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人体生理学》课程作业及答案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得反馈,称负反馈2,正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得反馈,称为正反馈3.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得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internal) 4•稳态为维持细胞正常得生理功能,机体通过复杂得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中得各项物理、化学因素得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
5•化学门控性通道通道得开闭就是由膜两侧得化学物质(如递质、激素或药物)控制得,则称为化学门控离子通道(chemically-gated ion channel),或称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6.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Na+、K+)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0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得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得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7.电压门控性通道山膜两面侧得电位差决定其功能状态得离子通道称电压门控性通道&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得Na +大量开放,立+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得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得Na +大量开放,立+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得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9,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就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得电位差。
10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得可传布得电位变化 11•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有以下特点:(1 )电位幅度小且呈衰减性传导(2 )不具有"全或无‘‘ 现象(3 )有总与效应12•兴奋性兴奋性就是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性。
1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得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由于口细胞与血小板仅占血液总容积得0、15%"!%,故血细胞比容很接近血液中得红细胞比容。
14.血浆胶体渗透压山血浆蛋口质所形成得血浆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圧。
15. EPOEPO就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得英文简称。
人体中得促红细胞生成素就是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圉间质细胞与肝脏分泌得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
16.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一次收缩与舒张构成得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7.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得血量。
1&窦性节律;窦房结掌控心脏得这种节律,叫做“窦性节律。
19.中心静脉圧就是指右心房与胸腔内大静脉得压力,就是反映右心询负荷得指标。
20.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得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21.期前收缩在心房或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得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得刺激或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得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22•代偿间隙在一次期询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得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二、简答题1•生理功能调节得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人体功能得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得调节。
特点就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得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得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就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与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与体液调节得1W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得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就是调节幅度小。
2.分别简述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得特点。
以载体为中介得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竞争性抑制;(2)饱与现象;(3)结构特异性。
以通道为中介得易化扩散特点如下:(1)相对特异性;(2)无饱与现象;(3)通道有“开放”与“关闭”两种不同得机能状态。
(二)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与继发性主动转运。
主动转4运就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山膜得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得一侧转运得过程。
主动转运得特点就是:(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2)物质转运就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3)转运得为小分子物质;(4)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就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就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得势能从而完成其她物质得逆浓度得跨膜转运。
3・Na+泵得本质、作用与生理童义。
钠泵得活动具有至要得生理意义,它能维持细胞内外Na +、K +得浓度差,形成细胞外高Na+、细胞内高K+得不均衡分布,这就是细胞生物电产生得基础。
4.简述血液凝固得基本过程,并比较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得区别。
凝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 )凝血酶原激活物得形成(2 )凝血酶得形成(3 )纤维蛋白得形成。
内源性凝血:若凝血过程山于血管内膜损伤,因子XII被激活所启动,参与凝血得因子全部在血浆中者,称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如凝血山于组织损伤释放因子III启动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者,称外源性凝血。
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区别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得磷脂来自血小板, 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得磷脂就是组织因子本身所提供得。
另外,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得Xa过程较为缓慢,约需数分钟之久。
而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得xa 可绕过很多内源性凝血得反应步骤,反应速度较快,数秒钟内即可完成。
5.简述影响组织液生成得因素。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得因素主要有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液回流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6.简述动脉血圧形成得机制。
心血管中充足得血量,心脏得射血与外周阻力就是动脉血压形成得决定性因素。
而大动脉得弹性作用乂具有贮存能量,维持舒张压,保持血流连贯,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等作用。
7.简述影响血液凝固得因素。
1.一般因素(1)接触面得光滑程度:接触粗糙面加速血液得凝固。
(2)温度:一定范S内温度升高加速血液凝固。
(3)32+浓度:浓度增高,血液凝固速度增快。
三、论述题1•试述影响动脉血压得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得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与大动脉得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得比例等5个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与心率变化不大得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圧升高,脉圧增大。
2、心率:在外周阻力与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得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但舒张圧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与心率变化不大得悄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得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圧升高幅度,脉圧减小。
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得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与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得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就是相适应得,血管系统充盈程度得变化不大。
任何原因引6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圧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2.人长时间下蹲后突然站立,会出现头昏、眼花其至晕倒得现象,但稍等片刻后这些症状就消失了,请分析其机制。
人在蹲位时,下肢呈屈曲状态,这时下肢得血管受压而使血液不易往下肢流去,下肢就显得缺血了。
当久蹲得人突然站起时,下肢血管恢复畅通,这时就像猛然打开了闸门,血液就会大量地往下肢涌去,这样一来头部就显得血不够用了,大脑一时得不到充足得氧气与营养得供应,大部分人会出现头晕、心跳得现象,但就是身体适应过来后,这种现象乂很快会消失。
3.正常情况下,人体动脉血压就是如何保持稳定得?动脉血圧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与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就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4•心脏主要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生理作用?心交感神经与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作用: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得递质为去屮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得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得传导加快,心房肌与心室肌得收缩能力加强。
心迷走神经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得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得M型胆碱能受体,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75.在动物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夹闭颈总动脉,此时得颈动脉小球流经得血流减少,反射性得引起升压反应,尼可刹米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并通过刺激颈动脉窦与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提高对二氧化碳得敏感性,使呼吸加深加快。
去屮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对B受体得作用则较弱;肾上腺素对a受体与B受体得作用都很强。
在血管,山于大多数血管平滑肌上都有a受体,因此去屮肾上腺素能使大多数血管强烈收缩,故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
肾上腺素对血管得作用则取决于在血管平滑肌上哪种受体占优势。
对以a受体占优势得血管,如皮肤与内脏得血管等,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而对以B 2受体占优势得血管,如骨骼肌、肝脏等得血管,肾上腺素则使之舒张。
因此,肾上腺素得作用主要就是重新分配各器官得血液供应。
在心脏,两者都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得31受体,起加快心率、加速兴奋传导与增强心肌收缩力得作用,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
山于肾上腺素对心脏得强烈兴奋作用,故临床上常用作强心剂。
在完整机体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山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从而掩盖其对心脏得直接效应。
6.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得异同。
血液中得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与血管得作用,既有共性,乂有特殊性,这就是因为它们与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不同得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不同所致。
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皮肤、肾、胃肠得血管收缩,但对骨骼肌与肝得血管,生理浓度使其舒张,大剂量时使其收缩,故正常生理浓度得肾上腺素,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得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血压升高,故临床常作为升圧药应用。
可就是,在完整机体给予静脉注射去屮肾上腺素后,通常会出现心率减慢。
这就是山于去中肾上腺素能使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升高血压得这一效应,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而使心率减慢,从而掩盖了去屮肾上腺素对心得直接作用之故7、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得产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