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础护理学全套课件(共十八个)15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
基础护理学全套课件(共十八个)15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
15-11
三、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的部位分
➢ 最常见的有:头痛、胸痛、腹痛、腰背痛、骨痛、 关节痛、肌肉痛等。
15-12
三、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的系统分
➢ 神经系统疼痛 ➢ 血液系统疼痛 ➢ 消化系统疼痛 ➢ 泌尿系统疼痛
➢ 免疫系统疼痛
➢ 心血管系统疼痛 ➢ 呼吸系统疼痛 ➢ 内分泌系统疼痛 ➢ 运动系统疼痛 ➢ 心理性疼痛
➢ 百分比量表:从0~100代表从无缓解到完全缓解 ➢ 4级法: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度缓解、无
效四级
15-28
4.镇痛效果的评估
疼痛控制在什么水平会比较理想 (以0~10数字评分法为例)
➢ 创伤后、手术后等急性疼痛
• 当疼痛程度≤5时,护士可选择护理权限范 围内的方法止痛,并报告医生;
• 当疼痛程度≥6时,护士应报告医生, 给予有效止痛药物。
行为反应
➢ 语言反应 疼痛的语言表述是患者对疼痛 最为可靠的反映。
➢ 躯体反应 整体行为和局部反应
15-16
第二节 影响疼痛的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15-17
一、客观因素
1. 年龄 2. 信仰与文化 3. 环境变化与社会支持 4. 行为作用 5. 医源性因素
➢ 治疗和护理操作
• 护理人员:如护士掌握疼痛相关的知识、技巧及其工作 经验等
15-29
4.镇痛效果的评估
疼痛控制在什么水平会比较理想
➢ 癌性疼痛患者要求应用三阶梯止痛,使患者达到 夜间睡眠时、白天休息时、日间适当活动时基本 无痛。
15-30
(二)评估方法
1. 交谈法 2. 观察与临床检查 3. 疼痛程度的评估
15-31
1.交谈法
询问:
➢ 疼痛的部位、牵涉痛的位置以及疼痛有无放射; ➢ 过去24h和当前、静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程度; ➢ 疼痛对睡眠和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 疼痛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过程、持续性还是
诊断、病情等)和体格检查外,还应评估 疼痛病史、社会心理因素、医疗史及镇痛 效果等。
15-22
1.疼痛病史
疼痛的部位、发作的方式、程度、性质、 伴随症状、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患者自身控制疼痛的方式、对疼痛的耐受性; 疼痛发生时的表达方式; 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因素; 其他伴随症状。
第十五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疼痛概述 第二节 影响疼痛的因素 第三节 疼痛的护理
15-2
第一节 疼痛概述
疼痛的概念 疼痛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疼痛的分类 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15 -3
一、疼痛的概念
疼痛(pain):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 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各种伤害性刺激 作用 机体受损部位 释放
某些致痛物质
组胺、缓激肽、
5-羟色胺、乙 作用
产生
酰胆碱、H+、
痛觉感受器
K+、前列腺素
等
沿传入神经传导
痛觉冲动
脊髓
通过
脊髓丘脑束和脊 髓网状束上行
传至 丘脑 投射 大脑皮质 引起 疼痛
15-6
三、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病程分
➢ 急性痛:突然发生,有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 间较短。
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15-8
三、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性质分
➢ 钝痛:酸痛、胀痛、闷痛等。 ➢ 锐痛:刺痛、切割痛、灼痛、绞痛、撕裂样痛、
爆裂样痛等。 ➢ 其他:如跳痛、压榨样痛、牵拉样痛等。
15-9
三、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起始部位及传导途径分
➢ 皮肤痛:疼痛刺激来自体表。 ➢ 躯体痛:是指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
➢ 慢性痛: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具有持续性、顽 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15-7
三、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程度分
➢ 微痛:似痛非痛,常无其他感觉复合出现。 ➢ 轻痛:程度轻微,范围局限,个体能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 ➢ 甚痛:程度明显、较重,合并痛反应,睡眠受干
扰。 ➢ 剧痛:程度剧烈,痛反应剧烈,不能忍受,睡眠
15-13
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精神心理方面的改变
➢ 抑郁 ➢ 焦虑 ➢ 愤怒 ➢ 恐惧
15-14
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生理反应
➢ 血压升高
➢ 心率增快
➢ 呼吸频率增快
➢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
如: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糖上升等
➢ 生化反应
如:激素、酶类和代谢系统的生化紊乱等
15-15
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15-25
3.医疗史
目前和既往的疾病史和治疗史; 药物滥用史; 其他重大疾病及状况,既往所患的慢性疼痛
情况等。
15-26
4.镇痛效果的评估
对疼痛程度、性质和范围的再评估; 对治疗效果和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评价。
15-27
4.镇痛效果的评估
对镇痛效果评估的主要依据: 患者的主诉 对镇痛效果评估还可采用:
织引起的疼痛。 ➢ 内脏痛:是因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
痉挛、炎症、化学性刺激等引起。
15-10
三、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起始部位及传导途径分
➢ 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 在体表某部位也发生痛感。
➢ 假性痛: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感到 相应部位疼痛。
➢ 神经痛:为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剧烈的 灼痛和酸痛。
15-23
1.疼痛病史
目前处理和疗效情况; 目前的功能水平; 目前确知的应激源; 既往的镇痛治疗及减轻疼痛的方法等。
15-24
2.社会心理因素
家属和他人的支持情况; 镇痛药物使用不当或滥用的危险因素;
➢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环境、社会因素
精神病史和精神状态; 镇痛不足的危险因素等。
15-18
二、主观因素
过去的经验 注意力 情绪因素 对疼痛的态度
15-19
第三节 疼痛的护理
疼痛的护理评估 疼痛的护理原则 疼痛的护理措施
15-20
一、疼痛的护理评估
(一)评估的内容 (二)评估的方法 (三)评估的记录
15-21
(一)评估的内容
对疼痛的评估应采用综合性评估 除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
➢ 疼痛有双重含义: 痛觉和痛反应。
• 痛觉: 是一种意识现象,是个体的主观知觉体验。 • 痛反应: 是机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
变化和心理变化。
15-4
二、疼痛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疼痛的原因
➢ 温度刺激 ➢ 化学刺激 ➢ 物理损伤 ➢ 病理改变 ➢ 心理因素
15-5
二、疼痛的原因及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