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背景下中学教学创新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利用手机教学的优势明显。
合理利用手机媒体,扬长避短,不仅可以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更可以实现中学教学的创新。
本文在探讨利用手机教学的优势的前提下,对手机媒体背景下实现中学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思考。
标签:媒体;手机;教学
一、手机媒体背景浅析
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
在中学生生活实际中,对其生活学习产生影响的新媒体主要是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形式。
当前我国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群体已经非常庞大。
据统计,2016年北京市初中、高中学生智能手机持有率为85.6%和92.1%。
广东省潮州市中学生智能手机持有率为98.8%。
而在福建泉州农村学校的抽样统计中,中学生中80%拥有智能手机。
不久的将来,排除主观因素,中学生极为可能全部拥有智能手机。
手机及互联网对传统教学及教学管理带来了冲击,中学生利用手机学习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但手机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功能,使得手机在学习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优势和问题都相当显著,通过恰当的手机学习管理,实现手机在中学生学习中的价值,是许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在手机媒体背景下扬长避短,不仅可以取得较好教學效果,更可以实现中学教学的创新。
二、手机媒体在学习中的优势
在新媒体背景下,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形式主要有:短信息、网站、社交软件、无线网络、手机APP、专门的网络平台,学习软件等。
尽管手机媒体的存在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也确实给未成年人的管理带来困境,但是在提供中学生学习帮助方面优势也非常明显,有些甚至是绝对优势。
(一)便捷的自学渠道
手机媒体在自学方面的优势极为突出。
1978年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批准的广播电视大学是早期的新媒体教育形式,在当时给有志深造的年轻人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通道。
四十年后的今天,新媒体的力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联网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包括高端的专业知识。
2005年百度发布百度知道,通过网友互助的形式解答问题;2006年百度百科发布,专业知识有了权威解答;2009年百度发布百度文库,实现权威文献的网络共享。
此后,网络知识平台的发展迅速,在今天,百度平台只是沧海一粟了。
这种背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权威便利的条件。
这个例子,只是公共知识平台,还没讨论更为专业的学习专用平台。
教师作为一个个人其知识的储备量和严谨程度,在手机媒体面前已经不堪一击。
手机媒体除了还不能具备与教师同等的管理和组织教学的能力以外,其他方面已经超越教师。
(二)有力的辅助教学工具
学校教授的知识和进度,在手机媒体上都有相应的辅导平台。
手机媒体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流名师上的课,甚至可以互动交流。
在学校没有消化的课程,可以通过媒体资源消化。
公共视频平台及专业学习平台都可以方便的查阅名师课程。
视频直播网站兴起之初多用于娱乐,由于管理问题甚至还有负面信息存在,但随着逐步完善,很多主流直播平台,增设教学板块。
在斗鱼的“鱼教”板块有很多名师直播,在这里可以看到名师教学现场或录播,还能直接交流。
而在网络上,各种习题库,资料库更是随手可得。
另外,任课教师自己也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课外辅导。
(三)高效便捷的互动能力
手机媒体最为突出的优势是便捷高效。
一个优秀的老师,如果你需要他的帮助,还要受时间、地点、精力的限制。
而手机媒体则可以良好的破解这些问题。
现在很多地区手机运营商开通校讯通服务,及时发布与孩子有关的信息,与家长沟通。
1999年2月由腾讯自主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网络工具——腾讯即时通信投入使用,这是一个新的交流时代的开始。
最初腾讯QQ还停留在娱乐交友,很快它的优秀办公学习功能受到认可。
今天校园内也开始认同以QQ群的形式组织课外管理的形式了。
更为纯粹的教学交流平台也在快速发展,如喜鹊儿、乐辅通等等。
这些平台具有教学、发布作业、考试实现家校沟通、学生自学等功能,逐步走进学校教学。
三、手机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1)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应主动利用媒体平台备课和教学。
手机在自学上的优势,不仅是学生的福音,更是教师的福音,老师首先应积极的利用新媒体自学,自我提高。
手机上不仅容易获取传统知识,更有利于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更新。
在获取教学例证方面,新媒体能提供更好更直观的选择。
有些教学例证或引用,不妨直接打开媒体教室的网络,从网络上观看原信息,给学生带来更直观更可靠的感受。
(2)教师应主动通过教育平台构建新教学及管理模式。
有些学校已经和教学平台合作,但是受传统习惯影响很多教师还没有接受网络平台办事,多数教学平台都实现了高效实用的管理模式,一旦运用必能提高效率。
而在没有引入专业教学平台的学校,老师也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管理。
新媒体环境是一把双刃剑,但绝不是洪水猛兽,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彦雄.新课程背景下网络教学的利与弊[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90.
[2]路晨曦.手机教育APP在农村中学应用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3]祝燕芳.手机App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04):52~54.
[4]贺宝勋.移动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8):35~37.
作者简介:郑家敏(1982.06—),女,汉族,安徽滁州人,本科,安徽滁州市田家炳中学,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