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种植技术培训讲学

棉花种植技术培训讲学

棉花种植技术棉花一、棉花一生分为五个时期:1、播种出苗期。

从棉籽播种到子叶出土并展开,称出苗期。

我区棉花播种期在4月底—5月初,约需7—15天出苗。

一播全苗是棉花生产的关键。

2、苗期。

从出苗到现蕾称为苗期,约为40—50天。

苗期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生长速度较慢。

3、蕾期。

从现蕾到开花叫蕾期,约22—28天。

蕾期多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是长根、茎、叶,是搭丰产架子时期。

4、花铃期。

从开花到吐絮叫花铃期,约需48—52天。

花铃期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主要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5、吐絮期。

从开始吐絮到收花结束为吐絮期,约需70—80天。

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吐絮,9月为吐絮盛期,11月初收花结束。

二、棉花的主要生育特性1、喜温、好光、较耐旱但怕渍。

棉花属喜温作物,现蕾开花和结铃的适宜温度为25—30℃.光照不足会抑制棉花的发育,造成大量蕾铃脱落。

棉花属直根系作物,根系发达,属耐旱作物。

2、无限生长习性。

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就像多年生植物一样,可以不断的生枝、长叶、现蕾、开花持续生长发育,发挥这一特性而获得显著增产效果。

3、再生能力强。

棉花的根、茎、叶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小苗、主根受伤会促进大量侧根生长。

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重叠。

棉花苗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

从现蕾到吐絮这一时期称为生殖生长。

棉花既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又有现蕾、开花、结铃等生殖器官的发育,称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重叠时期。

5、可塑性强,便于促控。

棉花的株型有多种多样,有短果枝、长果枝,有株型紧凑的,还有株型松散的,就是同一栽培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株型大小往往可以相差很大。

由于株型上的伸缩性,通过多种人为的促控措施,为创造高产提供了可能。

6、单株产量潜力大。

因为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在适宜条件下,能不断地增长果枝,果枝又能不断长果节,增生花蕾,开花结铃,所以单株上着铃的潜力很大。

三、棉花的蕾铃脱落棉花一般单株蕾数多达几十个,生产潜力很大,但生产上最后能收获的棉桃仅几个到十几个,大量的蕾铃由于多种原因而脱落。

若以每亩2000株计算,每株少落一个桃,就能增产皮棉5斤左右,所以提高成铃数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蕾铃脱落的原因1、生理脱落。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现象,通过外界条件影响和生理变化,促进果胶酶和纤维酶的活性,在蕾柄或铃柄处形成离层所导致的脱落。

2、病虫为害。

病虫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蕾铃脱落。

直接为害蕾铃的虫害主要有棉蝽和棉铃虫,为害时间长而严重。

间接为害有蚜虫,使棉叶卷缩,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差,棉株矮小,影响蕾铃脱落。

3、机械损伤。

棉花生育期长,管理操作频繁,棉花封行后,在田操作容易增加机械损伤。

防止蕾铃脱落的途径1、培育壮苗,促进早发。

壮苗根系发育良好,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增强对不良气候的适应能力,为增蕾保铃打下基础。

2、注意防治虫害。

现蕾后迅速出现果枝,只要虫害防治得力,棉花脱落就会减少,就能早坐桃(伏前桃)。

3、合理的肥水管理。

棉花进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结伏桃的时期,由于边开花边结铃,消耗大量的有机养料,如果有机肥料不足,是造成脱落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合理的肥水管理,达到稳生长、稳增蕾,防陡长,是确保伏桃的关键一环。

盛花期后,气温在下降,但日光充足,脱落减少,是抓秋桃的有利季节,影响秋桃的主要原因是早衰,在底肥不足,追肥少的棉田,现蕾、开花和结铃要消耗大量的有机养料,生长变弱,有效叶面积逐渐减少,引起秋后棉株光合作用减弱,上部幼铃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脱落,所以在生产上应重施花铃肥、补施桃肥,防止早衰,保枝叶,增强光合效率,争取早秋桃的要求。

四、棉花的需肥和需水规律1、棉花对N、P、K的吸收量:亩产200斤皮棉吸收N、P、K的总量分别为27斤、10斤、27斤,其比例为1﹕0.4﹕1,折碳铵160斤,过磷酸钙83斤,氯化钾45斤。

2、棉花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规律(1)苗期:吸收养分占全生育期2—5%。

(2)蕾期:吸收养分占全生育期的10%。

(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N占56.6%、P、K各占24—36%。

(4)铃期:N占27.7%,P、K各占64.5—51.7%。

3、棉花各生育期对水吸收规律(1)播种到出苗阶段:占种子本身重60%水分才能发芽。

(2)出苗至现蕾阶段:占总需水量的15%以下,90%水从地表蒸发。

(3)现蕾开花阶段:占总需水量的12—20%,雨季集中,注意排水。

(4)开花至吐絮阶段:占总需水量45—65%,雨水较少,注意抗旱。

五、棉花高产栽培技术1、棉花产量的构成每亩总铃数×单铃重(克)(1)籽棉产量=—————————————(斤/亩)1000克每亩总铃数×单铃重(克)×衣分(%)(2)皮棉产量=———————————————(斤/亩)1000克2、三桃划分○17月15日前结铃为伏前桃,占5—10%左右。

○27月16日—8月15日结铃为伏桃,占50%—60%左右。

○38月16日—8月底结铃为秋桃,占20%—30%左右。

3、棉花大田直播技术(1)适时播期。

我区适宜播期在4月底—5月初。

播种过早,温度偏低,出苗期延长,容易出现死苗、烂种,不能一播全苗。

(2)播种量。

点播每穴4—5粒,每亩用种4—5斤。

行距60—70cm,株距25cm左右,每亩定植苗1700—2000株。

(3)提高播种质量。

棉花属双子叶植物,撒播出苗困难。

一般掌握深不过寸,浅不露籽,深度以1.6cm左右为宜。

(4)施足底肥,重施花蕾肥。

每亩施底肥碳铵100斤,磷肥70斤,钾肥20斤或45%三元复合肥100斤。

根据不同生育阶段进行追肥:一是苗肥。

每亩用45%三元复合肥15斤兑水点施。

二是蕾肥。

每亩用45%三元复合肥50斤挖沟深施。

三是花铃肥。

每亩用尿素30斤深施。

(5)棉田除草。

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金都尔50毫升或拉索150毫升兑水120斤喷雾,防除杂草。

(6)适时打顶,精细整枝。

a、过早打顶会减少有效果枝数,降低总桃数。

打顶过晚,不仅起不到养分的调节作用,还会使上部无效果枝增加,不能发挥打顶的效果。

棉花适时打顶的时间应根据棉花的长势、密度、肥力等条件来定,一般在7月23日左右打顶,打顶只需摘去一顶一叶,防止大把揪。

b、打旁心。

打旁心可以消除顶端优势,减少脱落和烂桃,应从植株下部向上打旁心。

c、打老叶,剪空枝。

盛花前后,对长势过旺的棉田,应分批打去主茎下、中部的老叶,并剪去空枝,可以减少烂桃,增加铃重,促进吐絮。

(7)病虫害防治。

a、棉蚜。

棉蚜在我区一年发生20多代,从越冬寄主上迁飞至早播棉苗上为害。

每亩用大功臣或蚜虱净40—50克兑水80斤喷雾。

b、红蜘蛛。

棉红蜘蛛喜欢高温干旱,6—8月份是为害高峰,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

选用螨类杀虫剂进行防治,间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c、棉红铃虫。

棉红铃虫在我区一年发生三代,以幼虫越冬,第一代产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我区在第三代发生量大,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

早发棉花主攻二代,保伏桃为主;迟发棉花狠治三代,保秋桃为主。

用杀虫剂类药物进行防治,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六、棉田综合管理技术根据棉花各生育时期的特点,运用看苗诊断技术,正确判断苗性,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一)苗期综合管理1、苗期的生育特点:(1)苗期一是长根、茎、叶为主。

二是花芽开始分化,幼叶的腋芽分化发育成果枝原基,顶芽发育成花原基。

(2)苗期气温偏低,地上部生长缓慢,而地下部生长较快,主根伸长比株高增长快4-5倍。

(3)棉苗3片真叶前,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导致弱苗迟发或病苗、僵苗或死苗发生。

(4)苗期对水分和养分需求不多,但对光照、温度要求严格。

2、苗期看苗诊断:(1)全苗:要选择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一播全苗。

(2)壮苗:在确保全苗的基础上,达到壮苗早发。

(3)壮根:三者的关系是壮苗先壮根,根壮苗早发。

3、苗期栽培技术要点:(1)补苗、间苗、定苗a、补苗:直播苗田要育好营养钵预备苗,及时移苗补缺。

b、间苗:长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

c、定苗:长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株距30cm左右。

(2)中耕除草,及时灭茬a、中耕除草要求:“早、勤、细”,防止草荒苗。

b、中耕除草要与苗肥相结合,促苗生长。

c、中耕要与化学除草相结合,减轻劳动强度。

(3)排涝防渍,保墒抗旱a、多雨: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病害死苗。

b、干旱:及时灌溉,松土保墒,确保全苗。

(4)早施、轻施苗肥a、齐苗后施一次“黄芽肥”,亩施尿素5斤。

b、3、4叶时施一次平衡肥,亩施复合肥15斤。

c、小苗、弱苗要多施,大苗、壮苗要少施。

(5)病虫防治a、苗期病害: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疫病等。

b、苗期虫害:蚜虫、蓟马、红蜘蛛、地老虎、蜗牛等。

c、防治方法:苗病农业防治,清沟排渍,中耕除草,早施苗肥。

苗病药剂防治,用托布津、可杀得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

(二)蕾期的综合管理1、蕾期的生育特点:(1)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2)根系逐渐扩大,吸收肥水能力强。

(3)温度升高,光照条件好,叶面积系数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4)控制氮肥用量,防止疯长。

2、蕾期看苗诊断:(1)根系深,吸收旺。

(2)株型紧凑,发棵稳。

(3)茎杆粗壮,红茎比60%。

3、蕾期栽培技术要点:(1)中耕、除草、培土:在结合中耕除草时进行清沟培土,中耕深度为8—12cm,培土高度为10—12cm。

(2)稳施蕾肥:开沟深施有机肥和无机肥,做到蕾期施,花期用。

(3)清沟排水,灌水抗旱:蕾期正值雨季,清沟排水是关键,遇到旱情要及时灌水抗旱。

(4)适时适量喷施生长调节剂:a、第一次在主茎叶8—10片时,用缩节胺3克兑水100斤喷雾。

b、第二次在花期时,用缩节胺5克兑水120斤喷雾c、喷雾整株叶片全湿,但不滴水为宜。

(5)防治病虫害。

蕾期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红铃虫、盲椿象、金刚钻等。

病害以立枯病、枯黄萎病为主,应及时防治和拔除。

(三)花铃期综合管理1、花铃期的生育特点(1)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

(2)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叶片制造有机养料达80%以上。

(3)开花量占60%以上。

(4)是根系吸收肥水最多的时期。

2、花铃期看苗诊断(1)株型紧凑,茎杆下部粗壮。

(2)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着长。

(3)红茎比例为70—80%。

(4)打顶后株高110cm左右。

3、花铃期栽培技术要点(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a、花铃肥:结合中耕开沟亩施尿素30斤,施后覆盖。

b、盖顶肥:立秋后每亩施尿素15斤。

c、缺硼田:花铃期喷硼1—2次,浓度为0.1—0.2%,每亩用硼砂2两兑水100—120斤喷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