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 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 古诗两首

我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孩子,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
童子说:“先生,我师傅上山上采药去了。”
我的心一下子就空落落的,又迫切地追问:“那你可知你师傅上哪儿采药去了?”童子思索 了片刻,手指山间,答曰:“就在这座山里。”
想到来时路上艰险,若此行见不到这位隐士,我不禁怅然。“孩子,能不能麻烦你带我去找 他?”
贾岛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一读 领诗风
你能读得准吗? 你能读出诗的韵味来吗?
二读 会诗意
这首诗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 会诗意
谁问?问了什么? 谁答?答了什么?
季节: 诗人的所子:我师傅采药去了。 诗人:你师傅上哪儿采药去了?
童子:就在这座山里。
诗人:你能带我去找他吗?
童子:不行啊,山中云雾缭绕,
我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三读 品诗情
读出作者心情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满怀希望 一线希望
失望
彻底失望
四读 入诗境
试着描绘一幅山林景象
古诗两首
贾岛 字浪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早年 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 故被称为“贾长江”。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 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
贾岛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 境,多凄苦情味,被称为“苦吟诗人”。
童子耸了耸肩膀,“先生,山高路险,云雾缭绕,我也不知师傅到底在何处啊!”
我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马上消失在无边 无际的云雾之中„„
袁枚
清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合称 “乾隆三大家”。著有《小仓山 房集》、《随园诗话》。 倡导“性灵说”。
某日天朗气清,我来到仰慕已久的一位隐士定居之山麓下。拾级而上,只见山间空气清洌, 微风拂动,泥土芬芳;林深叶茂,草木葱茏,百花竞放;鸟鸣啁啾,婉转吟唱,呼朋引伴。望山 上,薄雾渐浓,俯山下,溪水潺潺。阳光流泻而下,枝叶间影影绰绰。如此佳景,令人心旷神怡, 我不禁感叹,不愧是高人居所,如此清新雅致!我加快了脚步,在雾霭中寻找着隐士的身影。 突然,我眼前一亮,在一棵苍翠的松树下,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诗集,也许这 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
一读 领诗风
你能读得准吗? 你能读出诗的韵味来吗?
二读 会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二读 会诗意
三读 品诗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牛唱歌 歌声回荡林间 悠然自得,心情愉悦 牧童想捕蝉 蝉鸣不绝于耳 牧童静默站立
万籁俱寂 小心翼翼
惊奇、兴奋
四读 入诗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