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ppt课件

氨ppt课件


4.验满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
明已经收集满. (2)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
明已经收集满. 5.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 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 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其他常见制取 NH3 的方法 (1)加热浓氨水制氨.在烧瓶中加入 2 mL~4 mL 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可用制氯气的装置. NH3·H2O==△===H2O+NH3↑ (2)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制氨气.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溶 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 NH3·H2O 分解放出氨气.可用如图所 示装置.
第四节




硝酸

硫酸

预习全程设计 名师全程导学 案例全程导航 训练全程跟踪
第一课时 氨
一、氨
1.氮元素的重要作用与氨的合成
(1)氮元素的作用: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
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2)氮的固定:将游离态的氮 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的方
法.
催化剂 N2+3H2高温、高压2NH3
工业生产硝酸先后发生了哪些反应?
提示:主要涉及的反应有: 催化剂
(1)N2+3H2 高温、高压 2NH3. (2)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3)2NO+O2===2NO2. (4)3NO2+H2O===2HNO3+NO.
二、铵盐的性质 1.溶解性
铵盐都 易 溶于水. 2.不稳定性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2.实验装置
属于固体 与 固体之间的反应,需 加热才可进行,与 制取氧气 的发生装置相同.
3.收集方法 常用 向下排空气 法来收集.
4.检验方法 (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变 蓝 ; (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有白烟 生成.
铵式盐 分受别热为易:分NH解4C:l=如=△=N=H=N4CHl、3↑N+HH4HCClO↑3;受热分解的方程 NH4HCO3==△===NH3↑+CO2↑+H2O↑ .
3.与碱的反应 铵盐与碱反应时放出氨气,如NH4NO3与NaOH反应的 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NH3↑+H2O .
2.实验装置类型 固+固―△ ―→气 与实验室用 KClO3 和 MnO2 制取 O2 的装置相同.
3.NH3 的干燥 干燥剂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浓 H2SO4、P2O5)、无水氯化钙等, 它们均能与 NH3 发生反应.其中,无水氯化钙与氨的反应方程 式为:CaCl2+8NH3===CaCl2·8NH3.通常选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 NH3,下列方法中合适的是 ( ) A.NH4Cl 与浓 H2SO4 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催化剂 B.N2+3H2 高温、高压 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 NH4HCO3,气体用 P2O5 干燥
解析: 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实验 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 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不能用P2O5干燥氨气. 答案:C
D
NH3
1 mol/L盐酸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形成喷泉现象的实质.因形成喷泉充满 烧瓶故b溶液应易吸收a气体且无其他气体生成.NO2易与水 反应但又生成NO,溶液不能充满烧瓶,Cl2在饱和NaCl水溶 液中溶解度很小基本不被吸收.
1.反应NH3+HCl===NH4Cl使氨气这一气体转化为固体NH4Cl,
这一过程可称为氮的固定.
()
提示:错误,因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的过程.
2.氨水呈碱性,NH3·H2O是一种碱,NH3为电解质. ( )
提示:错误,NH3为非电解质.
3.铵盐都易溶于水.
()
提示:正确.
4.制NH3时可用NaOH代替Ca(OH)2与NH4Cl反应. ( ) 提示:错误,因NaOH会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而腐蚀 玻璃.
考查点三 喷泉实验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
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
和b分别是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B
CO2
6 mol/L NaOH溶液
C
Cl2
饱和食盐水
(3)工业上合成氨的原理:
.
2.氨的性质 (1)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
滴管的胶头
氨极易 溶于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 水,水溶液
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 呈碱 性
瓶内液体呈 红 色
(2)物理性质 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且溶
解得快.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 体积氨气.氨 的水溶液叫做 氨水.
[解析] 试管口上套有气球,说明加热时会有气体逸出,这就使“红色 溶液”的范围缩小:溶有酸性气体的石蕊溶液或溶有碱性气体的酚酞溶 液.而前者加热后,红色变为紫色,不符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的条 件,故应为溶有稀氨水和酚酞溶液. 由无色溶液―加―热→气体+溶液变红―冷―却→气体+溶液无色.联想无色溶 液虽多,但加热后放出气体且溶液变红的不多,又冷却后该气体可使红 色溶液褪色,显然该气体有漂白作用,符合条件的无色溶液只能是 SO2 漂白过的品红溶液.
+三种离子,氨水中的阴离子全是 OH-,可看作碱溶液,是混合 物.但在求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溶质为 NH3. (3)氨水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4)NH3·H2O 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生成氨和水:NH3·H2O==△=== NH3↑+H2O.氨水应密封保存,放在冷暗处.由于氨水对许多 金属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一般盛装在玻璃 容器或橡胶袋或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里.
5.检验NH3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现象为蓝色试纸
变红.
()
提示:错误,因NH3为碱性气体,检验时应用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现象是: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
一、氨、氨水的性质小结 (1)NH3 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
用此性质检验 NH3 的存在. (2)氨水中存在着 NH3、H2O、NH3·H2O 三种分子和 NH+ 4 、OH-、H
中错误的是
()
[解析]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 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可能会堵塞导管,气体 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项错误;向CaO中滴加浓氨水, 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NH3·H2O分解 放出氨气,B项正确;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 倾斜,C项错误;对于D项,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 剂都是正确的.
(5)NH+ 4 和 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生成 NH3·H2O.
浓度为 a mol/L 的氨水中的守恒关系:c(NH3)+c(NH3·H2O)+ c(NH+4 )=a mol/L[N 原子守恒];c(NH+4 )+c(H+)=c(OH-) [电荷守 恒].
二、铵盐的性质及 NH+ 4 的检验方法 由于铵盐都是可溶于水的晶体,所以无法直接进行铵盐的检 验,但由于铵盐都可与碱反应,生成可检验的氨气这种特殊的 气体,所以铵盐检验的思路应是:使铵盐与碱反应,用合适的 试剂检验有氨气生成即可. 铵盐的检验方法有以下两种:
[答案] (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 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2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关键一点]
一些红色溶液加热时的现象
溶液的组成
加热后的现象
原因分析
稀氨水和酚酞溶液
红色变浅
氨气逸出后,溶液中c(OH-) 下降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红色变浅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 低
A.NH3 C.NH4+
B.NH3·H2O D.OH-
解析: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 NH3·H2O,NH3·H2O 中一小 部分电离为 NH+ 4 和 OH-.所以除水外,NH3·H2O 最多.
答案:B
考查点二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例2]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
铵态氮肥在保存和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1)应在阴凉低温处保存,因为许多铵盐受热易分解, 如 NH4HCO3==△===NH3↑+H2O+CO2↑. (2)使用时应注意不要与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因为铵盐遇碱易发生反应:NH+4 +OH-===NH3↑+H2O.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氨与酸的反应
氨与酸反应生成 铵盐 .如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③氨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4)用途 ①氨是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造 硝酸 、 铵盐 和纯
碱的原料.
②氨常用作制冷剂 .
考查点一 氨气、氨水的性质——————————
[例1]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 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 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溶液;加热时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 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