色的青草,不杂 一点金黄,鲜洁可爱,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修长的 花茎兀立着,也不动颤,似乎已经人了迷梦;鸟声寂然, 在酷热的正午,鸟向来是不歌唱的;可是,纺织娘的呵 呵鸣声却遍于四野。听着这热烈的生之鸣奏,使得安静 地坐在清幽的荫下的人们感觉着十分的愉悦;它使人们 沉倦欲睡,同时,又勾引着深幻的梦想。
2、逻辑顺序。
此种顺序不常用于写景 类文章中,但有时根据写 作需要也采用。例如,为 了描绘某景点最突出的某 一景物时,就可以安排一 个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有这 样一段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 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 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 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 味……"这段描写就是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先概括整体状况,再用 "单是……"凸显"泥墙根一带"景物的 特点的。
图三: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 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 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 里酝酿着。"
图四:味觉--"海浪不断地拍 击着礁石,带着咸味的海水 也波涛汹涌地涌上岸来。"
图五:触觉--"吹面不 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1、比喻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跑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 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 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 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动态描写,表现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极多) 3、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 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 四周上下翻飞盘旋。(动态描写,表现出 白鹭轻盈、灵慧的特点)
山川大地、城乡村镇、街巷路桥、江河湖海、 春夏秋冬、晨曦午夜、日月星光、风雷云霞、 露雪雾霜。以及由这些事物交错组合成的景物 描写对象,如“春”。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从花、草、风、雷、雪、春天的人等五
个方面,刻画出一个清新,充满朝气、活力的春 天,内容广泛。
景物描写的写作要点是什么?
1、仔细观察 2、围绕中心 3、抓住特点 4、选好角度 5、安排顺序 6、写景方法: (1)、动静结合 (2)、情景交融: A、触景生情 B、移情于景 (3)粗绘细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 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
(佳作欣赏)
(一)太阳又挥动它的画笔,把座座拔地 而起的高楼,也染成美丽的桔红色,把片 片房屋的瓦顶涂成了金灿灿的;给路边的 树木披上了浅红的衣裳,再瞧那些行人车 上被镀上了一层金光。整个北京城都沐浴 在夕阳的余辉里。(《观日落》)
具体描写方法
1、选用能准确体现景物特点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可生动 描绘景物的形状和动态,增强文字 的表现力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
“偷偷”和“溜”逼真再现了乌云 初现时的情形和动态!
再比如:
这是一棵树。
这是一棵高大、茂密而挺拔的树。
这是一棵有着三百多的年饱经风 霜的高大、茂密而挺拔的树。
分析:文章将日落的动态和北京的各种静态物体融成一 体,使静物形成一种活生生的感人的形象。
(二)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 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 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 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 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 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 (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 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 (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 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 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 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 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 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 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他真 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年仅3岁时, 父亲因病去世;11岁那年,母亲又离开了 他;才读完小学三年级,他就无奈地离开
了心爱的学校,不久走向社会去谋生。可
是,阿廖沙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就算身 处于艰苦的环境中,他也坚持着读书写字。
▪ 现在我们与阿廖沙比起来,是多么幸 福啊!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 绘声绘色地讲课;回到家,又有香喷喷的 饭菜等着我们去品尝;我们想要什么,爸 爸妈妈就能满足我们。我们的童年是这样 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
▪ 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 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童年,它往往是美好而温馨的,而伟大 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却是凄苦的。《童年》是 一本独特的自传,它像一幅斑斓的画卷复原 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它使 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 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 围中感受到人类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童年》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的真谛,是帮助 我们成长的好书。
五、写作手法:融情于景
1、融情于遣词造句的细微处,不直接 表露情感。
例如朱自清绘春,字字写春景却 处处显爱意,即便文字中无赞 美之言却让读者心头存惊羡喜 爱之情。
2、集中抒情议论,直接表露作者的 主观情感。
有些写景文章,需要写作者去 点明对所绘之景特有的感情,往 往是绘一点评议一点或是先集中 绘景后集中抒情,这两种形式都 是集中表露和抒发情感的写景文 章经常采用的形式。
赏析:运用比喻,形象的描写了雪落在矮松 上的景色。 2、拟人:
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 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赏析:运用拟人,生动的描写了夕阳下奇妙 的雪给山增添了妩媚,增添了情趣,突出了 小山的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