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变迁的历程.
1910年,生病卧床休息的德国气象学 家魏格纳聚精会神地望着墙上的一张世 界地图。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地 形之间具有交错的关系,特别是南美洲 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之间,相互对 应,简直就可以拼合在一起,此后他通 过查阅各种资料,于1912年提出大陆 漂移理论。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在2亿 5千万年前,目前分成各个洲的大陆是 连在一起的,那时还没有大洋,以后, 完整的泛大陆开始四分五裂,逐渐形成 了现在的7大洲。 1912年由德国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提 出。他通过考察、研究,从古生物化石、 地层构造、岩相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特征 中,找到大西洋两岸陆地吻合的证据。 大约在2亿年前,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长期作用。这块 联合古陆开始出现裂缝,并渐渐分离漂 移。比重轻的硅铝层陆块,像冰块浮在 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形成今天人们 所见到的海陆分布。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地带几千年前是 什么样子?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 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 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 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 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 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原层海相沉 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 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 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万一 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 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拓展知识: 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最低的盆地, 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的死海,为世界第二 低地。
吐鲁番盆地的变化
急剧上升导致断裂陷落
大海 鱼类和恐龙化石,证明 吐鲁番曾经是一片大海 盆地 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最 低的盆地,为世界第二低地。
大陆的漂移
大陆的漂移是怎么一回事?
小资料: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 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 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碰撞
大海 山脉
鱼龙、三叶虫、珊瑚 海藻等古海洋生物
巨厚沉积岩语 曲隆起所致
每年5厘米的 速度在上升
推算: 近万年来,喜马拉 雅山脉升高了500米, 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 在上升。然而,喜马拉 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 上升的速度仍保持每年 5厘米不变,不用25000 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大陆的漂移
提示:注意大陆的边缘。
相 似 的 轮 廓
从这张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大西洋两岸,特别 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 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总结
地球行成的初期,当地球冷却下来以后,地 球的表面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后来的造山运 动后形成了陆地和山脉,然后是生命的出现,生 命在海里诞生,经过进化后才登上陆地,繁衍演 变成诸多的物种,在加上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 如日光,风化等作用后形成了现在的地表。
研究内容:地表变迁的重大历程
组员:殷天豪 钱宇恒 顾怡 顾雯霏
地表变迁形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风景
风蚀石
岩 石
海边礁石
火山口湖
石
林
沙 漠
以前的地表
以前的地表是什 么样的? 以前的地表为何会变成现 在的地表?
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 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 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 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 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 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 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 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 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 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 亚欧板块)。
是什么原因喜马拉雅山脉会高耸 入云?
根据板块大地构造假说,科学 家们将全球岩石分为6个大板 块,即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 板块和南极板块。喜马拉雅山 脉的形成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 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 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语曲隆 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 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原始地球表面想像图
以前的地表
以前的地表由几个部分组成?
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 上称它为板块说。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澳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及大部分印度洋 ¤纳斯卡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廿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 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
答:以前地球是一 片汪洋大海。
以前的地表
指地壳局部受力,岩石急剧变形而大规模隆起 形成山脉的运动。仅影响地壳局部的狭长地带。 其速度快、幅度大、范围广,常引起地势高低 的巨大变化;同时,随着岩层的强烈变形,也 有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裂 造 构造。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是造山 山 运动的主要标志。世界上的火山带与岛弧造山 运 带一致。地槽是地壳不稳定区,呈带状分布, 动 早期强烈下降,沉积巨厚岩系,晚期剧烈褶皱 是 上升,形成高大山系,即褶皱带。地槽常围绕 什 或分隔地台呈狭条状。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 么 地槽是板块的边缘部分,板块的运动使相邻板 ? 块产生挤压碰撞,形成岛弧和山系,山体或鸟 弧即为板块的界限。这种运动在地貌上表现为 高大的山系、链状岛弧和伴生的深海沟,如喜 马拉雅山系及西太平洋岛弧带。
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以前就是盆地吗?
不是,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在 吐鲁番盆地发现了远古时期的 鱼类和恐龙化石,证明这里曾 经是一片大海,由于地壳运动, 逐渐变为陆地,盆地开始形成。 吐鲁番盆地经历了地质年代上 的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 第四纪,是一个逐渐凹陷的古 老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怎么形成的?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 造山运动期间,盆地北缘的博格达 山急剧上升,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 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两山之间 断裂陷落,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 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塑造了奇 特多样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东 西卧于盆地中部的火焰山,把盆地 分成了南、北两半。