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日期:2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2008年7月,中国斯诺克国家队在苏州成立,斯诺克台球在中国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规范化程度不高、发展不稳定、参与的人文化素质偏低、赌博现象严重等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台球斯诺克协会发展Abstract:July 2008 China international snooker in suzhou, the snooker billiards established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but also exists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not hig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m in unstable, low quality, gambling phenomenon serious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for snooker in China'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istence.Keywords: snooker billiards association of development1 引言台球运动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传入我国。
鸦片战争以后,国外华侨首先在中国开展台球活动,当时只流行于上层社会,20世纪初,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了“弹子房”,但娱乐的对象仅限于达官贵人。
之后,中国的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先后出现了台球总会,到30年代,上海等地每年都要举行台球比赛,并涌现出较多的台球好手[1]。
1986年12月中国台球协会在北京成立,1988年加入国际台球联合会,1993年协会开始正常运作,逐渐在比赛规模,比赛场次,竞赛制度完善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了全国性的比赛。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台球已经是中国最普及,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2]。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都能看到好多的台球厅,有豪华的,也有简易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人们的品味进一步提升,已经不再满足于相对比较简单的“黑八”打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技术性较强的“斯诺克”打法。
2 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2.1 普及程度台球是一项不分男女老少,适合于各文化层次的既富有消闲性又具有知识性的球类活动。
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着很多的台球桌。
发达地区就不用说了,在比较落后的地区,斯诺克能普及到各个县城,甚至已经走进了少部分人的家里。
而“黑八”台球桌即使是在农村也不计其数,并呈现着有增无减的趋势据这个台协资料,目前中国台球人口有5000万,有2500万人每天都打台球,仅北京地区每天就有10万人打台球[4]。
2.2 管理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台球不被国家体育局管理,而是由文化部管理,并且营业税高达20%,给经营者造成很大困难。
文化部规定不得在学校周围100米内开台球室,未成年人不得进入台球室。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台球运动的发展。
而在这几年,这项运动终于被定位到高雅、健康的体育运动本质上,归体育部门管理,营业税由2004年前的20%下调到5%[5],并且不反对未成年进人台前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发展困难的局面。
2.3 国家队的成立2.3.1 国家队成立以前斯诺克是非奥运项目,斯诺克运动员与奥运项目运动员存在着巨大差异。
从事奥运项目的队员从小就接受严格的管理,是国家培养他们成才的,国家队一旦召唤他们,他们就有义务为国家出征。
但丁俊晖这些斯诺克运动员们,由于没有专业学校,更没有成立国家队,他们从小都是靠自己练习技术,长大后才有机会加盟各个俱乐部,为了去参加世界级的比赛,他们必须自己出好几万英镑的钱[1],由于斯诺克是非奥运项目,并且斯诺克运动员的培养时间长、资金花费较大等因素,国家不是很重视,导致很多在这方面有天赋的人才的埋没。
2.3.2 国家队的成立2008年7月,斯诺克国家队在苏州正式成立。
根据2006年全国斯诺克个人排名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63名斯诺克职业选手(不包括以前的老将和这两年来的新秀),国家小球中心和中国台协对首次成立国家队十分重视,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最终精心挑选了丁俊晖、梁文博、金龙、刘闯、刘崧、于德陆、李行、肖国栋这八位队员为中国第一届国家队球员。
这八位球员是目前中国斯诺克水平最高的球员,在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中:2002年丁俊晖夺冠;2003年刘崧获得亚军,丁俊晖并列季军;2004年梁文博获得季军;2005年,梁文博、田鹏飞和李行包揽前三;2007年张安达获得亚军[7],他们在世界斯诺克球坛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丁俊晖、梁文博两位选手成绩突出,世界排名已进入前列。
教练组由三人组成,李金担任国家队主教练,蔡剑忠、丁文钧为教练。
这是中国台球运动20多年来首支国家队。
小球中心每年在球手的训练方面投入达100多万元。
成立中国斯诺克国家队,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从国家队建设入手,先后组织了多次集训、国家队户外拓展活动、心理课堂等多项手段,使球员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队伍凝聚力开始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台球队在苏州的嘉亿台球俱乐部内建立训练基地,为球员的正常训练提供了保障,中国的斯诺克台球运动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2.4 我国斯诺克台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2.4.1 丁俊晖模式“丁俊晖模式”脱离了从体校到省体工队再到国家队的传统体育人才成长模式。
家长重金栽培、海外学习深造、自力更生是丁俊晖的成才之路,丁俊晖小学辍学,随家南迁后每日与桌球为伴,各种费用和未来的风险完全由家庭承担。
对于台球这样的非奥运会项目而言,国家几乎不提供体校、专业队、职业队的成长道路[1]。
打台球的人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走与丁俊晖同样的道路,如果家庭没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2.4.2 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借助举国体制的优势,好处很多,举国体制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提高成绩的法宝。
每个有潜力的年轻选手,他们的家庭状况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像丁俊晖的父亲那样,有足够的决心、魄力和足够的金钱去培养孩子。
像金龙、李行,他们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如果没有举国体制,他们很难担负起昂贵的训练费用。
如果有潜力的孩子的家境很困难,举国体制的优势体现在不至于让这些人才流失。
2.4.3 适合中国斯诺克台球发展的模式没有哪种模式肯定能成功,即便接受过传统教育,同样有很多人碌碌无为。
丁俊晖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与他的个人天赋有关,特别是和他很早就“留洋”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目前这样的发展模式只属于个人行为,家庭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丁俊晖模式在国外并不新鲜,国外很少有专业的体校,绝大多数明星都是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成长。
科比或15岁就得过冠军的“台球皇帝”亨得利,他们成才的模式也属于“丁俊晖模式”,丁俊晖只是向国际化迈近了一步。
看看体育在欧美的发展道路,丁俊晖模式会成为以后的主流模式。
但丁俊晖也不是顶尖的,他状态不是很稳定,在这个时候,需要从专业角度,从更高的境界去培养丁俊晖。
国家组织要比单个人干要有效得多,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于集中更多的优势资源。
所以举国体制和“丁俊晖模式”是不矛盾的,最好的方法是二者相结合,以便更好的探索适合中国台球发展之路。
2.5 我国后备人才多在我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根据世界职业台球联合会2009年的统计,中国经常参加斯诺克运动的人数大概有700万人,而爱好者则多达5000万人[7],并且正呈现有曾无减的趋势。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我国斯诺克人才辈出,除众所周知的丁俊晖、傅家俊、梁文博、张安达等人以外,中国又出现了蔡建忠、田鹏飞等厉害角色,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而英国在这几年才出现一名新人,一直以来都是靠几名老将的支撑才得以稳住局势,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新秀更是屈指可数。
2009年在我国举行了“无锡崇安杯”全国青少年及女子斯诺克公开赛,经过淘汰赛,青年组有32名选手进入了32强,最终由吕昊天获得冠军,龙泽煌获得少年组的冠军,陈思明获得女子组冠军。
此次比赛将近有200名青少年参加,说明全国性的青少年斯诺克比赛已在我国开始开展,我国体育部门对这项运动越来越重视,也说明了我国斯诺克人才较多。
2.6 赛事越来越完善2.6.1 国家级的赛事1986年,中国台球协会在北京成立之后,各地方台协也陆续成立。
中国台球协会成立以后,斯诺克台球不再只是群众的一项娱乐活动,更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而列入每年的全国体育竞赛的计划之中。
这标志着斯诺克台球在中国步入了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由中国台协和地方台协举办了各项国内斯诺克大赛,最早开始的是全国斯诺克锦标赛,自198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
接着是全国斯诺克精英赛,自1990年开始,一年一次,自1995年开始,又增加了年度一次的全国斯诺克台协杯赛,近两年来新的全国赛事如超级杯、挑战杯、冠军赛、争霸杯、南北对抗赛等,层出不穷。
同时,国际斯诺克台球比赛在中国也从无到有,而日渐繁多起来,中国台协自1988年至1992年连续举办了五届有世界最优秀职业台球选手参加的“健牌杯”国际斯诺克台球大赛,1991年,中国台协还在广州成功地举办了“555牌”国际斯诺克台球大赛。
每年的各级各类全国比赛由最初的4到5起,发展到2009年的10多起,在32个省份举办过全国比赛,10个省份举办过世界比赛[7]。
2.6.2 各地方自行组织的赛事为了打好群众基础,我国各个地方的台球协会在赞助商的支持下都会自己组织打比赛。
去年年底,我所在的城市就举行了“星牌杯”斯诺克比赛,我抽空去看了好几场比赛,参赛运动员很在乎比赛,携带家属一起来观看自己的比赛,赢了球赛的兴高采烈,输了球的还会垂头丧气,也有的参赛者还能单杆打出好几十分。
如果能单杆打出50分以上就能获得由赞助商北京星伟体育有限公司的1000元奖金。
2.7 运动员的收入丁俊晖在2006年的年收入超过1000万,从2006—2010,他每年收入在800-1200万左右[7],但是顶尖运动员的收入水平不能体现出此项目运动员的收入状况。
目前,国内一线运动员的收入大约是10到20万,当球员具有一定水平和名气后,他们的收入有俱乐部开的工资、球员胸前的广告、参加商业比赛和表演赛的出场费、比赛奖金,这些加起来,我国斯诺克一线运动员的年收入约10到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