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明确考点】(自主认知。
0.5分钟)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3. 公有制为主体;4.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知识体系】(自主认知。
1.5分钟)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发展生产必要性满足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要性措施公有制经济成分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主体地位我国的基本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共同发展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强基固本】(自主理解、记忆、展示。
15分钟)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提高劳动者生积极性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方法: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部分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5、国有经济地位:国民经济支柱,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6、集体经济: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合作社、集体企业、商业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体现共富的原则,吸收闲散资金,缓解就业,增加税收(注: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7、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控制力)9、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含义,作用:公有制的有益补充,吸收资金,增加就业,增加服务,增加税收)【观点辨析】(自主理解、展示、点评。
8分钟)(一)结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思考:以下现象分别主要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1)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为完美的产品。
(2)没有汽车生产的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
(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方式被更多的消费者使用。
(4)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5)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3G应运而生,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
(二)结合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知识,回答: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要性+重要性)2.怎样发展生产力?(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三)结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回答: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坚持和完善?(1)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2)怎么做?(两个“毫不动摇”)1.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2. 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3.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在市场上它们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公有制。
8.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0.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11.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12.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而是指里面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那一部分资产。
【巩固训练】(自主、展示、反思、点评。
15分钟)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日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时尚。
这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③居民的购买力不断提高④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①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③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④积极的财政政策比紧缩性财政政策更能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3. 多年来,居民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三成多,远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
然而,2009年这种状况出现了转变,居民消费的贡献率超过外贸出口,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
由此可见A.我国的外贸出口呈下降趋势 B.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C.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D.我国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 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约2/3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5个多农村人口购买的商品才相当于1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
这意味着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②我国城乡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③农民生活消费滞后,应提高消费的科学性④农村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5. 3D电影《阿凡达》在全球热播,受到消费者追捧,创造了可观的票房收入。
于是,很多电影投资者纷纷准备投资3D电影。
这说明A.消费决定生产对象 B.消费制约生产水平C.消费决定生产方式 D.消费引导生产发展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
下列对公有制认识正确的是①公有制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这一规定A.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B.确认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D.有利于发挥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增加农民收入8. 目前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业务。
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5%,资产总额占75%,实现利税占到80%。
上述材料表明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③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④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 《个体工商户条例》规定,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也可以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这有利于①增强个体经济的活力和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②搞活市场,缓解地方就业压力③促进个体经济向混合所有制经济转变④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的发展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0. 《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个体工商户根据经营需要可以聘请若干帮手或者学徒;国家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等。
这将①鼓励自主创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②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发展③促使个体经济向私营经济转变④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11. 2010年,我国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国家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C.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相互促进D.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12.近年来,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日趋繁荣。
目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达 1.61亿,交易总额超过5000亿元,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表明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13.据统计,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44.9万户,占比高达99.3%:从业人员7056万人,占比77.9%:上缴税金1.5万亿元,占比54.3%。
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①扩大消费需求②增加财政收入③降低恩格尔系数④提供就业岗位A. ①②B. ②③C.②④ D. ③④14. 材料一过去30年里,我国全社会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再走高,远高于世界银行统计的全球平均水平,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则持续下降。
材料二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材料三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材料一、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何启示?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参考答案1-5 BCCAD 6-10 DCABD 11-13DAC14. (1)共同反映了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消费拉动乏力,内需不足。
(2)启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消费率过低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投资过热,消费萎缩,不利于发挥消费调节生产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就要求:国家: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完善分配体制,增加居民收入。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消除消费者后顾之忧。
④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⑤拓展再就业渠道,增强消费能力。
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