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ppt课件讲解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ppt课件讲解

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二、中国近代化的特征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 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 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 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3、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 的变化。
④ 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和共同繁荣 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⑤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建设
思想领域。 ①1957年整风运动;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
外交领域。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②三个世界的理论; ③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④“安邻”“睦邻”“富邻”;
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二)整体发展阶段(1 895--1927年) 1、主要表现 经济(工业化):①甲午以后民资初步发展。
②20世纪初民资较快发展与清末新政。 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政治(民主化):①资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②资中下层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③中共成立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②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政治:①《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 ②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思想:新思潮萌发 文化:近代教育的起步 军事:创建近代海军
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2、主要特征: 领导阶级:主要是地主阶级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主要领域: 主要发生于经济领域,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 所进展。 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 样而进行现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 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近代化属于后一种 类型。
争取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的侵略以争取民族独立。同时,中国近代社会 也要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
关于两者的关系,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军事:百日维新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清末“新 政”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文教: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
①百日维新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 习 中 西 学 科 , 开 设 经 济 特 科 , 1904 年 , 清 政 府 颁 布 《奏定学堂章程》。
②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扫除了 障碍。
①二者相互交叉同步进行,互相影响。工业化 为近代革命提供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近代革 命为工业化开拓道路。
②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 近代化的前提和保证,而近代化又是前者的最 终目的
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它 们各有各的特定内容:
民族独立是要改变国家民族被压迫的地位, 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从根本上 说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
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最早冲击;早期维新派62、
戊戌64-67、 辛亥80 91、 资二次革命97、护国98、 新文化118-119、
五四123、新三民主义134 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46、
抗战胜利后争取国内民主的斗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66
新政协及《共同纲领》91
一届人大及宪法107
中共八大110:有法可依、反个人崇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10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10
“文化大革命” 126
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130
十二、四项基本原则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
138
139
中国近代化历程与阶段特征
一、近代化的概念 二、中国近代化的特征 三、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一、概念: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 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 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 段。
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 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四) )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1、主要表现:
经济领域
第一时期:1949—1965年,重点发展工业化。
①《共同纲领》---建设新中国的战略目标为由农 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
②恢复经济,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四) )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2、主要特征
这一时期,既是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的 时期,也是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时期。
中国近代化的类型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但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 有区别。
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 渡.并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 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
“整体发展”表现为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 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的内涵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 过程中的主角地位得到全面体现、充分体现,最突 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三)曲折前进阶政府统治前期:
抗日战争期间,近代化进程被打断。
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 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③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④ 1 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优先发展重工 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时期:1949—1965年
⑤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交 通运输业方面。工矿业成就突出。
⑥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 共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1、主要表现:
政治领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建立和完善社 会主义民主法制
①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制度,1949--1956年完成了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 建立和不断地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 商的政治制度。
②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 突飞猛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③“十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许多工程项目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④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2002年,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和 交通运输业,能源建设比较突出。
第二时期:1966,--1976年,特点是“文化大革命” 及其破坏。“。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主要集中在 交通运输、国防科技及以能源、汽车制造为主的重 工业方面。
第三时期: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③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 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使民国初年的教育得到了发 展,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2、整体发展阶段的特征。
内容:制度层和思想层的近代化阶段,也是中国近 代化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
领导力量: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科 技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中国近代化的特征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 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 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 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 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三、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主要表现: 经济:①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化则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 地位,发展近代工业,从根本上说是要解 决生产力的问题。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先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任务.中国的近代化才迎来新纪元
2.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科 技和教育水平是衡量知识结构变革程度的基本内容。 科教兴国是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思想(理性化) :近代化长足发展: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 方学习已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 化。表现在
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与论战:
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一 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五四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社 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