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节机械效率A

第3节机械效率A

第3节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4、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5、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学习过程
复习引入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要作用,二是物体要在方向上通过一定的。

2.功等于与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

自主学习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归纳: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样的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时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

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叫_______________。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试牛刀
(1)问:本实验中总功W有用=
(2)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
(3)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表示,总_________1
4、物理意义: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自我进行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
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
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将重为30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m的距离,物体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300N,水平拉力F=125N,拉力做的总功为______J,拉力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拉力做的额外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当堂检测
1、用甲、乙两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及绳重,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B .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C .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D .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2、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提升重物的速度,可以增大有用功
B .减小定滑轮的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
C .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 .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G 的物为F ,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A 点的拉力为F A ,则效率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f 2F A
B .f 3F
C .F A 2F
D .G 2F
4、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和绳重,把一个重为20 N 2 m ,
所用拉力F 为12.5 N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滑轮重7.5 N
B .4 s 内拉力F 做功25 J
C .4 s 内拉力F 的功率为6.25 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5、小聪测量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先后进行了次实
验,将钩码分别匀速竖直提升h 1和h 2的高度(h 1>h 2)。

对两次实验中一些物理
量进行比较,正确的是(其中s 为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H 为动滑轮上升的高
度)( )
A .s 1=s 2
B .H 1=H 2
C .η1=η2
D .W 有用1=W 有用2
6、小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90 kg 的物体提升3 m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400 N ,
不考虑绳重及摩擦(g 取10 N /kg ),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动滑轮的重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