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肝癌CT诊断.

--原发性肝癌CT诊断.

高。
肝脏增大、肝叶比例失调, 病灶密度不均,内见更低密 度(坏死区),边缘不整。
肝右叶轮廓不整, 示团块状、边缘不 清的稍高密度影
病灶呈浸润性生 长,边缘不清
肝右叶病灶呈膨胀性生 长,边缘清楚,隐约可 见“晕圈征”。肝左叶示 结节状卫星灶
巨块型肝癌(假包膜)
肝右叶密集结节融合而成 的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 的低密度区,周围示多枚 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灶
增强后静脉期病灶显 示更清晰,更多。
巨块型肝癌 瘤体内大量坏死,肿瘤血管显影良好
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 肝癌动静脉瘘
弥 漫 性 肝 癌
平扫期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平扫期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诊断很重要的! 诊断学也是精准肝切除的一部分!
牢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谢 谢!
精准肝切除系列 之
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
常州市中医医院 肝胆外科
罗天平
肝脏八段分段法(Couinaud)
• 以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叶; • 以肝左静脉为界分为左肝内、外段,肝右静脉
为界分为右肝前、后段; • 以门静脉左右分支主干的横线分为上、下段。
第一段:肝尾叶;第二段:左上外段; 第三段:左下外段;第四段:左内段; 第五段:右前下段;第六段:左后下段, 第七段:右后上段;第八段:右前上段。
CT表现
平扫
• 观察肝脏大小、轮廓、肝叶比例的变化。 • 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缘、
密度。
增强扫描
• 观察病灶的增强特性,提供重要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依据。典型的肝癌表现为造影剂 的“快进快出”。
• 发现小病灶和平扫未能显示的病灶。 • 观察肝内外血管情况,明确有无血管内癌
栓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等。
时肝实质增强并不明显,而随着时间逐步升高。
肝癌的血供和增强特点
• 肝癌则主要接受 肝动脉供血,在
肝癌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
CT (
红线代表肝癌,呈速升速降型; 绿线代表正常肝组织,较平坦
峰值停留时间短, )
然后迅速下降,
至静脉期(60~
90s)时病灶CT
肝脏的正常CT表现
1、肝大小、形态、轮廓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 部其它脏器如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 现为肝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 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4、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5、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
值往往较肝实质
为低。
时间(min)
肝右叶小肝癌动脉期强化 明显,静脉期密度迅速下 降,呈稍低密度影
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 静脉期病灶呈低密度。
肝右叶膈顶部肝癌 动脉期
呈边缘不清稍低密度影,门静脉期 病灶稍强化,周边低密度晕圈征显 示清晰,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
肝右叶肝癌
延迟扫描肿块边缘显示更清晰
肝右叶后段轮廓不 整,示大片状低密 度影,门静脉扩张
肝右叶后段团块状低 密度影,内示条片状 高密度影(出血)
肝左叶肝癌,病灶内 示斑片状钙化影和更 低密度的坏死囊变区
肝脏的血供和增强特点
动脉期(20~25s)
静脉期(60~90s)
• 肝脏血供是双重性的,其中肝动脉占20%~25%, 而门静脉占75%~80%。因此在动脉期(20~25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