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标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汽车标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准(FMvSS)和联邦机动车辆防盗技术法规,联邦机动 车安全标准(FMvSS)收录在“联邦法规集”(CFR)第49 篇57l部分,最新版本是2009年2月颁布的,共收录 了71项法规(含63项安全法规和8项一般法规);联 邦机动车防盗技术法规收录在(CFR)第49篇541~ 544部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负责制定并实施有 关汽车安全、环保、防盗和节能方面的技术法规,所 制定的针对汽车排放控制的环保法规收录在CFR第 40篇第86部分中。美国运输部(DOT)制定美国汽车 燃料经济性法规,主要规定了制造商必须遵守的汽 车平均燃料经济性指标,被收录在CFR第49篇中 523、525、526、529、531、533、535、537、538部分。此 外,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节能 的汽车技术法规,主要规定了燃料经济性的试验规 程、计算规程、标识等方面的内容,收录在CFR第40 篇第600部分中。 美国除了有联邦法规外,各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还制定了州法规,其指标一般都高于联邦法规,如 联邦排放法规一般落后于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局 (CARB)排放法规1~2年。 ②标准体系 美国汽车标准分为:国家标准(ANSI标准)、行业 标准(SAE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级别,其中国家标准 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批准发布,行业标准由美国机动
布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SAC)负责;汽车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发布由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负责;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发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企业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和发 布,产品标准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其中,国家
参赛论文 雨蓟慕爵Fj丽 园
莉豕葫玎Fj丽
参赛论文
我国汔车标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胡芳芳
一、国内外汽车法规和标准现状
1.主要汽车工业国法规和标准现状 世界上汽车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有几十种,但是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欧洲、美国和日本三大技术法规体 系。为了提高国际化水平,日本汽车技术法规正在向 欧洲法规体系靠拢,作为三大法规体系的作用正在不 断弱化。可以说,世界各国的的汽车技术法规都是参 照欧洲或美国的技术法规体系制定的。 (I)美国 美国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是世界上法律、法 规、标准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汽车产品的技 术约束性文件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标准两个层次。 ①技术法规 美国联邦政府授权汽车安全、环保、防盗和节能 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 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的管理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 产品在安全、环保、防盗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美国 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主要由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ed—
三、我国汽车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标准的科技含量低,技术水平总体落后 一方面,标准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 准。我国汽车标准中,国家标准采标率不低,大多等同 或修改采用国际、国外发达国家/地区标准,但大部 分被采用标准已被修订或废止,相比现行国际或国外 先进标准,标准技术指标要求普遍偏低;且相当多标 准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数据基本来源于国外标准,普遍 缺少相应的科学研究和验证试验作为支撑,以自主知 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标准尤为缺乏。同时,行 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 低,无法与国际接轨:本土企业标准与跨国公司企业 标准相比,差距更明显。 另一方面,标准发展后行与产业发展,无法与技 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致。虽然国内标准采用 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在加快,但汽车产品应用
二、国内外汽车标准和法规对比分析
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ISO/TC 22)秘书处工作主要由欧洲国家承担,其中以法国、德 国和英国居多,美国次之,我国仅承担了1个车轮工 作组;欧洲和美国均有分工明确的技术法规体系和标 准体系,技术法规强制性实施,标准自愿执行,我国目 前由国家强制性标准来发挥技术法规的作用;我国汽 车标准数量与欧美国家相差不多,但技术水平普遍较 低,平均标龄大,国际标准中主导地位弱,国际影响力 小。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标准化工作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齐全的标 准体系,并逐步开始与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接轨,但 与欧美发达国家标准化水平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Standards,简称
FMVSS)、联邦机动车环保法规(EPA)、联邦机动车节能
法规、联邦机动车防盗法规组成。美国运输部(DOT)国
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Safety Traffic
Administration,简称NHTSA)负责制定、实
施与机动车辆结构及性能有关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
经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批准后即冠以ANSI标准代号,
成为全国范围协调一致的国家标准。 我国汽车行业比较熟悉的SAE标准是由美国机 动工程师协会负责制定的。SAE标准不仅在美国国内 被广泛采用;而且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编制标准的依 据,为国际上许多机动车辆技术团体广泛采用。SAE 在汽车领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完善的标准体系, 总数已达到1565项。 (2)欧洲 欧盟理事会1985年通过的《关于技术协调和标 准化的新方法》决议,明晰了欧盟指令和标准的关系。 在涉及产品安全、工业安全、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消 费者权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时,在法律层面制 定相应的技术法规即欧洲指令。至于满足这些基本要 求的技术规范,则以标准的形式制定。 ①技术法规 欧洲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 会(UN/EcE)发布的ECE技术法规和欧洲共同体EEC (现为欧洲联盟EC)发布的Ec强制执行技术指令组 成。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以1958年协定《关于为轮 式车辆、可安装和/或用于轮式车辆的装备和部件采 用统一技术规定以及对等承认根据这些规定所作批 准的条件的协定》、1998年协定《关于为轮式车辆、可 安装和/或用于轮式车辆的装备和部件制定全球性 技术法规的协定》、1997年协定《关于采用轮式车辆 定期技术检查统一条件以及对等承认这种检查的协 定》为依据,通过下属的车辆制造专业组(1|I『P29)以及 下设的各个专家组制定ECE法规。到目前为止,共发 布ECE汽车(含摩托车)法规126项。欧洲联盟的Ec
AB|丽磊‰
工程师协会制定发布。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是 非营利性的民间团体,是美国自愿标准体系的协调中 心,负责协调和推动国内标准化活动,批准发布美国 国家标准(即ANSI标准)。美国ANSI标准为自愿实施 的推荐性标准,很少是由美国国家学会本身制定的, 往往由美国各专业标准化团体或协会,如:美国机动 工程师协会(SAE)、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l'M)美国机 械工程师协会(ASM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等,将自己的标准推荐给ANSI作为国家标准, 指令是根据《罗马条约》制定的,EC汽车技术指令有 75项(含摩托车14项)。尽管ECE法规和Ec指令由 两个不同的部门发布,但是主要参与国基本相同,二 者在结构和内容上基本相同,二者归于一个体系。区 别在于ECE法规在缔约国中自愿采用,而EC技术指 令在成员国中是强制执行的。 ②标准体系 欧洲标准化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欧洲标准化委 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及欧洲 电信标准协会(ETSD、欧洲各国的国家标准机构以及 一些行业和协会标准团体。CEN、CENELEC和ETSI是 目前欧洲最主要的标准化组织,也是接受委托制定欧 盟协调标准的标准化机构。根据欧盟委员会与各成员 国商议后发布的命令,由CEN、CENELEC和ETSI制定 并批准实施欧洲标准,即欧盟“协调标准”。根据欧洲 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各成员国必须将协调标准转换成 国家标准,并撤销有悖于协调标准的国家标准,这一 规定是强制性的。执行协调标准是一种自愿性行为。 欧洲各个国家除执行协调标准外,还制定有各自 的国家标准,如法国汽车工业标准(即NF标准)、英国 汽车工业标准(即BS标准)、德国汽车工业标准(即 DIN标准),均为自愿性标准。 2.中国汽车标准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相关的技术约束性文件只有标准 一个层次,目前由国家强制性标准来充当技术法规的 角色。 从国家标准体系层次来看,我国汽车标准分为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在 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只有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从标准属性来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 准都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从标准的成熟程度来看, 有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两种。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发
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及其下设的27个分标委和6个标准化工作组进 行具体管理。 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主要以欧洲ECE法规 /EC指令体系为参照,包括安全、环保、节能、防盗,其 中安全标准按照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和一般安全划 分。截至2008年底,我国汽车(含摩托车)标准现行有 效的国家标准约530项左右,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 (GB)约14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GB/T)约390项;汽 车行业(QC/T)标准约640项。 新技术以及跨界产品、使用新能源新产品开发的速度 更是日新月异,现有标准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和指标就 显得不够全面;并且对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机动车产 品,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标准体系。就四轮全地形车 而言,近几年国产四轮全地形车的产销量和出口量一 直高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国内该产品的标准数量却非 常少,唯一现行的四轮全地形车标准是QC/T 760-2006《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中大 多数要求引用了摩托车标准;而2007年立项的一系 列全地形车标准制定计划项目至今仍处于报批阶段, 标准严重后行于产业发展,无法发挥标准推动产业发 展的作用。 2.标准制修订周期长,老化现象严重 这是我国标准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端。国家和 行业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各项审批程序多,周期过长, 老化现象较为严重,最老的近30年之久。虽然《中华 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复审周期 一般不超过5年,但实际上标准更新周期很长,制修 订不及时的现象极为普遍。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汽 车标准中,国家标准标龄5年以上的约占60%,行业 标准约占70%。 3.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影lib.'J, 与我国汽车工业产销量世界第二的排名相比,我 国汽车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进程不相匹配,在国际标准 化活动中影响力和主导作用甚微,我国仅承担了 ISO/TC 22中1个工作组的秘书处工作,我国汽车标 准被国际标准的采用率也几乎为零。2000年我国正 式加入联合国《关于对轮式车辆、安装和/或用于轮 式车辆的装备和部件制定全球性技术法规的协定书》 (简称{1998年协定书》),并开始参加在联合国“世界 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 29)组织下的全球车辆法规 协调进程,1l『P29是我国汽车行业目前参加的主要国 际汽车技术法规工作。 4.企业标准化工作差距较大 我国汽车企业普遍对标准化的作用和地位认识 不够,主动性差,大多数尤其是中小企业处于被动采 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标 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其次,企业对专利转化为标准进 而夺取市场和效益的认识不够。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